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对糖尿病小鼠微循环自律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10)和对照组(n=10)。连续5天腹腔注射40 mg/kg 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应用Moor LDLS检测糖尿病小鼠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水平;应用Moor VMS-LDF检测糖尿病小鼠胰腺微循环血流灌注及微血管自律运动功能。结果:糖尿病小鼠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显著降低,皮肤总血流灌注量(P=0.009)、胰腺微血管自律运动频率(P0.001)和振幅(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结论:联合应用Moor LDLS激光多普勒扫描成像系统及Moor VMS-LDF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监测系统可作为糖尿病小鼠微循环功能状态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2.
应用无创性甲皱微循环电视录像监测能够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前期及高血脂初期的微循环血管、血流等改变。  相似文献   

3.
我单位曾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一例,发现其微循环血流障碍,用清栓酶治疗获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患者唐某,男23岁,失眠,头痛,胡思乱想,活动减少,运动迟缓、表情呆滞,沉默寡言一年,在广西医学院诊为精神分裂症.服用奋乃静等多种药物效果不佳.体格检查未见异常,根据《实用内科学》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诊为精神分裂症忧郁型.经指脉微循环生命微观录像检测:微循环血流不畅(高粘滞综合症)中度→重度.停用奋乃静等药用清栓酶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DNA(mtDNA)突变可引起多种遗传性疾病,其中包括糖尿病.与mtDNA突变相关的糖尿病中最常见的变异是tRNALeu(UUR)] 3243 A→G.文章描述了mtDNA线粒体突变与糖尿病的相关性,介绍了线粒体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概括了线粒体糖尿病相关变异基因位点,重点介绍了m.3243A→G、3310C→T、16189T→C基因突变与线粒体糖尿病病理生理的联系.文章认为mtDNA突变位点的研究为糖尿病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视角,也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周开隆  何文真  李其斌 《蛇志》2011,23(1):9-10,28
目的 通过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注射液对清醒状态大白兔耳微循环的影响,对盐酸戊乙奎醚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作初步探讨和研究.方法 用微循环观测仪观测用药前大白兔耳廓微循环血管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等进行综合评估出正常微循环血流指标作为对照,观察盐酸戊乙奎醚用药后对家兔耳微循环血流量变化,并用山莨菪碱作药效对照.结果 两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的变化差异,以便为微循环指标更好的应用于运动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在晨起空腹状态下,用PeriFlux System5000系列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60名不同性别的赛艇运动员(其中男、女各30名)右侧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进行无创测试。结果:男子赛艇运动员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基础值大于女子赛艇运动员,其储备能力小于女子赛艇员,但二者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赛艇运动员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相关研究可不必针对性别进行分组,若综合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影响因子的变化应针对性别这一因素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7.
《蛇志》2020,(1)
正为践行健康中国人人参与,个个争取更健康长寿。牢记少生病,晚生病,不生病,更健康长寿定有保障。经我们对微循环血流与健康的长期观察及研究,从三十年来对近40万例发现如下趋势。评估结果:少生病——指脉微循环血流畅通开放微血管排数:26—32排。晚生病——指脉微循环血流畅通开放微血管排数:32—40排。不易生病——指脉微循环血流畅通开放微血管排数:40排以上。  相似文献   

