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微循环血流与健康→亚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里正相关.我们为了了解微循环血流不畅与糖尿病的关系,通过指脉微循环血流血液流变学生命微观生物物理观测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血流特征性变化,以寻找干预治疗糖尿病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李克涛 《蛇志》2003,15(2):40-41
“微循环血流不畅是引起疾病有碍健康促进衰老损寿的早期主要原因”,这是林可干医师等科技人员研究发现并于 90年代初在国内外尚未见类似报道时首先提出的。据此 ,林可干医师研制和创立了特效疏通微循环血流提高细胞内 ATP含量法专有技术 ,该技术系列是改善微循环血流不畅 ,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的有效措施。我所于 2 0 0 0年应廉江市委、市政府、老干局和卫生部门的邀请 ,与当地老干部活动中心、市中医院于 2 0 0 0年底联合成立廉江市中医院蛇协心脑血管血栓病防治专科 ,采用“林氏特效疏通微循环血流提高细胞内 ATP含量法专有技术”系列 …  相似文献   
33.
微循环产孢是真菌遭遇逆境时发生的一种产孢机制,具有繁殖快速及抗逆性强等诸多优点。研究绿僵菌的微循环产孢机制并加以利用,对增强该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绿僵菌基因组数据库与NCBI数据库中同源蛋白比对获得Pyk基因DNA序列;分析Pyk基因结构并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克隆Pyk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cDNA全长1 934 bp,开放阅读框长为1 752 bp(GenBank登录号:HQ153828),编码产物为583个氨基酸的丙酮酸激酶,该酶与子囊菌门中其他真菌具有较高的相似性(57%-77%)。构建Pyk基因的RNAi载体,基因枪转化野生型绿僵菌获得3个突变菌株,RT-PCR证实3个干扰突变菌株中Pyk基因的干扰效率分别为:51%、56%、33%。对突变菌株的微循环产孢模式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菌株相比,突变菌株产生更多的孢子形态类型,菌落周边的白色菌丝也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4.
刘胜智  吴美丽 《蛇志》2000,12(2):54-54
蕲蛇酶具有抗凝、降脂、去纤、溶栓、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鉴于此,我院于1991年开始使用蕲蛇酶治疗血栓性血管疾病,同时对使用蕲蛇酶进行了甲襞微循环的观测,现将我院使用蕲蛇酶治疗血栓性血管疾病63例患者的甲襞微循环观察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63例患者全部为住院病人,采取随机抽样。血栓闭塞性脉管炎9例,动脉硬化闭塞症12例,糖尿病肢端坏疽7例,静脉血栓形成35例。1.2 临床用药 蕲蛇酶注射液(福建三明制药厂)0.5~0.75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需做药敏试验,或加入地塞米松5mg),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1~2个疗程,…  相似文献   
35.
用转PEPC基因水稻(Oryza sativa L. subsp.japonica Kitaake)和原种水稻Kitaake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因型水稻叶片中的C4光合微循环及其功能.通过测定与光合C4途径有关的关键酶,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NADP -苹果酸酶(NADP -ME)、NADP -苹果酸脱氢酶(NADP -MDH)和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说明原种水稻叶片中具有完整的C4光合酶体系;用外源OAA或MA饲喂叶切片或叶绿体后明显增加光合速率,证明原种水稻中具有一个有限的光合C4微循环.将玉米的PEPC基因导入原种水稻后,可大幅度提高光合C4微循环的速率.测定不同基因型的CO2交换速率,看出水稻中C4光合微循环的增强有提高净光合速率(Pn)和降低光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Pr/Pn)比值的作用.叶绿素荧光特性分析表明,C4光合微循环的增强伴随着PSⅡ电子传递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qP)的增加以及非光化学猝灭(qN)的降低;这些结果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作物光合效率的遗传育种提供了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36.
王淑萍 《蛇志》2009,21(1):78-80
微循环血流不畅是导致组织、细胞功能不全,出现退行性变、衰老等生理病理的改变,从而出现亚健康状态,发生疾病的早期原因。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通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微循环指标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5)、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痹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的微循环指标[血管阻力指数(RI)、舒张期峰值速度(EDV)以及收缩期峰值速度(PSV)]、MMP-1、MMP-3、类风湿因子滴度(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4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RI、MMP-1、MMP-3、CRP、RF、ESR、ASO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EDV、PSV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通痹胶囊可有效缓解RA病情,改善机体微循环,降低血清MMP-3、MMP-1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8.
吴蠡荪 《蛇志》1992,4(2):38-47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但从广义来说,它还包括淋巴微循环、组织导管(超微循环).微循环是循环系统的最基层结构,它是体内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我们主要讨论血液微循环(简称微循环).微循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Microcirculation 一词是1954年在美国召开的第—届微循环生理学和病理学国际会议上正式命名的.它主要包括微循环的基础、临床应用及血液流变等三大部分.利用微循环的理论与技术,直接观测病人微循环变化,为疾病的预防诊治服务的微循环部分称为临床微循环.临床微循环的具体任务有:(1)观察微循环的变化;(2)协助和分析病情;(3)辅助临床诊断;(4)配合救治;(5)估计预后;(6)探讨机理等6项.由于微循  相似文献   
39.
蝮蛇抗栓酶对高粘血症患者血液流变与微循环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启棣  王克腾 《蛇志》1997,9(4):36-37
静注蝮蛇抗栓酶并口服青龙胶囊治疗高粘血症140例患者。结果显示,蝮蛇抗栓酶能明显降低血液粘度,表现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及纤维蛋白原降低,同时降低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及管周状态积分。探讨其改善血液粘度机制。  相似文献   
40.
肠系膜微血管通透速度的图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微循环活体观察和荧光示踪技术,通过计算机数字图象处理对荧光素钠(FINa)和FITC-Dextrans(FD-4,MW4000,FD-150,MW150000)在肠系膜微血管的通透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正常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对不同分子量荧光物质的通透方程,得到了通透系数及对通透系数评价的定量方法。结果证实:颈动脉注射荧光素钠后4s即可在微血管中见到,扩散速度很快,通透系数为3.362×10-8cm2/s。注射FD-4后15s可在微血管中见到,扩散速度比荧光素钠慢1倍左右,通透系数为1.718×10-8cm2/s。注射FD-150后8s可在微血管中见到,扩散速度很慢,约为荧光素钠扩散速度的1/70,通透系数为0.0486×10-8cm2/s。荧光物质的渗出部位主要在毛细血管及细静脉,在细动脉则极少见到。证实我们计算得出的通透系数能够较好地反映肠系膜微血管通透的实际情况,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得到的通透方程可以用于微血管物质交换参数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