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46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91.
无融合生殖是指不经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而产生胚的一种无性繁殖, 因此是胚的克隆, 母系繁殖. 甜菜单体附加系M14是通过二倍体栽培甜菜(Beta vulgaris)和四倍体白花甜菜(B. corolliflora)种间杂交、进而回交, 选育出的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的甜菜品系. 我们利用GISH技术进一步分析了无融合生殖甜菜M14中的染色体情况, 在不封阻的情况下, 附加的外源染色体清晰可见, 这说明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基因组间种属特异序列的差异明显. 利用无融合生殖甜菜M14和有性生殖栽培甜菜的花期mRNA对白花甜菜第9号染色体的BAC芯片进行了差异杂交分析, 发现2个BAC克隆16-M11, 26-L15含有M14花期特异表达的基因. 选用这2个BAC克隆作为探针, 对具有无融合生殖甜菜M14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供试探针均被定位于附加的白花甜菜第9号染色体长臂末端, 呈半合子状态. 本研究BAC芯片的杂交结果结合两种生殖途径中胚和胚乳发育表达方式的保守性可推断, 甜菜中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可能共享某些调节因子的相关路径, 正是白花甜菜第9号染色体上的特异基因才使甜菜M14中无融合生殖特性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92.
Ju XF  An TZ  Teng CB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3):213-218
干细胞巢即干细胞周围的微环境构成,一般包括干细胞的相邻细胞、粘附分子及基质等,但不同的干细胞有不同的巢结构。干细胞巢通过不同信号途径调控着干细胞的行为,使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处于平衡状态。根据近年来有关干细胞巢的研究,本文从果蝇生殖系干细胞巢、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巢、肠干细胞巢、毛囊表皮干细胞巢和神经干细胞巢等五个系统分别综述了干细胞巢的构成及其对干细胞的调节作用,探讨了干细胞巢作用于干细胞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93.
异律寄生蜂(Heteronomous parasitoids)是指雌蜂、雄蜂卵及幼期分别对应不同的寄主关系和发育方式的寄生蜂。依据雌蜂、雄蜂卵及幼期所寄生的位置、所利用寄主种类和寄生方式的差异,异律寄生蜂可划分为异位初寄生蜂、异主初寄生蜂和异律复寄生蜂。本文重点关注蚜小蜂Coccophaginae亚科的异律寄生蜂,依据其雌蜂、雄蜂卵及幼期所对应的寄主关系、寄主种类和发育方式进行梳理与归类,总结了异律寄生蜂的生殖方式和异律发育模式,结合其生活史特性探讨了异律寄生蜂的寄主选择和适应性进化,并辨析了异律寄生蜂在生物防治中的利弊与应用。  相似文献   
94.
瓦氏效应——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中的有氧糖酵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代谢是生物体赖以生存的基本生化过程之一.哺乳动物体内不同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方式不同.摄氧充足时,细胞通过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缺氧的细胞则选择抑制氧化磷酸化,通过糖酵解产生乳酸.但有些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也能进行糖酵解,从而产生大量的乳酸,这种糖酵解途径称为瓦氏效应.以前认为瓦氏效应主要存在于肿瘤细胞中,但近来发现在哺乳动物的生殖过程中也存在瓦氏效应.本文综述了哺乳动物生殖发育过程的瓦氏效应及其与一些生殖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
目的 通过对公立医院运行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博弈情况的分析,探讨更为合理、有效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定量数据收集方法、多维细分法、博弈均衡分析法及描述性分析方法。结果 根据公立医院补偿主要利益相关者政府、医疗保险机构、医疗卫生服务需方和公立医院的情况,构建和测算出6种补偿模型。结论 结合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情况实施公立医院新型补偿模型。  相似文献   
96.
