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摘要 目的:分析早产儿血清炎性因子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及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出生的9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RDS,分为RDS组(58例)和非RDS组(40例)。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记录生长发育指标,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早产儿血清炎性因子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炎性因子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测效能。结果:RDS组血清IL-1β、IL-6、IL-8、TNF-α、PCT水平均高于非RDS组(P<0.05);RDS组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非RDS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早产儿血清IL-1β、IL-6、IL-8、TNF-α、PCT水平均与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L-1β、IL-6、IL-8、TNF-α、PCT均是早产儿并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IL-1β、IL-6、IL-8、TNF-α联合PCT预测早产儿并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AUC为0.910。结论:早产儿血清IL-1β、IL-6、IL-8、TNF-α均与胎龄及出生体重密切相关,这些炎性因子联合预测RDS发生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相似文献   
82.
谢柳婷  汪翔 《西北植物学报》2022,42(11):1970-1980
异三聚体GTP结合蛋白(G蛋白)是介导真核生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的关键信号传导组分。动物和植物异三聚体G蛋白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近来研究表明,尽管G蛋白核心组分和基本的生化性质在动物和植物中保守,但植物G蛋白表现出新的调控模式。由于G蛋白参与调控植物种子产量、器官大小、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氮素利用效率等一系列重要的农艺性状,因此对于G蛋白的研究已经成为植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异三聚体G蛋白的基本组成及结构、动植物G蛋白的作用模式以及G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和植物在逆境胁迫(干旱、温度和盐)响应中的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展植物G蛋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以及为利用G蛋白改良农作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3.
以福建建宁县无患子为材料,观测果实生长动态,并采用Logistic方程对生长指标进行曲线拟合,观察生长过程中果皮显微结构变化,确定无患子果实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为无患子的高效栽培管理和果实采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无患子果实生长、果皮总皂苷和种子油脂的积累规律相似,总体上呈Logistic增长模型的单“S”型曲线;果皮总皂苷和种子油脂的主要积累时期分别为45~90 DAP(花授粉后天数)和75~105 DAP。(2)无患子果皮除含有角质层、表皮细胞、厚角细胞、薄壁细胞、维管束、石细胞等基本结构外,还含有溶生式分泌腔和草酸钙簇晶等特征性结构;随着果实生长,分泌腔体积逐渐变大。(3)根据果实生长变化规律和Logistic方程拟合结果,可将无患子果实生长发育进程划分为生长初期(0~30 DAP)、速生期(30~90 DAP)、生长后期(90~120 DAP)和果实成熟期(120~150 DAP)4个阶段。在生产实践中果实成熟期内均适合果实采收,其中135和150 DAP分别为果实皂用和油用采收的最佳时期,此外还应根据每年天气状况对果实采收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84.
通过建立网室近自然实验种群,结合野生个体观察记述了云南玉溪九香虫Coridius chinensis (Dallas)种群的各虫期形态特征、在云南玉溪红塔区的年生活史、寄主范围、取食偏好、成虫及若虫的行为习性,为该虫的保育和规模化养殖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九香虫卵有绿色和粉色两种生态型,若虫有5个龄期;在云南玉溪红塔区1年仅发生1代,仅以成虫态越冬;红塔区九香虫野生个体主要以佛手瓜和南瓜等葫芦科植物为食;取食偏好选择试验表明该虫最喜取食葫芦,冬瓜和南瓜次之;雌雄成虫可多次交配多次产卵,单雌单次平均产卵量为16.3±6.0粒。研究表明,云南玉溪红塔区的九香虫种群为典型的一化性昆虫,休眠期可达8个月;该虫食性较广,可取食多科植物,但以葫芦科瓜类为主;羽化成虫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陆续从佛手瓜、南瓜等寄主植物上迁至枯树皮下、柴堆等隐蔽场所越冬,翌年4月下旬陆续解除休眠,迁至佛手瓜、南瓜等作物上取食繁殖。  相似文献   
85.
灰葡萄孢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编码基因bmp1和bmp3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植物病原真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途径参与病菌有性生殖、细胞壁完整、菌丝侵染、致病力、胁迫响应等过程,灰葡萄孢MAPK信号途径参与病菌生长发育、致病力以及胁迫响应,但MAPK信号途径基因在灰葡萄孢中的功能尚未完全阐明,该信号途径对灰葡萄孢的生长发育和致病力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明确灰葡萄孢MAPK编码基因bmp1、bmp3在病菌生长发育、致病力以及氧化胁迫响应过程的功能,为进一步阐明MAPK信号途径调控灰葡萄孢生长发育和致病力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NAi技术构建灰葡萄孢MAPK编码基因bmp1和bmp3的RNAi突变体,并以野生型BC22菌株为对照,对bmp1和bmp3基因的RNAi突变体的表型、致病力以及对氧化胁迫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灰葡萄孢bmp1和bmp3基因的RNAi突变体其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均与野生型BC22菌株没有明显差别;bmp1基因的RNAi突变体生长速率明显减慢,分生孢子产量明显降低;bmp3基因的RNAi突变体的生长速率与野生型BC22菌株没有明显差别,不能产生分生孢子。bmp1和bmp3基因的RNAi突变体在番茄果实的表面均不能产生明显的致病症状,而且不能穿透玻璃纸。bmp1基因的RNAi突变体在含有H_2O_2的培养基上受抑制的程度显著低于野生型,而在含甲萘醌的培养基上受抑制的程度显著高于野生型;bmp3基因的RNAi突变体在含有H_2O_2和甲萘醌的培养基受抑制的程度均显著高于野生型。【结论】灰葡萄孢bmp1基因正调控病菌生长、分生孢子形成、致病力和穿透能力,参与调控病菌对氧化胁迫的响应;灰葡萄孢bmp3基因正调控病菌分生孢子形成、致病力、穿透能力以及对氧化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86.
