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61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991.
广东种子植物区系科的组成及其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仲铭锦  廖文波   《广西植物》1995,15(1):18-25
广东共有种子植物219科1434属4986种.本文主要对其科的组成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但在北回归线两侧地区的植物区系仍是一整体.且由于中国特有科、东亚特有科、亚洲特有科、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科,以及各种区系和植被表征科的存在表明广东植物区系是东亚植物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92.
广州白云山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组成结构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对广州白云山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相隔6年的两次植被调查,分析了广州白云山次生常绿阔叶林在保护条件下,其自然演变过程中的组成结构动态。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化主要以大量幼树进入第一层成树为特点;水平结构则以密度和盖度的增长为特点。在种类组成方面,6年前群落中居多的阳性树种现已逐渐为耐阴性较强的种类所代替。在组织结构水平上,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格数、群落均匀度指标趋于增加,而生态优势度指标趋于降低,反映了群落向着组成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增高的方向演变,且前期变化速度较快,后期较慢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93.
鲁西、南平原农作区小型兽类群落组成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作者于1992年3月至1993年3月在鲁西和鲁南平原农作区对小型兽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其群落组成以啮齿动物为主,可划为6类群落:河滩高他的黑线仓鼠群落,河滩高地人房附近的黑线仓鼠+小家鼠群落,缓平坡地的黑线仓鼠+黑线姬鼠群落,浅平洼地的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大仓鼠群落,洼地农作区的黑线仓鼠+黑线姬鼠+大仓鼠群落和洼地蔬菜种植区的黑线姬鼠+黑线仓鼠群落。群落的季节变化明显,11月至次年2月以黑线仓鼠为优势种,其它月份则黑线姬鼠或大仓鼠较多;人房附近农作区小家鼠也有季节性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994.
草兔的年龄鉴定和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1年2-10月猎自晋东南的212只和1990-1992年狩猎季节猎自山西和陕西省各地的1510只草兔眼晶体重的分布规律并参照繁殖资料,确定225毫克为区别1年以下及其以上个体的临界重量。秋-冬季种群中,当年兔占86.3(72.2-93.5)%;随着繁殖季节的推移,当年兔的比例逐渐增加。在4011只标本中,雌性占52.3%;其中1226只幼体和195只成体中分别有雌性52.4%和54.4%。在2-9月所获的91只当年兔有雌性50.5%,而成体中雌性则有58.2%。  相似文献   
995.
瘤背石磺产卵前后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测定了瘤背石磺产卵前后肌肉、肝胰腺、两性腺、卵蛋白腺、雄性附性腺和黏液腺指数、水分含量、总脂含量、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 瘤背石磺产卵后的肝胰腺指数(HIS)、两性腺指数(DGSI)和卵蛋白腺指数(EAGI)都显著下降(P<0.05), 其水分含量显著上升, 而脂肪含量显著下降; (2) 瘤背石磺各种组织总脂主要有磷脂(PL)、胆固醇(Cho)、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酰(TG), 仅在肝胰腺中检测出少量甘油一酰(MG), 产卵后肝胰腺中的FFA含量和两性腺中的PL含量大幅度下降, 分别下降了41.36%和80.53%, 其它组织中的脂类成分变化幅度不大;(3) 产卵后瘤背石磺肝胰腺中的C16:1n7、C20:5n3(EPA)和C22:6n3(DHA)显著下降, 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上升.产卵后两性腺中的C20:2n6、C22:2n6和C22:5n3(DPA)显著下降, 而C20:4n6(AA)含量显著上升.产卵后雄性附性腺和黏液腺中的AA和EPA含量均有所下降, 而C16:0和C18:1n9却有所上升.结果表明:卵蛋白腺和黏液腺对于瘤背石磺产卵和胚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PL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瘤背石磺的两性腺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肝胰腺中的脂肪可能是瘤背石磺产卵过程中主要的能源物质之一, 性腺发育过程中肝胰腺中的PUFA可能被转运到两性腺中.  相似文献   
996.
