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 Sephadex G-200平板等电聚焦技术对田菁(Sesbania cannabina)种子中的 PMM进行了纯化。得到的 PMM 等电点为 pH5.0,在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表现为一条带,分子量为41 kD。酶活测定表明,PMM 的最适催化 pH 为7.3,其催化甘露糖-1-磷酸(M-1-P)到甘露糖-6-磷酸(M-6-P)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6.2。另外用酸水解法对田菁 PMM 的氨基酸组分进行了分折。  相似文献   
22.
摘要:【目的】选择毛萼田菁茎瘤菌ORS571为研究对象,筛选毛萼田菁茎瘤菌在菌植互作早期被宿主植物种子浸提物诱导表达的基因。【方法】采用新颖的基于抗性的活体表达筛选技术,以种子浸提物为诱导物,筛选获得能够稳定被种子浸提物诱导的突变株。通过中间片断融合报告基因的方法研究信号分子对相关基因的诱导情况。【结果】随机引物PCR产物测序及网上BLAST结果表明,被诱导表达的基因为LysE家族的成员。而且,对另外3个属根瘤菌中lysE基因的研究发现,它们都可以被相应的宿主植物种子浸提物诱导表达。此外,这四株根瘤菌的lysE突变株都表现对刀豆氨酸极为敏感。本文首次报道了lysE家族在根瘤菌中的生理功能。【结论】我们推测:LysE家族蛋白可能广泛存在于根瘤菌中,并在根瘤菌与宿主植物的早期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探讨茎瘤对长喙田菁(Sesbania rostrata)在铅锌矿尾矿、客土和纯土环境中结瘤、固氮和积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茎瘤使长喙田菁全株植物氮含量和单株植物氮积累量分别比去除茎瘤处理提高了12.4%~34.0%和43.3%~131.4%,且环境愈恶劣,这种作用愈为显著。同时,保留茎瘤处理显著抑制了长喙田菁根瘤的生长,同样表现出环境愈恶劣,抑制作用愈显著的趋势。因此,在尾矿环境胁迫下,长喙田菁更趋向于选择茎瘤作为固氮途径。由此可见,茎瘤对生长在铅锌尾矿环境中的长喙田菁获得氮素及支持其生长有着特别  相似文献   
24.
田菁种子在1/2MS NAA0.5mg/L琼脂的半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发芽;以种子苗的茎尖、叶、茎、子叶和下胚轴各切段为外植体,在1/2MS 6-BA 2.0mg/L NAA 0.25mg/L上可分化出丛生芽;在1/2MS NAA0.2mg/L生根培养基上,生根率达90%以上.上述培养基均添加25g/L蔗糖和7g/L琼脂,pH 5.8.  相似文献   
25.
如东田菁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及高效促生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研究江苏如东沿海滩涂田菁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筛选高效促生田菁根瘤菌。【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持家基因(recA、atpD、glnⅡ)、共生基因(nodA、nifH)的系统发育分析,并进行温室盆栽接种试验筛选高效菌株。【结果】分离到的32株田菁根瘤菌分布于Ensifer、Neorhizobium、Rhizobium,并与E. meliloti、N. huautlense、E. sesbaniae、R. pusense 亲缘关系最近。共生基因nodA、nifH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与E. saheli 最为相近。7株代表菌株均能耐受5%的NaCl(W/V)浓度,其中YIC5082耐盐性最强,能够耐受6%的NaCl。温室盆栽试验表明7 株代表菌株均能与田菁有效结瘤固氮,其中6株菌显著提高了植株的株高和鲜重。【结论】江苏如东沿海滩涂田菁根瘤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N.huautlense、E.meliloti为优势种。该地区的田菁根瘤菌多数具有较好的共生有效性及耐盐性,YIC5077促生效果最为突出,并表现出较强的固氮及结瘤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27.
28.
用 DE-52和磷酸纤维素亲和层析分离和纯化了甘露糖磷酸变位酶(PMM),非 SDS 凝胶电泳为一条带,但 SDS 凝胶电泳则有三条带,分子量为41500,66000和74000。测定了田菁(Sesbania cannabina)种子的子叶和胚乳中的甘露糖磷酸变位酶和葡萄糖磷酸变位酶(PGM)的活性,并进行了比较,讨论了两种酶的耐温性与田菁胶合成生理活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9.
30.
田菁胶分子中糖单元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量子化学的MOPAC程序的PM3方法在全局优化中确定了田菁胶大分子糖单元的几何构型和稳定构象,计算了该大分子绕两个旋转轴θ、φ旋转的势能面和羟基氧的电荷分布等数据,结果表明大分子基团之间不能绕θ、φ轴进行自由旋转,糖单元主链和侧链上的羟基均可进行取代反应,仅取代基几率分布存在差异,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