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97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61.
在杭州市郊小和山森林公园内约85hm2范围内,用SHARP-CE-15l型录音机(频响30—l4000Hz)和强指向麦克风(频响40—14000Hz),对夏季繁殖期连续分布的同一生境中不同个体的强脚树莺(Cettiafor-tipes)的鸣声进行了记录,并通过计算机声谱分析系统从句型结构、音图结构、时域和频域特征及短时能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在同一生境一个小范围内同一种鸟就有6种不同类型的鸣声。这些鸣声的音调各不相同,鸣声的结构差异很大,大多声学参数之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形成这种鸣声多样性的原因可能是繁殖竞争在声行为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2.
2004年12月—2005年5月,对上海崇明东滩98海堤内200hm2次生人工湿地进行鸟类调查,在冬季统计到鸟类8目15科56种,以游、涉禽为主;在春季统计到鸟类10目19科55种,以涉禽为主。运用多元回归对鸟类种类数、数量、物种多样性、均匀性指数和科属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以及调查样点内水位、水面积、植被盖度、底栖动物密度、鱼类捕捞和人类干扰等环境因子进行鸟类生境选择分析。回归模型显示冬季鸟类种类数与植被盖度呈显著正相关,鸟类数量、物种多样性、科属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与水位高低、水面积比例以及鱼类捕捞强度等有关,底栖动物密度影响鸟类均匀度和数量;春季鸟类数量与鱼塘的水面积呈正相关,而种类和数量与水位呈显著负相关,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明显受水位、水面积和植被盖度影响,鸟类科属多样性与底栖动物密度呈显著相关,捕捞状况对春季鸟类群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3.
为探讨外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群落稳定性的驱动机制,在中国21°N-37°N范围内设置73个面积为10 mX 10 m的空心莲子草群落样地(陆生39个,水生34个),分别计算其Godron群落稳定性坐标值和4个α-物种多样性指数,并测定各样地的7项环境因子(经度、纬度、海拔、铵态氮、硝态氮、年均温和年均降雨量),采用回归...  相似文献   
164.
农业景观结构对麦蚜寄生蜂群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蚜是中国北方小麦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既能直接刺吸危害也可传播多种病毒,但麦蚜通常的危害期只有2~3个月。随着现代农业与设施农业的发展,农业景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整个麦蚜寄生蜂群落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典假说认为复杂的农业景观能够维持局部的物种多样性及种间关系,也能够维持更大的天敌资源。作者在4种不同的麦田景观类型下研究了麦蚜及寄生蜂的群落结构,发现简单农业景观与复杂农业景观中寄生蜂寄生率与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但初寄生蜂在800m2左右的生境面积中寄生率与多样性最高,重寄生蜂却并没有表现出这种分布,而在更大的生境中重寄生率与多样性更高。研究结果表明:1)生境面积是影响麦蚜及寄生蜂群落的重要因子,2)简单农业景观与复杂农业景观下麦蚜及寄生蜂群落多样性差异不显著,3)一定程度的生境破碎化能够促进初寄生蜂的种群而抑制重寄生蜂的种群,但高度的生境破碎化会同时抑制2种寄生蜂的种群。  相似文献   
165.
陈曦  张慧  王宇祥  王守志  程博涵  李辉 《遗传》2012,(10):102-109
为探讨鸡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1(Retinoblastoma1,RB1)多态性对体重性状的影响,文章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脂双向选择品系肉鸡为实验材料,采用MALDI-TOF-MS、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和个体基因型分析,共获得27个SNP位点的基因型数据。采用滑动窗口法构建单倍型,进而利用单位点和单倍型分别与鸡体重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合单位点和单倍型分析结果,确定了RB1基因上4个显著影响1周龄体重的SNP位点,2个显著影响1、3周龄体重的SNP位点。研究结果表明RB1基因是影响鸡早期体重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66.
