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9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2472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4篇
  1959年   7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固相化学合成法合成了编码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构区和非结构区的4个抗原决定簇基因,这些抗原决定簇基因片段以不同方式串联后与ctxB基因融合,构建了12种表达不同嵌合蛋白的重组质粒,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均能高效分泌性表达融合蛋白,表达产量在10~50μg/ml之间,随所融合的抗原决定簇不同而不同,表达水平主要与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组成有关,而与抗原决定簇的大小及串联次数关系不大。融合蛋白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达到了电泳纯,为进一步研究融合蛋白的抗原性及用作抗-HCV ELISA诊断试剂抗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63.
本文报告利用pWR590质粒为载体,构建了含1ac启动子、β-半乳糖苷酶(1—590)基因、Xa因子的四肽识别位点和HBV preS1、preS2编码序列的表达质粒,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获得稳定表达。融合蛋白经Xa因子消化和高效液相层析,得到了preS1(1—91)纯肽。此肽特异性地与人肝细胞质膜结合,从而为肝细胞上存在preS1受体提供了直接的实验依据,也为分离和鉴定肝细胞上preS1受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4.
泉州的常绿阔叶林包括南亚热带雨林和南亚热带山地照叶林。通过对这两种植被类型的区分成分、生活型、叶的性质以及群落的结构与分布的分析,说明海拔450m以下具有较明显的以厚壳桂、红楠等为优势种的南亚热带雨林的特征和景观;海拔450~900m主要以米槠等拷类为优势种的群落,但仍有南亚热带雨林的某些特征;海拔900~1400m以甜槠为主要建群种的群落,属于中亚热带照叶林的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促胰岛素分泌肽融合蛋白(glucagon-like peptide fusion protein,简称E4F4)皮下给药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评价E4F4的降糖效果,为该蛋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的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E4F4高(500μg/kg)、中(250μg/kg)、低剂量(125μg/kg)组。药物干预后,测量小鼠体质量和摄食量的变化,测定随机和空腹血糖。2周给药结束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及附睾脂肪含量。结果 E4F4给药2周,各剂量组小鼠随机体质量在3 d时降幅最大,9~10 d开始恢复至基线值水平;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平均每日摄食量分别为4.8、5.2和5.5 g,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中、低剂量组随机血糖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平均下降率分别为25.2%、20.3%和16.9%,空腹血糖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平均下降率分别为44.3%、42.1%和38.7%...  相似文献   
66.
苏敏  郑童  孙艳辉 《生态科学》2023,42(1):181-186
依据基于个体的空间模拟模型,文章构建了食饵感染疾病的一类捕食-食饵系统,并从特征调节的食饵偏好、寄生导致的宿主繁殖率下降以及捕食者对食饵资源的转换等方面研究种群行为的改变对疾病空间传播动态与生物控制的影响。其中,文章采用了无标度网络、小世界网络、随机网络以及规则格子等四种空间网络结构来明确网络异质性对疾病空间动态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特征调节的捕食种群对食饵偏好的改变以及对食饵资源的转换行为显著影响了疾病的流行与捕食者的数量。不同网络结构下,疾病的流行与捕食者的数量之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这也说明捕食者对疾病的生物控制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寄生调节的宿主生长率对疾病的传播和捕食者数量产生较为微弱的影响。另外,空间网络拓扑结构的异质性对疾病的流行率也产生显著影响,网络结构异质性的增加将不利于局部感染作用的发生,从而抑制疾病的空间传播。最后,斑块发生率的模拟结果揭示,虽然网络节点的度越高越有利于局部相互作用的发生,但是已感染食饵为了权衡感染与捕食风险的正负作用,其斑块发生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总之,种群的行为与网络空间结构的异质性均可作为控制疾病传播的有效策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7.
桑白蚧恩蚜小蜂Encarsia(=Prospaltella)berlesel(Howard)是寄生桑白蚧Pseudaulacaspls pentagona(Targioni-Tozzctti)的重要寄生蜂,许多国家进行了引进移植,对控制桑白蚧的为害取得明显的成效.本记述了桑白蚧恩蚜小蜂形态特征的鉴别。以及各国引进利用的概况.并讨论了利用寄生蜂防治桑白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8.
菱斑食植瓢虫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谋  李明周 《昆虫知识》1993,30(4):223-224
<正> (艹舌)蒌是一种重要中药材。近几年来,菱斑食植瓢虫在中牟县(艹舌)蒌上发生普遍,为害严重,造成大量枯叶和死株,成为(艹舌)蒌上最主要的害虫。如1988~1990年中牟县林业局及林场的几十棵(艹舌)蒌受害十分严重。最多一株上有虫3800头,一般500多头,最少300头。因受此  相似文献   
69.
陈好  马维伟  龙永春  常文华  杨永凯 《生态学报》2023,43(10):3906-3919
氮矿化是生态系统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影响着生态系统功能和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此研究高寒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氮矿化演变特征,对揭示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干扰背景下的湿地土壤氮素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尕海湿地4种不同退化梯度(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树脂芯原位培养方法,通过对植物生长季不同生长阶段(生长初期、生长盛期、枯萎期)土壤氮素矿化作用研究,分析湿地退化演替过程中土壤氮矿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和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尕海湿地退化对土壤氮矿化过程有显著抑制作用,与未退化(0.143 mg kg-1 d-1)相比,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分别减小了0.018 mg kg-1 d-1、0.025 mg kg-1 d-1、0.020 mg kg-1 d-1;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土壤净氨化速率逐渐减小或者不变,而净硝化速率却增大。随时间推移,各退化...  相似文献   
70.
陈春波  李刚勇  彭建 《生态学报》2023,43(4):1537-1552
在新疆开展长时间序列的草地监测,分析草地生长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利于草地环境压力分析和草地生态健康预测。以NOAA-AVHRR NDVI为数据源,采用最大值合成、一元回归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分别在年际尺度和多个空间尺度(全疆、南北疆与各地区及其11种草地类型)上探讨了1981—2018年新疆草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特征及其对气温、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1981—2018年,新疆草地NDVI多年均值0.326,变化范围0.259—0.386,具有轻微年际波动特征;(2)北疆、南疆草地NDVI均表现为轻微增加趋势;全疆占草地总面积41%的区域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9%为显著减少区域,北疆草地NDVI显著增加的面积是南疆的1.7倍;(3)由于垂直地带性及区域差异,新疆草地NDVI由山区向盆地的荒漠降低;北疆草地NDVI是南疆1.4倍,总体上北疆各地区草地NDVI高于南疆各地区;(4)草地类型植被NDVI对降水的显著响应高于气温,其中温性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与温性草原类草地NDVI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明显高于其余草地类型,降水对草地NDVI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降水引起的地表水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