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杉木连栽林地营造混交林后土壤微生物的季节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张其水  俞新妥 《生态学报》1990,10(2):121-126
本文对杉木多代连栽林地及多代连栽后营造不同类型混交林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季节性动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杉木连栽林地及连栽后营造成不同类型混交林中土壤微生物主要类型的数量季节性变化,土壤呼吸强度和土壤酶活性的季节性变化,总的趋势是春季较高、夏季最高、秋季稍有下降、冬季最低,但不同混交林下表现不同;②连栽杉木后营造不同混交林土壤的微生物生态分布数量、土壤的呼吸强度、土壤酶活性都显著高于杉木连栽林地,这说明连栽后营造不同类型混交林具有良好的改土作用;③不同混交林土壤中,细菌占微生物总量的百分率为建柏+红豆树、柳杉+薄姜木>杉木+樟树、火炬松+罗光石楠>多代杉木林,真菌占微生物总量的百分率为多代杉木林>杉木+樟树、火炬松+罗光石楠>建柏+红豆树、柳杉+薄姜木。这表明不同混交林下由于凋落物的性质不同,参与土壤中有机残体分解的微生物类型,有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3.
李保贵  朱华  王洪  许再富   《广西植物》1997,17(1):69-78
油朴(Celtiswighti)为榆科常绿大乔木,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油料植物。它在中国仅产于西双版纳,并几乎只生长在石灰岩山森林群落中,而常为该森林群落的建群树种。根据野外调查及萌发裁培试验,我们从生物学、生态学及种群等方面对它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为了探讨油朴与石灰岩山钙基质的相关性,我们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中,均采用了不同土壤基质,对它们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在其种群的调查中,对株高5m以下的幼苗、幼树及株高5m以上的成年大树均进行了样方调查及高度级统计分析。初步总结了这种植物种子萌发的特性;幼苗生长的规律;种在石灰岩山森林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它们在各群落的种群结构状况等。通过本文,基本上可了解油朴在西双版纳的生长、分布规律及生态、种群等方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4.
黑龙江依兰始新世植物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依兰煤矿早第三系始新统达连河组的上、下两个层位所产的植物化石的区系组成及植物群特征:一个系产于煤层下部的砂页岩中的植物群A,另一个是产于煤层上部油页岩中的植物群B。植物组合共计35科49属52种,其中有蕨类植物2种,裸子植物10种,被子植物40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对其进行区系成分和叶相分析表明,A段植物群的古植被为北亚热带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生林;B段植物群的古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通过与邻近地区的国内外相应植物群比较及植物群的属种地史分布分析,确定A段植物群的时代为早始新世,B段植物群的时代很可能为晚始新世。两个层位间植物群区系成分的变化,表明始新世我国东北地区发生了较明显的气温下降过程,即古气候发生了由亚热带向暖温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以营养琼脂培养基的计数结果为基准,采用由卫生部食检所监制的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食(饮)具大肠菌群检验纸片作为对照,对环凯食(饮)具大肠菌群检验纸片进行了检测能力测试研究。在测试中采用1Ocells/mL,50cells/mL和1OOcells/mL3个不同菌液浓度,环凯纸片的检测结果和营养琼脂平板计数结果基本一致,与其它两种纸片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完全可以用于食(饮)具大肠菌群的监督检验。  相似文献   
106.
染色体分离是真核生物正确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通过对真核模式生物特别是酵母突变体的研究,筛选并克隆出了很多与染色体分离相关的基因,初步揭示了染色体分离的分子机制。染色单体黏着的分子基础是黏连素。黏连素的黏着降解、纺锤体检验点的监控及shugoshin的保护作用在染色体正确分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简要回顾了莱阳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群的研究历史和以杨钟健为代表的老一代地质古生物学者对莱阳恐龙和恐龙蛋研究发现的杰出贡献,并介绍了莱阳恐龙和恐龙蛋的最新发现和若干研究进展。在近年来对莱阳周边地层进行的大规模考察中,发现了一系列发育在平原上的恐龙峡谷群,以及其中蕴含的十几个恐龙和恐龙蛋新地点和新层位。2010年开始,在对莱阳金岗口村附近的2个化石地点的发掘中,发现了以鸭嘴龙科为主的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和蛋化石,包括一类新的栉龙亚科成员,一些大型兽脚类恐龙化石,以及一新的龟鳖类蛋化石等。2号地点化石富集层具有典型的泥石流沉积特征和骨骼埋藏特征。对棘鼻青岛龙的特殊头饰进行了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发现其头饰是实心结构,但其他骨骼特征证明棘鼻青岛龙属于具有头饰的赖氏龙亚科是确定无疑的,所以目前发现的头饰应不是其真实状态或根本不属于其头部骨骼。此外,对谭氏龙1属3种的重新观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谭氏龙和金刚口谭氏龙应是有效属种,但部分骨骼还有疑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而莱阳谭氏龙为无效属种。  相似文献   
108.
内蒙古二连盆地早白垩世微体浮游藻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二连盆地东北部早白垩世微体浮游藻类16属28种,分属于沟鞭藻类8属15种,含3新种:Fromeacirculatasp.nov,Nyktericystatrigonasp.nov.,Paucibucinapylophorasp.nov,绿藻3属6种,疑源类4属6种,含2新种:Porusphaeraerenensissn.nov,P.pylophorasp.nov,及黄藻1属1种。可将它们划分为2个组合:赛汉塔拉组三段的Parabohaidina-Fromea-Nyktericysta-Vesperopsis组合(即组合1)和哈达图组的Porusphaeraerenensis组合(即组合2)。较详细地讨论了它们的沉积环境和含沟鞭藻类层段的地质时代,认为赛汉塔拉组三段和哈达图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其中赛汉塔拉组三段可能为Barremian期;两个浮游藻类组合反映了较复杂的非海相流积环境,以为鞭藻类占优势的第一组合反映在赛三段沉积时是以半咸水一微咸水为主的湖相环境,以疑源类和绿藻占优势的第二组合反映哈达图组是以淡水为主的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109.
山东新植物     
发表了山东产的野豌豆属一新变种,即白花长柔毛野豌豆Vicia villosaRoth var.alba Y.Q.Zhu和朴属一新变型,即垂枝朴Celtis tetrandra Roxb.f.pendulaY.Q.Zhu.  相似文献   
110.
快速克隆RAPD片段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APD (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smDNA ,RAPD)标记是由Williams等于 1 990年提出的 ,一种检测DNA多态性的方法 ,由于该方法中所选用引物的碱基是随机的 ,所用引物可达成百上千 ,所检测到的是生物体的整个基因组 ,既能检测有功能的基因编码区 ,又能检测到重复序列区 ,用同一套引物可对多个群体或物种进行分析 ,其所用引物的随机性和其所检测的结果具有更为可靠的统计性和更好的代表性 ,使RAPD标记在重要基因的标记、定位、系统进化、群体多样性和遗传演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