【目的】明确柠条重要食叶害虫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Chiasmia saburraria richardsi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做好害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观察记录了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的生长发育过程及行为特性。【结果】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在宁夏地区1年发生2代,世代重叠明显。在8月底开始以蛹在10 cm浅层土内越冬,越冬代成虫次年5月中旬始见,5月下旬第1代卵开始孵化,7月初第一代老熟幼虫开始化蛹,蛹期是10d,7月中旬第2代成虫开始羽化,7月下旬第2代幼虫出现,8月下旬第2代老熟幼虫开始化蛹,越冬蛹期为260 d左右。常见捕食性天敌有蠋蝽、日本弓背蚁和沙泥蜂,寄生性天敌有白僵菌。【结论】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C.s.richardsi是一种危害柠条的食叶害虫。  相似文献   
87.
杨阳  罗坤  江超  吴建伟  朱贵明 《昆虫学报》2019,62(5):578-585
【目的】阐明家蝇 Musca domestica 幼虫对食物中各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能力以及代谢转化情况,并探究各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家蝇幼虫生长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3%, 6%和12%)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饲养经过脱脂传代培养的家蝇幼虫;提取家蝇幼虫的总脂肪酸,利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和分析;测定统计幼虫体重,以分析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家蝇幼虫生长的影响。【结果】亚油酸、α-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家蝇幼虫体内均能被富集,且它们的富集程度随着食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亚油酸、α-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幼虫体内富集的最高含量(占体内总脂肪酸的比例)分别为21.93%, 16.13%和9.68%,而二十二碳六烯酸不能在家蝇幼虫体内富集,提示家蝇幼虫食物中添加的各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经过代谢后并没有在其体内产生新的脂肪酸,而食物中添加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在家蝇幼虫体内被分解代谢后消除。饲喂α-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后家蝇幼虫体重增长较为明显,其中6%α-亚麻酸添加组的幼虫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取食脱脂饲料)和3%和12%α-亚麻酸添加组,3%和6%花生四烯酸添加组的幼虫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2%花生四烯酸添加组。【结论】家蝇幼虫体内能够从食物中富集部分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碳链越长其富集程度越低直至不能富集,富集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家蝇幼虫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鳜鱼口咽腔味蕾和行为反应特性及其对捕食习性的适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梁旭方 《动物学报》1996,42(1):22-27
用扫描电镜观察和行为学实验研究鳜鱼口咽腔味蕾形态和分布及吞食行为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鳜鱼口咽腔味蕾丰富,几乎都是I型和Ⅱ型味蕾,着生于表皮乳突上,主要分布于上颌骨齿周围及内侧,下颌齿周围及外侧,舌前中区,下鳃骨细齿内侧等部位,其它区域分布较少,鳜鱼口咽腔味蕾对食物味道和软硬均非常敏感,鳜鱼仅吞食同时具有一定味道和软硬度的食物,本文探讨了鳜鱼口咽腔味蕾的结构功能关系及其对捕食习性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89.
秭归桃花水母( Craspedacusta ziguiensis )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春来桃花水,中有桃花鱼.浅白深红画不如,是花是鱼两不知".这首古诗中描述的比画还要美丽的"桃花鱼",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桃花水母.虽然早在1250年,我国对桃花水母及其生活习性就有详细的描述,但按照现代生物学概念命名的桃花水母却是在1880年. 由于这一类群有着数亿年的生存历史,是进化过程中的关键物种,桃花水母被认为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90.
间种蔬菜对甘蔗地生态环境和甘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 (SaccharumofficinarumL .)是广西重要的经济作物 ,种植面积达 4 5 33× 10 6ha[1] ,甘蔗的前期生长比较缓慢 ,行间有比较大的可利用空间 ,到6月下旬~ 7月上旬才进入迅速生长期并逐渐封行。有研究表明 ,在甘蔗园间种玉米对甘蔗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5] ,而合理间种豆科作物 (黄豆和花生 )不仅不影响甘蔗的正常生长发育 ,还可以增加甘蔗的产量[4 ,6] 。但间种作物对甘蔗园生态环境的影响未见报道 ,我们于 1997- 1999年在桂西北开展了甘蔗园间种经济效益比较高的蔬菜作物的试验 ,并对间种甘蔗园生态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