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主要农产品虚拟要素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雪  梁璇  王倩 《生态学报》2020,40(11):3851-3865
据虚拟水概念定义虚拟要素,并将其划分为虚拟资源要素和虚拟生态要素两类,选取虚拟资源要素中的耕地要素和虚拟生态要素中的化肥/农药要素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2002—2016年以粮食贸易为载体的虚拟耕地、虚拟化肥/农药要素的贸易量,构建虚拟要素贸易网络,通过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2002—2016年我国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化肥/农药要素的贸易总量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约25.51%、8.01%;虚拟耕地要素网络节点入度较大的为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地区,出度较大的为黄淮海和东北地区,虚拟化肥/农药要素网络与之相反;地区间节点强度的差异性大,虚拟耕地要素差值最大可达1459.56万hm~2,虚拟化肥/农药要素达61.38万t;二者网络节点度和强度的累积分布均符合幂律分布规律,其尾部的"重尾"现象揭示了节点度和强度的高可变性以及网络结构的脆弱性;虚拟耕地要素的输入区网络同配,输出区网络异配,揭示了地区间耕地要素的流动既呈集聚又有分散的态势,虚拟化肥/农药要素网络节点相关性皆为减函数,网络异配,揭示了虚拟化肥/农药要素在八大区域间联通的状况。网络结构特征分析为研究网络抗毁性特征和网络的优化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为中国粮食贸易格局和粮价制定以及各个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任亚鹏  王江萍 《生物信息学》2018,25(11):117-122
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日渐成为城乡规划设计领域关注的热点,尊重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也已被纳入了常规的统筹领域。本文以发源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世界分布广泛的苗族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先民对于自然、空间的认识。从被选定的聚落空间里可反映自然观念的要素:如民俗文化、择地环境、住宅建筑等方面着眼,明晰其在发生期、形成期、发展期、保全期、存续期各阶段的表现,通过在该过程中所对应的现象,认识其规律,旨在在尊重传统、有利当下的前提下使其保存发展,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试论长臂猿的中国起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马世来 《兽类学报》1997,17(1):13-13,23
本文通过中国长臂猿的地理地史分布, 尤其是亚洲新第三纪(Neogene Period) 中新世(Miocene) 的上猿(Pliop ithecus)、醉猿(Diony sopithecus shuang ouensis)、池猿(L accop ithecusrobustus)、滇猿(Dianopithecus progressus) 及第四纪(Quaternary Period) 更新世(Pleistocene Epoch) 丰富的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 等化石的发现, 结合现生类群的分布和黑长臂猿的行为生态研究结果等有关资料综合论述了现生长臂猿的亚洲中国起源; 黑长臂猿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物种。  相似文献   
24.
随着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全球干旱区进一步扩张。干旱区植被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增强。因此,探究干旱区植被长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滞后效应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该研究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提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所提供的逐月网格化CRUTS4.05气候资料和干旱指数资料、ERA5(ECMWF全球气候的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提供的太阳辐射资料和欧洲航天局全球基本气候变化监测项目提供的土壤水分资料,借助于窗口交叉相关法和线性回归法,探究了2001–2020年亚洲旱区草地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滞后效应。研究发现:1)草地NDVI对当月平均气温和降水总量的响应最为强烈,对太阳辐射和土壤水分则存在显著的滞后响应。具体表现为草地NDVI对太阳辐射和土壤水分的响应存在1个月的滞后;2)草地NDVI与各气候要素响应的滞后时间在空间分布上较不均匀,在亚洲旱区的东部和西部存在明显差异;3)草地NDVI与自矫正帕默尔干旱指数间不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4)海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亚洲旱区草地NDVI与各要素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25.
