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7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机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惠  刘研萍  陶莹  刘新春 《生态学报》2011,31(7):2019-2028
厌氧氨氧化细菌(anammox)可以将亚硝酸盐和氨氮转化为氮气从而缩短氨氮转化的过程,它已经成为新型生物污水脱氮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当前,有关厌氧氨氧化菌特有的生理结构特点、种群分类及其功能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为实现其工业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厌氧氨氧化细菌种群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共生关系等方面的应用也大大促进了污水生物脱氮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总结了厌氧氨氧化菌主要的生理生化特点、细胞结构特点、脱氮机理、污水处理体系中的应用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污水处理体系中厌氧氨氧化菌种群分析的研究现状,并指出未来anammox细菌在生物特性及在污水脱氮处理实际应用的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生物特性方面的主要研究热点有:(1)anammox细菌除厌氧氨氧化作用外,其它新陈代谢途径有待探索;(2)anammox细菌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倾向性问题;(3)新型anammox细菌的确定。污水处理的实际应用方面的主要研究热点有:(1)anammox污泥的快速高效富集问题;(2)设计高特异性引物;(3)anammox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2.
连香树生理生化物质随海拔的变化及其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四川甘洛马鞍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A1:1874m,A2:1996m,A3:2160m,A4:2290m)梯度连香树的分布状况以及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探讨了连香树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样方内连香树的总数、株高、幼树数量及树冠投影面积值均呈降低趋势,且海拔越高,其它物种抢占的空间资源越多以及环境变恶劣,连香树的适应能力下降;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A1处均高于A2、A3、A4处。A4与A1相比,叶绿素b、叶绿素(a+b)分别下降了42.42%和33.96%,差异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A4与A1相比,分别下降了52.74%、66.17%,差异显著;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均随着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A4与A1相比,分别升高了3.98倍、4.43倍,差异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A1、A3、A4处均高于A2处。综合本次研究表明:A1处最适合连香树的生长、A4处连香树生长最差。  相似文献   
113.
高温胁迫下五种杜鹃花属植物的生理变化及其耐热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温是制约分布于较高海拔地区杜鹃花迁地保育与园林应用的重要因子.为探讨杜鹃花属植物的 高温致伤机理,该实验以隶属不同亚属的白花杜鹃、羊踯躅、毛棉杜鹃、红滩杜鹃及红棕杜鹃4年生实生苗为 材料,通过人工气候箱的盆栽实验,研究了30℃、38℃高温胁迫下其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利用隶属 函数法及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种间...  相似文献   
114.
选用普通级健康Beagle犬270只(雄性135只,雌性135只),6~8月龄,体重7~9 kg,前肢内侧隐静脉采血,使用日本西森美康(Sysmex)全自动五分类血球仪及配套试剂和日本奥林巴斯(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分别测定血液学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出了雄性、雌性Beagle犬血液学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的均值及标准差;19项血液学指标雌雄间差异不显著(P>0.05);4项血液学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网织红细胞(Ret)与国内相关报道差异显著(P<0.05);1项血清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雌雄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9项血清生化指标雌雄间差异不显著(P>0.05).建立了本研究所繁育饲养基地Beagle犬血液学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医学研究提供参考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5.
野生太行山猕猴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华北亚种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中国特有亚种,目前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南端,常被称为太行山猕猴.2009年11月~2010年1月,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所辖范围内对野生太行山猕猴进行生存状况调查的同时,对18只雌体、8只雄体的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雌性的淋巴细胞数(P=0.019)、中间细胞数(P=0.017)均显著地高于雄性;而雌性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则显著低于雄性(P=0.046);2)雌性的血糖(GLU)、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固醇(HDL)、低密度胆固醇(LDL)的测定值均略高于雄性,但其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并与相关研究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6.
117.
西北部分地区苦马豆根瘤菌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采集自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区的苦马豆根瘤,经分离、纯化获得48株未知菌株,并选取7株参比菌株,进行唯一碳、氮源利用、对抗生素及染料抗性、耐盐性、初始pH生长、生长温度范围及酶活性等共113项生理生化测定;采用数值分类方法对未知根瘤菌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碳氮源利用、抗生素敏感性、抗逆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该地区苦马豆根瘤菌具有较强的耐盐、耐碱能力,所有菌株均能在初始pH9~12的YMA培养基上生长,35%菌株可耐受6%的NaCl。从数值分类树状图可见,未知供试菌株在56%的相似水平上聚在一起,在72%的相似水平上分为5个表观群。群Ⅰ有39株菌,在74.6%相似水平聚合,中心菌株为CCNWGS0215;群Ⅱ有5株菌,在76%的相似水平聚合,中心菌株为CCNWGS0228;群Ⅳ有2株菌,在81.5%的相似水平聚合,群Ⅲ和群Ⅴ分别只有1株菌,它们与模式株分离,可能为潜在的新种。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改良测定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方法 改良使用磷酸盐-甲醇-乙腈作为流动相,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洗脱,高丝氨酸作为内标,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和荧光检测器,检测大鼠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中脑、小脑和下丘脑6个脑区中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1n)、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和牛磺酸(Tau)6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 6种氨基酸在20 min内洗脱完全,分离效果良好;在6.25~ 400 μmol/L浓度范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不低于0.99;6种氨基酸日内试验精密度范围为1.38% ~7.59%;日间试验精密度为2.7%~8.68%;6种氨基酸回收率不低于80%.结论 改良后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灵敏度较高、重复性好,能有效分离检测大鼠脑组织分区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比较西藏小型猪与高原藏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和生化分析仪测定21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藏猪与西藏小型猪之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指标的测定差异有显著性,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葡萄糖、肌酸激酶指标的测定差异极显著。其中红细胞、白细胞、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的值藏猪高于西藏小型猪,而血小板计数、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葡萄糖、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的值藏猪低于西藏小型猪。结论不同的生活环境、气候条件和营养水平会对动物的血液生理、生化值的测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在栽植前采用0(CK)、60、120和180 mg·L-16-BA、GA3和乙烯利对石蒜〔Lycoris radiata(L’Hér.)Herb.〕和换锦花(L.sprengeri Comes ex Baker)鳞茎进行浸球处理,对花芽分化期内(4月至7月)石蒜和换锦花鳞茎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核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期内,随时间的推移,对照组石蒜和换锦花鳞茎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核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6月25日(心皮分化期)或7月10日(雌蕊分化期)达到最高值。经60、120和180 mg·L-16-BA、GA3和乙烯利浸球处理后,石蒜和换锦花鳞茎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核酸含量在花芽分化期内先逐渐增加,至6月25日或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或继续升高;但与对照相比,随时间的推移,石蒜鳞茎中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换锦花鳞茎中可溶性糖含量或高或低无规律性的变化,但各处理组石蒜和换锦花鳞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均与对照间有差异;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进入花原基形成期(5月10日)后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核酸含量在花芽分化期的前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在雌蕊分化期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