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1篇
  免费   1072篇
  国内免费   6548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685篇
  2022年   747篇
  2021年   681篇
  2020年   658篇
  2019年   643篇
  2018年   502篇
  2017年   522篇
  2016年   597篇
  2015年   702篇
  2014年   1114篇
  2013年   985篇
  2012年   1103篇
  2011年   1078篇
  2010年   1139篇
  2009年   1124篇
  2008年   1238篇
  2007年   946篇
  2006年   847篇
  2005年   839篇
  2004年   705篇
  2003年   678篇
  2002年   611篇
  2001年   514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315篇
  1998年   261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228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7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5篇
  1953年   10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太白红杉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定量研究了太白红杉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海拔与物种丰富度和种间相遇机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表现为"中间高度膨胀"的规律,即中等海拔高度上多样性高而低海拔和高海拔多样性较低。(2)岩石裸露度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的负相关。(3)土壤含水量与物种丰富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种间相遇机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4)环境因子与物种多样性逐步回归结果是:海拔和岩石裸露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密切,其回归方程为:S=90.62-0.02E-14.14B(r=0.769,P<0.05)。  相似文献   
992.
Biomarkers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How good are they?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Rachakonda V  Pan TH  LE WD 《Cell research》2004,14(5):347-358
Biomarkers are very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normal and abnormal biological processes. Specific changes in pathologies,biochemistries and genetics can give us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nature of any particular disease. A good biomarker should be precise and reliable, distinguishable between normal and interested disease, and differentiable between different diseases. It is believed that biomarkers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predicting chances for diseases, aiding in early diagnosis, and setting standar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emedies to treat diseases. New technologies have enabled scientists to identify biomarkers of several differen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The followings, for instance,are only a few of the many new biomarkers that have been recently identified: the 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 and aggregated β-amyloid peptide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D), α-synuclein contained Lewy bodies and altered dopamine transporter (DAT) imaging for Parkinson‘s disease (PD), SOD mutations for famili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and CAG repeats resulted from Huntington‘s gene mutations in Huntington‘s disease (HD).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most-recent findings of biomarkers belonging to the four mentione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相似文献   
993.
重要生物恐怖病原及其医学防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恐怖问题由来已久,但直到美国“9.11”事件后的炭疽芽孢袭击才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生物恐怖已成为21世纪全人类的威胁,防范生物恐怖病原袭击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介绍了对生物恐怖的定义、生物恐怖病原种类和致病特征,以及医学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994.
关于物种濒危等级标准之探讨--对IUCN物种濒危等级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了保存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根据物种的种群数量与分布、种群数量波动与分布区下降速率来评定濒危物种的濒危等级,并针对物种的濒危等级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1994年11月,IUCN第40次理事会会议正式通过了经过修订的Mace-Lande物种濒危等级标准作为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虽然不是国际法和国家法律,但是对于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的保护决策以及各国的自然法律法规的制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保护生物学理论研究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我们在研究制定中国水生野生生物濒危等级标准时发现,如果直接应用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评定水生野生生物濒危等级将存在一些问题。如:(1)如何区别对待那些本来就数量稀少、分布区狭窄的物种和那些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其种群数量与生境面积急剧下降的物种?(2)不同的动物类群能否应用同一濒危标准尺度?(3)如何区别对待物种边缘分布区和核心分布区的种群数量与密度的差异?(4)如何处理种群的局部灭绝、局部濒危?(5)一些濒危物种在野生环境中濒危,但是这些物种可以人工繁殖,如何处理可以人工繁殖的濒危物种?(6)如果没有种群与栖息地的精确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怎样应用物种的濒危标准评估其濒危等级?在实践中,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考虑与国际流行的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接轨,我们提出来一个由“无危”、“值得关注”、“受胁”、“濒危”和“灭绝”等5个级构成的濒危等级系统,其中“值得关注”、“受胁”、“濒危”又分为“一般”与“高度”两个亚等级。我们提出应区分“生态濒危物种”、“进化濒危物种”;对于不同生物类群,应区分物种的生活史对策,制定不同生活史物种的濒危标准。对于r-对策物种,引入“经济灭绝”这一等级,将这一等级对应于“受胁”等级,以解决缺少物种数量的统计数据和历史数据这一难题;区别对待特有物种,将其濒危等级提升一等;引进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概念,将集合种群的局域种群(local population)作为“个体”对待。  相似文献   
995.
