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1.
眼睛传奇     
周鹏  刘超 《生命世界》2005,(9):70-75
人类是通过各种感觉系统感受到的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身处的这个大千世界的。在感觉系统中,视觉系统是极其重要的。对我们来说,失去视力无疑是非常可怕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体的感觉系统中,视觉系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传入人体大脑的信息中有大约  相似文献   
12.
Bian H  Fan YD  Guo LY  Yu HL 《动物学研究》2012,33(1):85-88
探索一种简单、可行的异种神经前体细胞眼内移植方法。采用机械性损伤方法造成大鼠视网膜局部受损,然后在损伤眼及对照眼玻璃体内移植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标记的猕猴神经前体细胞,观察细胞能否存活。结果显示: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发现移植细胞在损伤眼及对照眼内均可存活并整合至损伤眼视网膜。实验表明,玻璃体内异种移植GFP标记的猕猴神经前体细胞可以存活并整合,是一种可行的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局麻下玻璃体切割术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局麻监测下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72岁,ASA分级Ⅱ级~Ⅲ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25例。D组患者于术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后以0.2-0.4μg/kg.h的速度持续输注,M组术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术中按需静注0.5 mg/次。维持VAS评分≤4分,Ramsay评分2-4分。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辅助用药及患者对镇静效果的满意度。结果:给药后,M组T5时点MAP较T0显著下降(P0.05),D组T10及以后各时点MAP较T0显著下降(P0.05);D组T5及以后各时点BP较T0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及M组组内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T30时点HR较T0显著下降(P0.01),而在T5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D组下降更为显著。给药后各时点,D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M组(P0.05),30 min时达最低。两组Ramsay镇静评分给药后5 min均达2级以上,与给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D组给药后30 min及以后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M组(P0.01)。给药后各时点,两组组内和组间SPO2和R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患者满意度较M组更高(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玻璃体切割术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镇静效果良好,疼痛感觉减轻,舒适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术后护理的临床效应。方法:对88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后的护理,针对糖尿病病人的特点及硅油注入的特殊要求提出术后严密观察眼部情况,控制血糖、保持特殊体位、预防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结果:手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对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使许多糖尿病病人加强术后护理,有助于恢复患者的有用视力、提高手术效果的临床效应,提高生存质量。结论:针对糖尿病病人的特点,在围手术期做好周密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疗效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稳定干扰素的-α-2b多糖玻璃体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温和条件下,将结构脆弱的干扰素-α-2b制备成可耐受苛刻制荆条件的微粒.方法:通过干扰素在多糖和PEG共溶液中的冷冻相分离作用,制备干扰素分配在多糖分散相的微粒.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颗粒的大小和外观,同时将颗粒置于不同密度的溶剂中考察了密度.用MicroBCA和ELISA法测量了颗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用SEC-HPLC和细胞病变抑制法初步考察了颗粒制备后蛋白稳定性的变化.结果:颗粒表面光滑圆整,粒径约1~5μm,密度约为1.47~1.48 g/cm3,说明颗粒结构致密.MicroBCA和ELISA法测量的包封率分别为90%和80%以上,SEC-HPLC法测定蛋白无明显聚集体产生,细胞病变抑制法得出的活性保留率80%左右.结论:冷冻相分离法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制备蛋白多糖颗粒的方法.颗粒粒径均一,形态规整.该方法可进一步应用于蛋白缓释及微粉吸入等剂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兔眼玻璃体腔联合注射赖氨酸-纤溶酶原和瑞替普酶诱导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有效性。方法:选取30只健康的新西兰白兔,以白兔右眼作为实验眼,左眼作为对照眼。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只),三组实验眼分别联合应用1万U瑞替普酶+125μg赖氨酸—纤溶酶原、2万U瑞替普酶+125μg赖氨酸—纤溶酶原、3万U瑞替普酶+125μg赖氨酸—纤溶酶原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对照眼均注射平衡盐溶液。应用视网膜电图、扫描电镜及光镜观察、比较各组诱导PVD的效果。结果:三组实验眼均形成不同程度PVD。A组实验眼注药前与注药后24 h、注药后2周的最大混合反应a波振幅、b波振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实验眼注药后24 h的a波振幅、b波振幅均有轻度下降,2周后均恢复正常,注药前后的a波振幅、b波振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C组实验眼注药后24 h的a波振幅、b波振幅均明显低于注药前和对照眼,注药后2周的b波振幅均明显低于注药前和对照眼(P0.05)。光学组织切片观察显示:A组实验眼及所有对照眼、B组实验眼、C组实验眼的视网膜组织细胞形态正常,结构清晰,但B组神经节内核层、细胞层细胞略有减少,C组神经节内核层及细胞层细胞明显减少。结论:玻璃体腔内联合注射赖氨酸-纤溶酶原和瑞替普酶能有效诱导PVD,1万U瑞替普酶+125μg赖氨酸-纤溶酶原可诱导实现完全性PVD,不会对视功能、视网膜结构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药联合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共83只患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共42例患眼,接受25 G玻璃体微创手术;B组共41例患眼,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前后最佳视力的矫正(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情况、视网膜厚度以及术后1个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A组显著缩短(P0.05),且术中使用电凝的患眼、术中出血以及术中发生医源性裂隙的患眼比例显著低于A组(P0.05),新生血管消失的患眼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BVCA显著高于A组(P0.05),且术后视网膜的厚度显著薄于A组(P0.05),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和前方出血的患眼比例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5G玻璃体微创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以及视网膜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眼外伤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眼外伤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术前、术后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及随访6个月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BCVA比例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视力、眼内异物、受伤类型、手术时机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HAMA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随访6个月期间,共有71例患者眼内炎症反应,17例术后继发青光眼,6例角膜水肿。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眼外伤能明显改善患者视力,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患者术前视力情况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是患者预后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9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使用玻璃体切割术+晶状体切除术,观察组使用玻璃体切割术+超声乳化吸除术。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泪液白介素(IL)-2、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泪液分泌试验(SIt)的结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泪液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L显著低于对照组,BUT、SI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囊膜浑浊、虹膜新生血管、角膜水肿、干眼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术后视力恢复,改善泪液分泌,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观察冷冻处理后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ells,hRPE)在体外培养和体内玻璃体环境中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水平的变化,调查变化后的玻璃体对正常RPE细胞的促增生作用。体外培养的RPE细胞在-80℃下进行冷冻,冷冻时间分为0s、15s和60s,随后继续体外培养和注入正常兔眼玻璃体,冷冻后的第3d和6d收集细胞培养液和玻璃体样本,ELISA法测定hHGF含量;进一步,用MTT法测定正常RPE细胞加入玻璃体样本后的生长状态。结果显示冷冻刺激RPE细胞hHGF的分泌增多,并可促进RPE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