以野生菘蓝种子为材料,以不同剂量的碳离子(12 C6+)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分别为30Gy、60Gy、90Gy、120Gy),分析12 C6+辐照对菘蓝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主要药用成分含量及其基因和蛋白质多态性变化的影响,为菘蓝品质育种、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重离子辐照诱变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12 C6+辐照处理后菘蓝的成苗率和根鲜重均随辐照剂量增加而逐步显著降低,其中30Gy处理对菘蓝生长抑制程度最小,但处理后菘蓝根中的主要药效成分4(3H)喹唑酮和靛玉红的含量增加幅度最大且最高,分别为野生型的2.2倍和2.3倍。(2)SRAP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菘蓝基因组的变异度随着辐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其中30Gy处理的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有33.59%的多态性变异。(3)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和磷酸化染色分析表明,菘蓝的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均随辐照剂量变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并不与辐照强度呈正相关,说明植物在防御重离子辐照伤害时存在补偿机制。研究发现,30Gy的12 C6+辐照是菘蓝诱变的最佳剂量,能够显著提高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为优质菘蓝诱变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为探索抑制个体功能的生长冗余以实现群体性能优化并挖掘作物高产潜力的途径,通过桶栽试验,选择分蘖能力中等的小偃22号和分蘖能力较强的郑麦7698,对比研究2种灌水模式(全生育期充分灌水和分生育期调亏灌水)和3种分蘖干扰(从拔节期开始去除所有小分蘖,仅保留主茎和1个大分蘖;抽穗期去除所有无效分蘖;以不作任何干扰为对照),来模拟不同水分供应和不可预测干扰对冬小麦生理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补偿机制.结果表明: 2个冬小麦品种均存在生长冗余.与小偃22号相比,郑麦7698有效分蘖数较高,但穗部性状较差.调亏灌水和抽穗期去除无效分蘖均可减少生长冗余,弱化竞争能力,改变源 库关系,提高资源分配.但冗余消除过度(拔节期干扰)则会破坏植株固有的根冠平衡和功能结构,导致生长的不足补偿.与对照相比,调亏灌水联合抽穗期去除无效分蘖可在时空尺度上充分开发和利用作物自身调控潜力实现补偿生长,在不显著影响籽粒产量的同时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0.4%~25.4%,是适宜的减冗增效措施.  相似文献   
98.
海洋酸化对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信国  刘广绪 《生态学报》2015,35(7):2388-2398
人源二氧化碳(CO2)的大量排放,导致空气中CO2浓度越来越高,其中大约1/4至1/3被海洋吸收。过多CO2在海水中的溶解,除引起海水p H值降低外,还导致海水中碳酸盐平衡体系的变化,即"海洋酸化"现象。很多海洋无脊椎动物不但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还是重要的水产养殖种,因此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经济价值。由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活史在海水中完成,因此海洋环境的变化极易对其造成影响。大量研究已证实海洋酸化能对多种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受精、发育、生物钙化、基因表达等生命活动产生显著影响。综述了近年来海洋酸化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影响研究的相关报道,归纳了其对海洋无脊椎动物不同生命活动的影响,分析了其生态学效应,探讨了现有研究在方法创新、内容拓展以及机理分析等方面存在的局限与不足,并展望了海洋酸化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影响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
龙开胜  刘澄宇 《生态学报》2015,35(10):3464-3471
生态地租是反映生态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效果的超额利润。在将生态地租这一超额利润用于生态环境补偿的思路框架下,整个生产行业应获得的平均利润不会受到损害,因而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结合生态地租分配和调节的税收、收费、价格等手段,赋予不同经济主体收益享有权利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提出生态环境补偿的生态税、地租分享、受益负担和价格补偿等方案选择并作对比,然后以我国生态资源利用和经济产出为参照值模拟不同方案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补偿方案在补偿主体、补偿原则、补偿形式和适用范围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并且针对不同方案,分别在生态税税率达到8.6%、政府和集体享有13.4%的生态地租、受益者补偿支付额为5916元a-1人-1以及产品价格上升23.8%等不同补偿水平情形下,生态资源消耗和社会经济产出才能保持在资源生物承载力范围之内。同时,各补偿方案在责任主体以及调节手段上的差异,也会导致不同方案选择在社会福利、利益分配和技术创新等效应上的差异。因此,生态环境补偿实践中,具体补偿方案选择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决策,无差别化的方案将无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100.
意愿价值评估法应用于农业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颖  周清波  周旭英  甘寿文  杨雪萍 《生态学报》2015,35(24):7955-7964
农业生态补偿是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激励手段,有关补偿标准的估算及计量方法研究始终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意愿价值评估法(CVM)是国际社会进行非市场价值评估最广泛采用的陈述偏好方法。由于在农业生态补偿领域应用时间不长,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及农民认知水平的差距,导致国内CVM的实证研究面临许多问题和困惑。阐明CVM方法的内涵与理论基础,全面系统地梳理国内外CVM在农业补偿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激励农户采纳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补偿意愿问卷调查为例,深入探讨CVM应用于农业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中存在的假想特性偏差、研究手段偏差及调查实施偏差等。提出通过合理的技术途径和对策措施规避可能的偏差,包括:明确计量模型适用范围、开展效度与信度检验、选择两种尺度评估及处理调查过程偏差的方法等,为破解CVM应用于国内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制定中的问题提供方法和思路借鉴。研究指出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性,以期未来不断完善和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