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8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52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国产放射免疫试剂与Abbott放射免疫试剂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2.
103.
本文是《甲壳动物的生殖量与环境关系》系列论文的第二篇,专述桡足类。它和枝角类一样,是一类小型低等甲壳动物,也是浮游生物群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是它的生态特点。由于生活习性不  相似文献   
104.
几种昆虫病毒交叉感染玉米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纹夜蛾NPV(P_aNPV)、柞蚕NPV(ApNPV)和赤松毛虫CPV(D_aCPV)可感染玉米螟。D_aCPV对玉米螟1龄幼虫的ID_(50)为5.9×10~5PIB/ml饲料,对幼虫的生长发育、蛹重、羽化率和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D_aCPV主要侵染幼虫中肠柱状细胞,在细胞质中增殖;P_aNPV和A_pNPV主要侵染幼虫的体壁细胞和气管壁细胞。D_aCPV在玉米螟幼虫体内增殖后,多角体形态由正六角形变为锥形或四方形;成虫羽化时排出的蛹便可观察到多角体,病毒可传递给子代。利用其他昆虫病毒有防治玉米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5.
细胞培养的支原体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运用细胞培养进行病毒繁殖时,支原体污染是经常遇到的而且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之一。这些污染对培养细胞产生各种各样的恶果:改变各种代谢活动致使不能进行培养细胞的正常生化研究;细胞生长速度减缓,迫使二倍体细胞系过早衰老,染色体发生畸变,并引起细胞形态的永久改变。事实表明:支原体污染虽会降低细胞培养中病毒的合成,但有时也能促进病毒的繁殖,这可能是支原体对干扰素产生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6.
从64只感染根管中的58只根管分离到144株无芽胞厌氧菌,其中类杆菌54株,厌氧性链球菌23株,韦荣氏球菌17株,真杆菌11株,梭杆菌10株,放线菌8株,双岐杆菌2株,消化链球菌和消化球菌19株。40只根管为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或需氧菌混合感染,18只根管和6只根管分别为单独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感染。33只根尖周炎根管分别采集牙髓和根尖渗出物样本进行培养,实验结果表明牙髓样本中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检出率较高,根尖渗出物中以产黑素类杆菌属的细菌检出率较高。根尖周炎和牙槽脓肿患者的感染根管中产黑素类杆菌属的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蜂窝组织炎患者。  相似文献   
107.
抑菌生的研究总结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报告一种由枯草杆菌制成的生态制剂,并命名为抑菌生(Subtilobiogen)。该制剂对创、烧伤感染有治疗作用。经过安全试验、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和微核试验证明,该制剂是一种无害、无毒和有致突变作用的活菌制剂。抑菌生有膏剂、乳剂及粉剂3种剂型。抑菌生在试管和体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抑菌作用。临床观察证明,将抑菌生喷洒在创面上,对浅Ⅱ°度、深Ⅱ°度及混合型烧伤感染均具有明显疗效。实验组(181例)与对照组(174例)相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抑菌生的作用机制,经过初步试验证明,与营养争夺和占位性保护有关,因为枯草杆菌的生长速度超过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8.
肠球菌是宿主肠道中正常G~ 球菌,目前已成为医源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临床上有30%肠球菌感染患者感染源不明,拟肠道来源可能性最大。本文给小鼠肌注灭滴灵3日,造成动物肠系膜淋巴结(MLN)肠球菌的感染率为40%;肌注灭滴灵加口服链霉素,MLN的感染率上升为90%,肝脾内脏中的感染率为83%;联合使用上述抗生素合并25%体表面积烧伤,动物发生致死性肠球菌性肠源性感染,动物诸内脏中肠球菌感染的检出率均高达100%。本研究证明肠球菌感染可以是肠源性的。  相似文献   
109.
慢性扁桃体炎与细菌L型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慢性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通过50例慢性扁桃体炎的病原微生物培养、组织切片细菌学及电镜等研究,发现慢性扁桃体炎组织中细菌L型也相当常见,L型培养阳性率是88.5%,且组织切片L型感染率与培养阳性率基本一致(P>0.05)。电镜在扁桃体组织间质及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内均见到细菌L型。提示慢性扁桃体炎与细菌L型感染关系极为密切。并认为,L型侵入组织并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的特性,可能是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0.
刘召南 《微生物学报》1991,31(2):139-144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e brassicae nuclear polyhedrosis cirus简称MbNPV)经口感染小白鼠,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酶标染色、免疫荧光技术、125I示踪,以及感染鼠脏器匀浆回接甘蓝夜蛾幼虫等方法,观察到病毒包涵体经由血液循环进入内脏,在肝、脾、胰等处细胞质内滞留长达45天,经口感染90天的肠系淋巴结匀浆回接甘蓝夜蛾,可致典型NPV病,死亡率为9.1%。经腹腔注射感染的小鼠,除有多角体在脏器滞留外,还可见细胞有非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