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接诊的9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肾康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素氮(BUN)、尿肌酐(UCr)、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INF-γ,IL-17和IL-4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尿素氮(BUN)、尿肌酐(UCr)、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NF-γ及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肾康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究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9月70例于我院就诊的紫癜性肾炎儿童,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治疗,对照组给予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33/3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17%(30/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治疗后,观察组蛋白尿、血尿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24 h蛋白定量、CD1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CD1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CD3~+、CD3~+CD4~+水平在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的CD3~+、CD3~+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结论: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较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3.
狼疮La蛋白,又叫La核糖核蛋白、La自身抗原或干燥综合征B型抗原,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特异性自身抗原之一。La蛋白拥有多种结构和运输元件,可定位于不同的亚细胞部位与RNA相互作用。通常I丑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作为RNA聚合酶Ⅲ的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Ⅲ转录新生产物结合,调节其转录终止,在转录后发挥分子伴侣作用,稳定RNA前体并促进其正确折叠,帮助其进行加工处理。La蛋白还可以与一类拥有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的细胞内mRNA和病毒RNA结合,调节这类RNA的表达翻译;也可在细胞凋亡时被颗粒酶B酶解,产生特异性酶解片段,诱导特异性抗La自身抗体和干燥综合征的生成。我们就I丑蛋白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与肾炎及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患者血清ANCA、ELISA法检测ANCA抗原,检测其他免疫学指标如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等.结果:77例SLE患者中ANCA阳性28(36.4%)例,ANCA阳性组浆膜炎、肾损害、神经精神症状、皮肤血管炎、抗ds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补体下降以及血清IgG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52例LN患者中,25例(48.1%)ANCA阳性,其中P-ANCA阳性者22例(88%).3例(12%)为a-ANCA均出现在RPGN,无一例出现c-ANCA.非LN组25例患者中,仅3例(12%)p-ANCA阳性,且均为抗-MPO.正常对照组无一例ANCA阳性.77例SLE患者中,14例(18.2%)为抗-MPO;13例(16.9%)为抗LF,且只见于DPGN、FPGN和RPGN伴有新月体形成者;10例(13%)为抗-CG,但在非狼疮肾炎患者未检测到抗-LF及抗-CG.在各种临床表现中,抗-MPO与肾脏和皮肤表现有关;而抗-LF与肾脏、关节炎及浆膜炎有关;抗-CG可见于各种临床表现.结论:ANCA可作为评价SLE疾病及鉴别血管炎和狼疮肾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在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中表达的变化以及氯沙坦对肾炎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 大鼠3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肾炎模型组、氯沙坦小剂量组、氯沙坦大剂量组各8 只,假手术组不做肾脏切除,其他组在右肾切除后尾静脉注射标记抗体。给药组则按量分别灌胃给药,8 周时处死。结果:大剂量给药组的血肌酐(Scr)、收缩压和24 h尿蛋白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且小剂量给药组的血肌酐(Scr)和24h 尿蛋白量较模型组也显著降低。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大鼠的肾间质面积较肾炎模型组均显著降低。HIF-1αmRNA 大量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和间质细胞胞质,且与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给药组的HIF-1αmRNA显著降低;大剂量给药组较肾炎模型组HIF-1琢mRNA 的含量也显著降低。结论:氯沙坦可能可以通过影响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肾炎康复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及胱抑素C水平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控制血压、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炎康复片。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血清FN、IL-2、胱抑素C水平测定;血压,肾功能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测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N、IL-2水平均上升,胱抑素C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三项指标均变化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血清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四项指标均较低(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可更显著升高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FN、IL-2水平,降低胱抑素C水平,对患者血压控制,肾功能修复及减少尿蛋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阿魏酸哌嗪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31例,以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阿魏酸哌嗪片治疗)、实验组66例(黄葵胶囊联合阿魏酸哌嗪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 尿蛋白定量(24 h-Upr)]、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3个月后Scr、BUN、24 h-Upr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3个月后TIMP-1更低,MMP-9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3个月后MDA更低,SOD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阿魏酸哌嗪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减轻机体氧化应激,调节血清MMP-9、TIMP-1水平,促进肾功能改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对老龄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TC)皮肤症状的观察和鉴定,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研究皮肤型狼疮的小鼠模型。方法观察TC小鼠出现皮肤症状的年龄,对比同龄小鼠与C57BL/6小鼠的皮肤症状,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及抗ANA抗体,HE染色检测小鼠皮肤病理学症状。结果 2/3的TC小鼠出现毛发脱失、皮肤溃烂等症状,其病变最早发生于40周龄,皮肤病变的狼疮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和抗ANA抗体滴度明显高于C57BL/6小鼠(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狼疮小鼠角质层缺失,上皮层连续性中断,真皮层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狼疮小鼠在40周后会出现皮肤病变,显示该小鼠可作为一种研究慢性皮肤型狼疮的疾病模型。  相似文献   
29.
紫癜性肾炎早期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综述对近几年有关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进行了总结,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在BXSB狼疮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探讨ICOS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选取8周龄及16周龄雄性BXSB小鼠各6只,并以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6只为正常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COS在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肾组织ICOS染色少许肾小管细胞呈浅棕色;8周龄及16周龄BXSB小鼠肾脏组织ICOS强阳性表达,细胞呈深棕色着色,分布于肾小管.8、16周龄BXSB组小鼠肾组织内ICOS mRNA表达水平[(6.43±0.92),(9.48±1.30)]均较正常对照组(4.58±0.63)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6周龄BXSB组小鼠的ICOS mRNA表达水平较8周龄BXSB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组织ICOS的分布及表达增加可能是BXSB小鼠狼疮肾炎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