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21.
该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甘蓝型油菜RPD3/HDA1基因家族,检测了其在‘黔油早2号’和‘中双11’中的表达水平及2个品种在低温(4℃)和ABA胁迫下该家族基因的表达特征,以探讨RPD3/HDA1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中的潜在功能,为早熟油菜抗逆性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和候选基因。结果表明:(1)在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到28个RPD3/HDA1基因,将其命名为BnHDA1~BnHDA28,聚类为4个亚家族,同一亚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较为相似;在该基因家族中共检测到16对复制基因,均为片段重复。(2)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统计中共发现675个元件与植物激素、环境胁迫和光响应有关。(3)qRT-PCR分析显示,RPD3/HDA1基因在‘黔油早2号’中的表达量均高于‘中双11’;低温胁迫下,‘黔油早2号’和‘中双11’中RPD3/HDA1基因呈差异表达,与‘中双11’相比,RPD3/HDA1基因在‘黔油早2号’中的下调幅度较大;ABA处理后,RPD3/HDA1基因在2个品种中表达模式不一致,‘黔油早2号’中大部分RPD3/HDA1基因表达量较‘中双11’下调幅度小。研究认为,RPD3/HDA1基因可能在油菜开花中发挥调节作用,而且可能通过激素信号通路和防御信号通路参与油菜的生长发育和防御反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协同提高宽幅播种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表油菜素内酯喷施时期,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喷施清水对照相比,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可通过提高小麦穗粒数或(和)千粒重提高产量,通过促进地上部氮素积累提高氮素吸收效率,进而提高氮素利用率,但不同时期喷施效果存在差异。起身期+灌浆期、拔节期+灌浆期、起身期+拔节期+灌浆期、起身期+开花期+灌浆期喷施处理在所有处理中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幅最大,产量增幅最高(12.8%~14.0%);同时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增幅最大,氮素吸收效率增幅最高(16.4%~18.8%),从而氮素利用率增幅最高。综合施用成本等因素,生产上可采用起身期+灌浆期或拔节期+灌浆期2次间隔喷施模式,实现宽幅播种小麦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23.
孙芹  张劲松 《植物研究》1996,16(1):92-95
甘蓝型油菜的外珠孔基本上为开放结构,内珠孔为闭合结构。胚囊成熟时反足细胞已退化,仅由二个助细胞、一个卵细胞、与一个中央细胞组成。助细胞极性不明显,二个助细胞在花粉管到达前均显示同等退化迹象。卵细胞极性明显。中央细胞中含结构独特的质体。受精前,卵与中央细胞的质膜之间含有特殊的电子致密物质。  相似文献   
24.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无性系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再云  刘后利 《遗传学报》1996,23(4):315-321
从形态及细胞学两方面对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无性系的变异进行了研究。经过长期继代培养后,杂种在形态上越来越偏向母本甘蓝型油菜,而表现出较少的父本诸葛菜性状,但表现出对等双分枝的新性状。经细胞学观察表明,杂种体内杂种细胞比例下降,而甘蓝型油菜细胞比例大幅度上升并远高于核质杂种细胞(具有油菜细胞质与诸葛菜细胞核)的比例,以至较多的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组被遗传下去。在该杂种继代培养中还观察到杂种细胞内的染色体消除及体细胞配对现象。  相似文献   
25.
油菜主序优势及其利用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具有主序优势,主要表现在结角数上,在角粒数、千粒重及品质上也很显著。不同类型其优势强弱不同,白菜型和甘蓝型优势明显,芥菜型几乎不具有优势。在甘蓝型油菜中因品种、密度不同优势差异显著。增加密度可使主序在产量中的比例增加,在5万株/亩时可达73.05%.主序具有结角率高、成熟早等优点,通过选育优势强的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合理调整布局,有望使油菜产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26.
表油菜素内酯对大麦叶片衰老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本森 《植物学通报》1996,13(A00):55-57
  相似文献   
27.
甜玉米籽实含糖量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 6个母本3个父本甜玉米自交系籽实含糖量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父母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方都显著。根据各亲本的表现把亲本5033归为一般配合力高而特殊配合力方差大的最理想类型;亲本5012和5011属一般配合力高而特殊配合力方差小的类型;亲本5018、5034、5028和5024为一般配合力低,但特殊配合力方差高的类型; 亲本5023和5009属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都低的类型,最缺少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表油菜素内酯处理油菜幼苗,可明显促进下胚轴伸长生长,增加子叶面积,同时降低蛋白质含量及子叶中可溶性糖含量,SDS-PAGE检测蛋白结果表明,epiBR处理后,下胚轴和子叶中的蛋白组分均发生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29.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0.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Westar’和‘Topas’为材料,通过超微结构观察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油菜胚胎发育早期油体的发生、油体蛋白及脂肪酸合成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油体出现在油菜胚胎发育早期,在授粉9~11 d后(球形胚时期)的胚体和胚柄中均存在直径小于0.5 μm的油体;荧光定量实验结果表明,除BnCLO3的表达量在整个胚胎发育阶段无明显变化外,其他油体蛋白基因Oleosins、Steroleosins和BnCLO1的表达量在心形胚时期就明显增多并持续增长;脂肪酸合成转录因子BnLEC1、BnL1L、BnWRI1和BnFUS3在胚胎发育阶段,基因表达规律均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但达到最高值的时间存在差异,其中BnLEC1最早,BnL1L其次,BnWRI1和BnFUS3较晚。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在球形胚时期出现油体,其结构蛋白和转录调控因子基因的表达自心形胚开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