反应分离耦合技术生产L-苹果酸工艺过程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物反应分离耦合原理,以富马酸钙为底物,采用游离延胡索酸酶,直接转化生产苹果酸钙。该法相对目前广泛采用的包埋式固定化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短、操作简便、转化率、收率高等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转化温度为40℃,PH为7.0-7.5时,每升延胡索酸酶液能在20-28h间将3.2kg的富马酸钙转化生产成苹果酸钙,转化率高达99.9%,富马酸在产品中的残留在0.1%左右,产品符合美国药典标准,成本与化学合成法生产的DL-苹果酸相当。  相似文献   
996.
针对特有性简约性分析(PAE)不足之处,提出一个新的改进分析方法。主要区别是,新方法对分布区内分类群区分了原始和演化,相应地编码为0/1;为了获取分类群原始和演化的特性,分析以分类群分支图为基础。新方法是系统发育与地理分布相统一原理的一个具体的定量化探讨。用新方法分析了豆科锦鸡儿属锦鸡儿组15种,结果表明新方法优于以前的PAE方法。用新的改进方法分析得到的可能的祖先分布区是原始类群树锦鸡儿和一大类属内原始类群的分布区。与目前属的起源问题的一般观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7.
云南马先蒿属植物的生物地理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先蒿属(Pedicularis)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在云南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钟补求系统,该属植物在云南有151种分属于13个群72个系。马先蒿属在云南的地理分布体现了下列特点:(1)种类十分丰富,占整个属总种数的25%,占中国的42.6%。(2)包括了该属全部花冠类型,即无齿、有齿的原始类型各为24种、短管具喙的中间过渡类型87种,较进化的长管类型16种。(3)马先蒿属植物分布在云南的11个地理分布区域中,但该属植物在康藏高原区最为丰富,有108个种在本区有分布,占云南种数的71.5%;横断山植物区和东喜马拉雅植物区是本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性中心。(4)特有现象十分明显,其中8个系、52个种为云南特有,横断山和东喜马拉雅的特有种量为丰富,也是本属的特有中心。(5)民先蒿植物与邻近的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在区系上联系密切,与缅甸和不丹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98.
中国鸟类特有种及其分布格局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4  
在广泛搜集有关分布资料、对我国鸟类特有种的地理分布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处理物种分布数据,研究了中国鸟类特有种的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我们分析了我国现有鸟类特有种计100种,隶属于53属、16科、7目,约占我国现有鸟类总种数的8%。我国镳在特有种在水平分布上具有不均匀的特点,有3个分布中心,即:横断山中心、川北、秦岭及陇南山地中心和台湾岛屿中心。在垂直分布上则主要分布于从1800m到3400m的中、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999.
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农家保护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农作物地方品种的有效保护是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由于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使大量农作物地方品种被少数高产改良品种所取代,造成农作物基因库的严重“基因流失”(genetic erosion)。农家保护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进行的动态保护,被保护的生物多亲性可在其生境中继续进化而产生新的遗传变异,在而是农业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途径。然而,尽管人们对作物品种资源农家保护的兴趣不断增长,也有大量有关农家的保护的研究和案例分析,但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成功的农家保护实例报道。因此,对农家保护的机制及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寻求一条新的途径来充分发挥农家保护应有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利用生物多样性布局的水稻混合间栽的生产模式,不仅解决了病害控制的问题,而且也保护了水稻地方品种的多样性。这种混合间栽的生物多样性布局和生产方式可能成为农保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依据我国动物所面临的濒危,对我国濒危动物的濒危等级划分,种群现状,致危因素和保护措施等进行了描述说明,首批收录了535种濒危动物。本文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所收录的352种濒危脊椎动物(不含鸟类(以下简记为“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整理统计了现有濒危物种的分布资料,在GIS支持下,对中国濒危动物的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濒危动物物种呈明显的集聚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横断山区,海南岛,西双版纳和云贵高原;而在华北平原,内蒙古东部,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等地区出现大片空白区。影响濒危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热量和水分条件,地形条件等自然条件以及历史开发,人为破坏等人文条件。山地因地形屏障作用而保留了较多的古老物种,其较为复杂的环境因子也有益物种的生存,因而物种丰富度较高。大多数动物对于水分和热量的依赖性较强,因此水热条件对其分布的限制作用十分明显。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濒危物种稀少;污染,开荒等引起的环境问题对于现存动物的威胁很。运用Dobson排除算法得到云南勐腊县等9个县分布有168种濒危动物,占全国总数(海生种类及仅分布于台湾和香港的特有种除外)的51.5%,而其土地面积之和仅为全国陆地总面积的0.9%。而云南勐腊县等94个县市就分布有中国所有的濒危动物。这些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应该优先考虑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