8.
徐宏玺  金惠铭 《蛇志》1996,8(4):19-23
对实验性失血性休克的40只大鼠和15只家兔静注不同剂量的抗栓酶,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计测定肾表面固定部位的微循环血流量,发现用药后血流量显著增加且与尿量相一致;阻断60只沙鼠颈动脉造成脑缺血模型,在颅顶开窗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用药后软脑膜微循环的变化,发现微循环血流速度加快并显示一定的冲击力,且能减少白细胞数及贴壁滚动;用20只家兔做成DIC模型,给抗栓酶后观察肠系膜微循环,发现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多,微循环流态改善。观察33例脑血栓形成期病人用抗栓酶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发现治疗后微循环总积分值改善,流态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6,(4)
正关注您的微循环血流与健康跨越百岁不是梦人生百岁古来稀七八九十不稀奇劝君自重自争取人间高寿数第一人生难得无疾病预防疾病是上乘盛世喜逢多智仕特效疏微救人群践行心态(理)平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有效睡眠、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并确保微循环血流通畅。享受好阳光、空气、水(养分)和地磁场,健康工作50~70年自理到最后,幸福生活一辈子。林可干、何敬民等蛇志牌林氏特效疏通微循环血流,提高细胞内ATP含量法专有技术(简称SMBL-09)系列临床应用研究专家组医生温馨提示:微循环血流不畅是引起疾病有碍健康促进衰老损寿的早期主要原因。始终坚持确保机体微循环血流通畅机体和谐幸福健康长寿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7,(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0年来应用蛇志牌林氏特效疏通微循环血流,提高细胞内ATP含量法专有技术(简称SMBL-09专有技术系列)治疗2万余例次各种不同疾病的临床疗效,尝试阐述微循环血流不畅与健康-亚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关系以及SMBL-09专有技术系列在解决微循环血流不畅所具有的独特功效。方法对10年来南宁市青秀区仙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SMBL-09专有技术系列进行回顾,并选取部分收治的病例进行各项数据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经对10年来应用SMBL-09专有技术系列的各项数据和临床疗效分析,可以肯定微循环血流不畅与健康的关系,SMBL-09专有技术系列呈现出较好的疏通微循环血流疗效。结论微循环血流不畅是引起疾病有碍健康促进衰老损寿的早期主要原因,始终坚持确保机体微循环血流通畅机体和谐幸福健康长寿更有保障,SMBL-09专有技术系列是解决微循环血流不畅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蛇志》2014,(4):F0004-F0004
<正>为了让大众更好地了解人体微循环血流与健康长寿的关系、亚健康和慢病非传染性疾病的关系及其调理与防治的研究和应用,更好地为大众健康服务。2014年11月29日下午在广西区科学技术协会学术报告厅举办了2014微循环血流与健康长寿学术报告会本次学术报告指导单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奥运会赛前6周运动员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的变化与常规机能指标关系的研究,探讨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用于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控的可行性。方法:以国家赛艇队8名男子轻量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每周一6:30-7:00在安静空腹状态下,指尖采血进行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量(RBC)、血尿素(BU)和血清肌酸激酶(CK)的测试,同时,训练负荷较大的两周以及奥运会前的两周分别进行静脉取血测试睾酮(T)和皮质醇(C);在相应的时间节点使用PeriFluxSystem 5000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对运动员进行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测试。结果: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与常规机能指标均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与T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 <0.05),与Hb、C和T/C存在正相关,但不具有显著性(P > 0.05);与BU和CK存在负相关,且与BU的相关具有显著性(P < 0.05);结论: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在评价训练强度对机体疲劳积累的影响时更敏感,其的变化与常规生化指标变化特点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运动员机能状态评价和疲劳程度判断的一项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蛇志》2015,(1):2
<正>关注您的微循环血流与健康跨越百岁不是梦人生百岁古来稀七八九十不稀奇劝君自重自争取人间高寿数第一人生难得无疾病预防疾病是上乘盛世喜逢多智仕特效疏微救人群践行心态(理)平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有效睡眠、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并确保微循环血流通畅。享受好阳光,空气、水(养分)和地磁场,健康工作50-70年自理到最后,幸福生活一辈子。林可干、何敬民等蛇志牌林氏特效疏通微循环血流,提高细胞内ATP含量法  相似文献   

