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蝈蝈(Gampsocleis gratiosa Brunner Wattenwyl)也称聒聒儿,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直翅目、螽亚目、螽嘶科、聒聒儿亚科。可经加工入药,有解毒、行水、止痛功能。因其鸣声悦耳,夏秋季常被人们笼养。笔者经数年实践,在中学动物教学中,将蝈蝈作为代替蝗虫的实验材料。现将蝈蝈与蝗虫相同及不同的特征简介如下。蝈蝈身体呈筒形,腹部略膨大。体表为绿色或绿褐包。体长为43—48毫米。躯体由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体段构成(图1本文图见第11页)。  相似文献   
92.
撰稿指南     
<正>题目简洁明了,突出文章创新之处,一般不超过20个字。应该是所研究的主题以及具体方面,用尽可能少的字句准确清楚地描述文章的内容。摘要必须写清楚研究目的、材料与方法、主要结果、结论和科学意义,特别明确地提出研究的主要发现或认识。综述类文章的摘要需要清楚阐明综述的目的、主要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中文简洁正式,英文可适当扩展,但以一个印刷版面为限。关键词5-8个,选择能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并被业界公认的专业词汇作为关键词,以使文章能被准确检索。引言阐述为什么要进行此项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结  相似文献   
93.
为使托盘、螺母与晶须锚杆配套,使其承载力达到国家钢托盘指标要求,公司科研部门研发出了全螺纹式树脂玻璃纤维晶须增强塑料杆体配套用的玻璃钢托盘、螺母组合件。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只有在增强工程塑料、改性环氧树脂中加入晶须材料进行实验研究,我们采用在热固性聚酯树脂为主要基料中加入适量晶须,因晶须与基体相容性很好,易于聚合物复合,可以有效地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摩擦磨损性等。  相似文献   
94.
材料表面特征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膜是微生物细胞粘附于材料表面的群体性生长方式。在实践应用中,有目的地调控微生物在材料表面的成膜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生物膜在材料表面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综述了材料表面的电荷特征、亲疏水性、形貌模式和功能性化学修饰等物化特性对细胞粘附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介绍了目前在不同实际应用场景中抑制成膜和促进成膜材料的研发现状。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采用3D适形打印技术制备的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网状复合体在兔颅骨缺损中的修复作用及安全性。方法:以24只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以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为材料,采用3D适形打印技术制备网状复合体,于兔颅骨顶部制成两个颅骨全层缺损,分别为孔A(左)和孔B(右),孔A(阳性对照组)以自体颅骨为修复材料,孔B(实验组)以复合体为修复材料,观察缺损修复区域的形态学、影像学(X线及CT扫描)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植入后24周时,形态学显示:阳性对照组可见致密的骨组织修复,与缺损边缘界限不清,实验组中支架孔隙内纤维组织由新生骨质取代,且新生骨成熟度较提高,材料表面有部分吸收。CT扫描观察显示:冠状面上,阳性对照组缺损修复区域与周围正常骨组织融合为一体,实验组修复材料与缺损边缘融合紧密,与周围正常骨组织结合良好,部分边缘结合不连贯。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材料部分降解,材料间隔可见新生骨小梁。研究中无实验动物死亡,皮肤切口处缝合良好,无皮下积液,无移植物脱出、红肿感染等情况出现。结论:以3D适形打印技术制备的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体对兔颅骨缺损有较好的修复作用,能促进缺损区域新骨的形成和生长,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6.
英国剑桥大学植物园位于剑桥市中心南部不到一里处,距离火车站仅有五分钟的步行路程。在这片40公顷的绿洲里,常年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国内外游客。该园最早起源于一个药用植物园,于1846年开放,是剑桥大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百六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有1万多种的植物被错落有致的安置在五颜六色的苗圃中,这些苗圃包括岩石园、湖区、温室、冬季园、林荫小道和九个国家收集基地等。环绕湖边有两个别具一格的岩石园,其中大的石灰石区域显示了一座石山的断面结构,生活在岩石间隙、石缝间的植物有来自南非、澳大利亚、亚洲、欧洲…  相似文献   
97.
为促进“绿色奥运”理念精神的具体落实,切实推动生物降解塑料在奥运中应用,由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高技术中心联合主办,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清华大学共同承办的2007绿色材料绿色奥运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于10月27—28日在北京创业大厦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98.
对OguCMS×Ad一6(F4)的TCF2代进行了花药离体培养。目的是诱导单倍体植株和纯合的二倍体植株。采集含单核靠边期的花芽,一部分放在4℃条件下黑暗贮存5d,一部分直接解剖培养。探讨了培养基和培养温度对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5d的4℃低温预处理的花芽,再经过33℃,2d和30℃,6d的培养后花药出愈率明显高于其他条件。另外以B5作为基本培养基附加10%或8%的蔗糖以及0.5mg/L 2,4-D、O 2m/LBA和0.2mg/LNAA对诱导花药出愈有促进作用,在附加5m/L BA和3%蔗糖的MS培养基上,诱导形成了丛生芽。  相似文献   
99.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材料的工厂化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它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将彻底改观传统的农业生产,从而造福于整个人类。这项新技术的发展主要归功于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及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发展。人工种子概念的产生,就始于五十年代这两项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0.
制造业生物加工领域的机遇越来越多新的和改进的商品将由生物加工技术生产出来。生物加工技术是一项使用生物或它们的细胞成分,运用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过程的先进的制造技术。生物加工技术使研究发明转化为具有独特的和人们所期望特性的商品,并为许多产品提供了新的生产方法,这些产品包括:·能源,包括乙醇、甲烷和柴油等燃料;·常用化学试剂,如酶、有机酸和溶剂等;·用于制作胶片、衣服和具有其他特殊用途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