海水中藻菌共培养体系对碳氮磷的吸收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敏  王江涛  谭丽菊 《生态学报》2017,37(14):4843-4851
海洋环境中,细菌和微藻之间的物质交换是生源要素在自然界中迁移转化的重要方式。为进一步了解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共培养体系中营养盐和有机物在细菌和微藻之间的转换。通过纯培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天然海水中的细菌以及藻菌混合培养,分析了营养盐和有机物随藻菌生物量的变化情况,并计算了溶解有机碳(DOC)和溶解有机氮(DON)的浓度比值[(DOC/DON)a]。结果发现,在共培养体系中,细菌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东海原甲藻影响不明显;中肋骨条藻有利于细菌生长,东海原甲藻抑制细菌生长,这种不同可能与微藻的粒径有关。海洋细菌在2种藻的指数生长均期均会促进微藻吸收氨氮(NH_4-N),但在生长末期NH_4-N以释放为主。硝氮(NO_3-N)的浓度与藻的生长呈负相关,但在衰亡期NO_3-N略有增加,表明NO_3-N再生所需时间较长。细菌对硝氮的吸收量较少,但对其再生有贡献。细菌和中肋骨条藻对磷酸盐(PO_4-P)的吸收存在竞争,但与东海原甲藻的竞争关系不明显。不同培养体系中DOC浓度变化不同,在藻菌共培养体系中增加较快,纯藻培养体系中增加缓慢,在纯菌培养体系中缓慢减少。通过对DOC与DON浓度比值的分析,发现用判断颗粒有机碳(POC)来源的方法可以分析DOC的来源。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了解公立医院临床医生对绩效考核与分配要素重要性的认识与实践感受的差异以及临床医生绩效考核与分配的要素权重。方法 调研某公立医院各专业层面的临床一线医生,采用问卷测量的方法对绩效考核与分配要素进行检验,统计分析方法包括信度和效度分析、因子分析与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等。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临床医生对绩效考核与分配部分要素重要性的认识与实践感受有统计学差异,临床医生认为绩效考核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医德医风(0.363),绩效分配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工龄(0.210)。结论 临床医生绩效考核与分配需突出医疗质量等主体要素,绩效制度只有获得临床医生的认可,医疗改革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7.
广东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服务体系运营效率。方法 以广东省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其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因素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2—2015年广东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1.6%,技术进步下降2.4%,技术效率增长0.8%。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5%和0.2%;跨年度全要素生产率由0.951上,升到1.004。结论 广东省县级公立医院全要素生产率有待提高,需补足技术短板,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28.
柯为 《微生物学通报》2005,32(4):50-50,56
壳聚糖(chitosan)是儿丁质(chitin)脱去乙酰基的产物,1894年得以命名叫几丁聚糖(壳聚糖),命名至今已111年了。这种化合物有动物纤维素之称。它不仅址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列6大生命要素之,而且作为一种生物材料用于纺织工业,并在医疗保健产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壳聚糖带有一个氨基,是弱碱性(可使人体pH值维持7.4弱碱性),  相似文献   
29.
云南省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杨月圆  王金亮  杨丙丰   《生态学报》2008,28(5):2253-2253~2260
敏感性评价是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促进土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实施宏观规划和管理,利用2003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从土壤侵蚀、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水环境5个方面,对云南省土地生态敏感性开展了单要素评价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土地生态环境中度敏感地区和高度敏感地区面积较大,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36.67%和46.93%,不敏感地区占10.15%,极敏感地区占的份额最小,只占6.25%.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度敏感类型区在全省各个地区均有分布,高度敏感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西北以及滇西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营养要素对原油降解菌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于600nm处测量菌体OD值检测6种碳源、5种氮源、无机离子含量和氯化钠含量对原油降解菌K5生长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原油降解菌K5生长的最佳营养条件.结果:当蔗糖含量0.6%、硫酸铵含量0.2%、氯化钠含量0.6%、微量元素含量0.1%时,原油降解菌生长得最好.结论:确定了原油降解菌K5生长的最佳营养条件,并且发现了培养基中的氮源和碳源对菌体生长量的影响最大以及不同微量元素对菌体生长量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