14.
在动物活体上进行微循环观察是微循环研究的主要手段,肠系膜是脏器微循环的良好观察部位。通过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可直接观察、录像、测量并记录正常状态下牛蛙肠系膜微血管的口径及开放数量、血流流态与流速、血流量等指标,并可观察滴加药物后上述指标发生的变化,探讨微循环的功能状态及药物等因素对微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血塞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5例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网膜微循环指标,包括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以及视网膜中央静脉(CRV)的最低血流速度(Vmin)、最高血流速度(Vmax)及平均血流速度(MV),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低切黏度(NBL)、全血高切黏度(NBH)、红细胞变形指数(DE)、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AE)及血沉(ESR)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P0.05),对照组的EDV、Vmax、Vmin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NBL和NB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PSV、EDV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V、RI、Vmax、V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NBL、NBH、DE、Hct、AE及ES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相较于对照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常规降糖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网膜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使用手持式扫频光学相干层析(SSOCT)系统分别在人左手无名指指甲上方、无名指指腹和手掌大拇指根部选取3 mm×3 mm区域进行了在体成像,使用指数补偿方法还原血流信息,获取不同深度的血流正面光学断层图像(en face图像),从血管灌注密度(PD)、血管直径(VD)两个方面分析了微循环随深度的变化特性。试验结果证明,在上述三个成像位置中,随着成像深度的增加,血管PD与血管VD均增大,血流信息的丰富程度增加,但同时en face图像的清晰度有所下降。其中左掌大拇指根部微血管最为细密,血流信息较为丰富,比较适宜作为微循环疾病诊断研究的成像部位。分层投影结果显示,左手无名指指甲上方部位在成像深度较浅(220~660μm)时,血管PD明显小于其他两个成像部位,说明此处在该范围内血流信息丰富程度不够。本文测量了随深度变化的手部血流几何学特征,验证了光学相干层析(OCT)技术基于手部皮下微循环光学断层图像进行疾病诊断的可行性。许多微循环疾病早期就已经产生了微血管病变,因此对这种微循环变化的探测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分析使用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经皮电刺激对神经周围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采用丹迪Keypoint型肌电图仪对40例上肢周围神经不全损伤的患者,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检测电刺激前、后神经周围微循环血流改变情况,并分析电刺激对微循环的影响.同时在治疗前、后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比检测,并对不同病程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作对比分析.利用以上分析手段观察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40例臂丛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不全损伤的患者,经2-10个疗程的治疗后,受损神经功能治愈率达63% (25/40),有效率为90% (36/40).LDF检测结果显示电刺激后神经周围微循环血流量较刺激前增加23.36%-26.96%,改善受损神经局部微循环,神经肌电检测结果显示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在不同病程的患者中进行比较,病程越短者,效果越好.结论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提高受损神经肌肉的兴奋度,促进受损神经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周围神经的再生.运动疗法的干预,能改善肌萎缩,增强肌协调力,预防关节僵硬,保持关节活动度,最终取得对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满意疗效.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测得电刺激前、后神经周围微循环出现明显的血流量增加,证实电刺激能改善受损神经局部微循环.  相似文献   

18.
快速减压对豚鼠外周微循环和大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动物处于减压病(DCS)临界发病状态时微及其血流动力作用的改变。方法:采用小型化激光微综在数测量仪及LDF-3微区血流量仪,以检测动物高压暴露前及快速减压后微循环和血流动力作用的改变。结果:快速减压后动物微血管明显收缩;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减少;微循环中可见气泡并有血栓形成;白细胞、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粘附;血流中有料多白色微小血栓;细动脉血流速度平均比正常状态减慢0.9mm/s,细静脉流速减慢  相似文献   

19.
引言1962年,科学家发现血液粘稠增高是导致心肌梗塞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并提出了高粘血症这一名词。以后,在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脑血栓、糖尿病、肿瘤等多种疾病发现有血液粘度增高。〔1〕。高粘血症病因人体正常时血流速度很快,大循环一个周期大约20秒左右。如果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速度则下降,尤其在微循环系统最易引起血液瘀滞、阻塞,从而导致微循环障碍。引起高粘血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红细胞聚集现象的发生。在正常的生理作用之下,红细胞之间有一定间隙和距离(散开游动),但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黑龙江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家系的PON2基因9 Ser311C→G多态性,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来自于黑龙江地区120个2型糖尿病家系中的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19例正常对照的PON2基因9 Ser311→Cys(C→G)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PON2基因9 Ser311C→G三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整体分布没有统计学意义(P=0.610,df=2);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N2基因9 Ser311C→G多态性与黑龙江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无关,PON2基因可能不是中国人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