崔亮伟  钟泰  肖林  肖文 《动物学研究》2006,27(4):337-343
介绍了应用过夜地粪便来估计白马雪山黑白仰鼻猴群大小和组成的一种方法。该物种以单雄多雌单元和全雄组的形式在树上过夜。粪粒根据其大小可分为3种类型:成年雄性的(最大)、成年雌性的(中等大小)和未成年个体的(最小)。2000—2001年,搜集了滇西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南任村(99°04′E, 28°34′N)附近黑白仰鼻猴群每个季节2个过夜地的粪粒。根据2001年11月猴群通过开阔地的数据来确定猴群组成。每个季节,由于单雄多雌单元的成年个体数与其粪粒数正相关,所以二者回归直线的斜率可以看作是每个个体每晚的平均排便量。由于该物种的栖息地主要为高山峡谷,而且能见度较低,因此,利用过夜地粪便比以前通过猴群活动痕迹来估计猴群大小和组成相对准确、可靠。从估计成年雌性个体数的角度看,利用粪粒来估计种群大约有9.4%的偏差。导致偏差的可能原因有杂草和灌丛对粪粒准确计数的影响、个体排粪率的差异以及成年雄性最小粪粒与成年雌性最大粪粒的混淆等。该方法适应于栖息地和主要食物与本文研究种群相似的其他种群。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育肥饲料中混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体雄蟹常规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豆油和菜籽油混合物替代鱼油制成5种不同鱼油替代水平(0%、25%、50%、75%和100%)的等氮等脂育肥饲料(分别记为1#~5#饲料组)饲喂雄蟹,测定5组雄蟹肝胰腺、肌肉和性腺中的常规成分和脂肪酸组成,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饲料1#组性腺灰分含量显著高于饲料4#和5#组(P0.05),但各组性腺中的水分、总脂和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1#组肝胰腺中的水分和灰分最高,但其总脂含量低于其他组,各组肝胰腺的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除1#饲料组外,肌肉中的总脂和灰分含量随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而水分和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饲料组精巢中总饱和脂肪酸(∑SFA)、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总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含量随鱼油替代水平升高而升高,而总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含量和∑n-3PUFA/∑n-6PUFA比值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3)肝胰腺中∑n-3PUFA和∑HUFA含量具有显著的组间差异,且均以饲料3#组最高。但各组的∑PUFA和∑n-6PUFA含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4)肌肉中大部分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差异,仅∑n-6PUFA含量随鱼油替代水平升高而升高。综上,中华绒螯蟹育肥饲料中植物油(豆油与菜籽油含量为1︰1)替代鱼油对成体雄蟹可食组织中水分和蛋白含量并无显著影响,但会对其脂肪酸组成造成显著的影响,50%的鱼油替代水平有利于雄蟹肝胰腺和肌肉中的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998.
肽聚糖是乳酸菌细胞壁的必需成分,它的化学结构较为保守固定,而其合成是一个涉及多步反应的复杂过程。乳酸菌肽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比如免疫增强功能、抗感染、抗肿瘤及抗过敏等。本文对乳酸菌肽聚糖的组成结构和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重点综述了近年来乳酸菌肽聚糖代谢及其调控过程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乳酸菌肽聚糖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9.
根据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及查阅文献,对新疆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植物组成、地理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62科236属448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3种,裸子植物1科1属4种,被子植物59科233属441种。藜科、菊科、禾本科、十字花科、豆科为优势科,所含属、种数占该保护区总数的49.15%和51.12%;属内种数的变化范围为1~13种,仅含1种的属最多,有144个,占总属数的61.02%。植物生活型组成多样,草本375种、灌木65种、乔木5种、藤本3种,分别占保护区总种数的83.71%、14.51%、1.12%和0.67%。植物群落组成简单,以梭梭群落(Form.Haloxylon ammodendron)、白梭梭群落(Form.Haloxylon persicum)为主,它们与超旱生、旱生灌木、小灌木、草本等组成荒漠植被。保护区种子植物60科可划分为4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变型,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14科),占保护区非世界分布的56.00%;234个属可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12个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73属,占保护区非世界分布的37.44%,地中海、中亚、东亚分布在此地交流融合,缺乏热带成分,具强烈的温带荒漠性质。  相似文献   
1000.
库姆塔格沙漠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较典型的沙漠之一,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并结合遥感资料,对该地区植被的物种组成及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库姆塔格沙漠地区共有种子植物29科91属143种;该地区植物物种贫乏、生活型简单,主要以灌木、一年生及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2)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的植物组成受水分、高温以及土壤盐分等因子影响,形成了3个主要的种子植物分布区(阿奇克谷地、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西湖湿地),且各区的物种组成差异显著。(3)从3个主要植物分布区的物种组成与生活型组成来看,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区域植物生活型比阿奇克谷地和西湖湿地丰富;因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环境复杂,在3个区域中其物种相对丰富,科、属、种的种类较多;阿奇克谷地和西湖湿地植物的属、种相似度较高;3个区域的植物属、种总体上相似度较低。(4)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种子植物区系表征科主要为藜科(Chenopodiaceae)、菊科(Compositae)、麻黄科(Ephedraceae)等;3个主要植物分布区科的分布型均以世界分布为主,属的分布型以北温带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为主,具体表现为:阿奇克谷地和西湖湿地植物属的分布型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为主,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植物属的分布型以北温带分布为主。(5)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种子植物以旱生种所占比例较高,物种类型具有明显的残遗性;由于环境条件特殊,形成了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特有的植物类群和区系特征。本研究结果为库姆塔格沙漠地区植物组成及区系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