内蒙古达赉湖地区蒙原羚生境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丙万  顾丽  张博  秦立鑫  包黎明 《生态学杂志》2012,31(10):2568-2572
2008年在内蒙古达赉湖地区蒙原羚(Procapra gutturosa)生境考察基础上,以植被类型、植被盖度、坡度、距水源距离、距放牧点距离、距居民点距离、距道路距离为生境适宜性评价因子,利用3S技术和模糊赋值对蒙原羚生境适宜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人为干扰时,蒙原羚的最适宜生境面积占总面积的17.7%,次适宜生境面积占总面积的36.9%,不适宜生境面积占总面积的45.4%;考虑人为干扰时蒙原羚的最适宜生境面积占总面积的13.0%,次适宜生境面积占总面积的28.3%,不适宜生境面积占总面积的58.7%;研究地区蒙原羚实际生境和潜在生境相比,不适宜生境面积增加了29.2%,表明人为干扰是内蒙古达赉湖地区蒙原羚适宜生境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7.
汾河流域中下游湿地植被优势种种间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慧敏  庞春花  张峰  赵彩莉 《生态学杂志》2012,31(10):2507-2512
采用x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汾河流域中下游湿地植被的34个优势种,共561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x2检验有178个种对呈正相关,256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70;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有157个种对呈正相关,402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39;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216个种对呈正相关,343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63;与x2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相比,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561个种对中负关联居多,达到极显著或显著的种对少,说明汾河流域中下游湿地植被群落处于演替初期.根据这34个优势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辅助以PCA排序,可将它们划分为4种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68.
太湖湖滨生态修复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梯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忱  刘茂松  徐驰  汤浩  王磊  黄成 《生态学杂志》2012,31(5):1186-1193
2010—2011年对太湖贡湖湾湖滨带生态修复区滨岸挺水植物带(Ⅰ)、湾相沉水植物带(Ⅱ)和堰外开敞水体(Ⅲ)3个滨岸生境梯度带的水质状况和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共发现底栖动物13科18种,其中仅出现于1个生境梯度带的物种7个;在其余的11个物种中,有5个种群的密度在生境梯度带间存在显著差异;比较发现,按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类群的相对比例,刮食者相对丰度在带Ⅰ最高,收集者在带Ⅱ最高,滤食者在带Ⅲ最高,不同生境梯度带间底栖动物的摄食功能类群构成存在显著差异。对底栖动物相对丰度和水环境参数的冗余分析显示,环节动物和昆虫与DO、NO3--N和PO43--P浓度正相关,软体动物则与NO3--N和PO43--P负相关,一些腹足类对低DO耐受能力较强,与NH4+-N和COD正相关。修复区3个梯度带水动力条件、水质状况和底质类型的差异性对底栖动物的分布有重要影响,形成了生活习性、摄食特征等显著不同的3个底栖动物群落。  相似文献   
169.
以7种古菌、46种细菌和10种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为样本,考虑碱基间的短程关联和长程关联作用,得到编码序列的密码对和基因间序列的三联体对中不同位点的二核苷酸频率,据此构建了基于编码序列和基因间序列的系统发生关系。无论是基于编码序列还是基因间序列对信息进行聚类,古菌或真核均被聚在一支上,表明聚类参数的选择是合适的;与基于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大部分硬壁菌的编码序列与基因间序列之间,以及编码序列与氨基酸序列之间的进化都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认为,只有综合考虑这三类序列的进化信息,才可能得到更自然的系统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0.
焦迎迎  徐雨  冉江洪  李冬琴  王颖  汤开成 《四川动物》2012,31(3):448-451,455
2009年3~6月,采用样方法对四川省洪雅县人工林赤腹松鼠危害相关的生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共设置了240个样方。样方调查中记录了2个反应危害等级的变量(危害株数和乔木总数)和11个生境变量(森林类型、海拔、坡向、坡度、坡位、距最近道路距离、距最近水源距离、乔木均高、乔木平均胸围、灌木盖度和草本盖度)。通过广义线性模型研究这些因子与人工林赤腹松鼠危害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赤腹松鼠危害程度与森林类型、坡度、坡向、乔木平均胸围呈显著性相关,与其他因子无显著相关性,在柳杉-杉木林中的危害高于纯柳杉林,在阴坡的危害低于其他坡向,危害程度随坡度和乔木平均胸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