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41.
《蛇志》1996,(3)
近年来脑出血和脑梗塞同时存在的混合性中风,其临床报告逐渐增多[1],但在治疗上,目前仍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2]。本例病人发病急重,病后3小时CT检查确诊,在治疗上,突破了常规的用药方法,采用林氏“特效疏通微循环血流专有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临床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2.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病死率极高,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临床上针对急性肺损伤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治疗手段。现从抗炎、抗氧化、内皮细胞保护及改善微循环等方面对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规范和细致,不仅需要对心脏大血管进行评估,对微循环的评估也是十分重要。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是2003年由Fearon医生提出的一种操作方便、能真实反映微循环阻力的冠状动脉功能学定量评价指标。IMR的可重复性好,且不受冠状动脉狭窄影响,在预测围手术期心梗、PCI术后微血管阻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PCI预后,评价PCI辅助治疗手段的有效性,阐明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评价心血管药物的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IMR的特点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脑微循环     
脑毛细血管形态结构不规则、弯曲度高、三维吻合网不对称、血流速度较快、生理状态下可见“摆流”。缺氧时脑微血管直径增大、血流速度加快、血管通透性增加。脑微循环的调节较复杂,有神经因素、化学因素;血管活性肠肽(VIP)、前列腺素(PG)、P物质(SP)也参与脑微循环调节。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对糖尿病小鼠微循环自律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10)和对照组(n=10)。连续5天腹腔注射40 mg/kg 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应用Moor LDLS检测糖尿病小鼠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水平;应用Moor VMS-LDF检测糖尿病小鼠胰腺微循环血流灌注及微血管自律运动功能。结果:糖尿病小鼠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显著降低,皮肤总血流灌注量(P=0.009)、胰腺微血管自律运动频率(P0.001)和振幅(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结论:联合应用Moor LDLS激光多普勒扫描成像系统及Moor VMS-LDF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监测系统可作为糖尿病小鼠微循环功能状态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凋亡与肝脏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的凋亡率,同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和肝窦微循环结构的改变。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细胞膜皱缩并分裂成多个凋亡小体,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小减少并伴有狄氏腔胶原沉积和基底膜形成,同时可发现WP小体。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凋亡是肝脏微循环障碍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47.
目的:构建组织代谢水平渐变条件下的微循环调节动态过程模拟系统,进行毛细血管系统代谢性调节的理论研究.方法:利用计算机编程构建代谢水平渐变条件下的微循环调节动态过程模拟系统,以此分析和研究微循环代谢性调节.结果:讨论了毛细血管单元开放率和开闭频率在代谢性调节过程中的变化等基本问题,并给出了微循环系统对于代谢状态变化快速反应机制的解释.结论:构建了微循环代谢性调节的计算机模拟系统平台方面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为进一步深入地分析微循环代谢性调节机制确立了近似的模拟分析方法,进一步为阐明微循环代谢性调节机制奠定了基础,为充分利用微循环代谢性调节作用提供了便捷的工具.  相似文献   
48.
Xu FF  Liu XH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6):429-434
微循环遍及全身,直接参与机体物质、能量与信息传递,与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创伤、感染、休克等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判断关系密切,其功能改变涉及多种细胞因子与蛋白质组分之间动态、复杂、精细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研究细胞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新兴学科,有助于阐明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微循环改变的分子机制。本文综述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进展及其在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9.
磁场对微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磁场的生物学效应是磁场和生物体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与两者的参数密切相关的.磁场参数包括磁场类型,场强大小,作用时间等,这些参数是影响磁场生物学效应的主要因素.磁生物学是研究不同的外加磁场对不同种类和不同层次生物结构单元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电磁场对生物膜的离子转运能力的影响会导致机体一些生化和生理过程的变化,从而影响与生物电活动相关的各种过程.本文概述了近年磁场对微循环影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0.
本文提出了肺微循环的一维连续介质整体模型,将毛细血管网模型化为形如管道的多孔介质,在考虑毛细血管与组织及肺泡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条件下,提出了组织液流动情形的数学模型,并得到了封闭形式的分析解.最后作了分析比较,说明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所得近似结果与生理学中采用的公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