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3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Vc生产菌“神舟七号”搭载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株性状不同的Vc二步发酵生产菌搭载于"神舟七号"飞船进行空间诱变,返回地面后,经富集培养和分离,获得近12000株诱变菌株。采用试管微量培养并监测pH值法作3次初筛,获300余株优良株,再经摇瓶发酵定酸、糖法作3次复筛,选出12株优良菌株。新菌株摇瓶发酵转化率提高了5%~7%。研究了新菌株生产的最适发酵条件,调整了部分工艺过程,应用于大生产,转化率提高4%~5%。  相似文献   
102.
金丽  周华  赵沙沙  杨伟  牛司强  汪德强 《微生物学报》2012,52(11):1415-1420
[目的]核黄素( vitamin B12,riboflavin)是辅因子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和黄素单核苷酸(flavin mononucleotide,FMN)的前体物,对生物体的生物合成至关重要.如果细菌不能够从外界摄取足够的黄素( flavin)就需要自身合成核黄素以维持菌体的生存与增殖.3,4-二羟基-2-丁酮-4-磷酸合成酶(3,4-Dihydroxy-2-butanone-4-phosphate synthase,DHBPs)为核黄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之一.在镁离子存在的情况下,DHBPs将5-磷酸核酮糖(ribulose-5 -phosphate,Ru5P)转换成3,4-二羟基-2-丁酮4-磷酸(3,4-dihydroxy-2-Bu-tanone-4-Pho-sphate,DHBP)和甲酸盐(formate),生成的DHBP为核黄素合成的必需原料之一.人类没有合成核黄素的相关途径,因此细菌参与合成核黄素的DHBPs等相关酶就有望成为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点.本课题通过对肺炎链球菌的DHBPs进行克隆表达纯化与酶学性质鉴定,为开展其三维结构的解析和抗菌药物设计提供重要的工作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DHBPs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W28-DHBPs.将其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 DE3)中表达,用Ni离子亲和层析及离子交换(DEAE)纯化获得有活性的DHBPs后,进行酶学性质鉴定.[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质粒pW28-DHBPs,在E.coli BL21中表达了可溶性DHBPs,纯化后获得了纯度为95%的靶蛋白质,经分子筛分析DHBPs在溶液中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对DHBPs进行酶学性质分析表明,在25℃、pH为7.5和Mg2+存在的情况下,DHBPs具有将5-磷酸核酮糖转换成DHBP和甲酸盐的活性.[结论]第一次成功克隆并在E.coli BL21中表达了一种肺炎链球菌合成核黄素的相关酶—DHBPs,纯化后的重组DHBPs具有较好的5-磷酸核酮糖分解活性,这为解析其三维结构和基于结构进行的新一代抗菌药物设计提供重要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03.
李劲亭  刘力  戴欣 《微生物学报》2012,52(10):1181-1186
人和动物胃肠道中都栖息了大量的产丁酸微生物。研究表明,参与丁酸合成中心途径的酶基因成簇存在,其相关基因的排列形式多样并具有属种特异性。参与丁酸合成最后一步的(丁酰辅酶A/乙酸)辅酶A(CoA)转移酶在胃肠道产丁酸微生物中广泛存在,并在丁酸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综述了国内外丁酸合成相关酶基因和基因簇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4.
羽衣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观察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不同基因型羽衣甘蓝品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形态的关系、基因型对小孢子出胚率的影响、胚成苗及再生植株加倍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1)适宜于羽衣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花蕾形态指标为:蕾长3.5~4.5mm、花瓣/花药为0.85~1.10。(2)在5个供试品种中,‘4105’出胚率最高,每蕾2.45个,其次是‘7341’,每蕾2.18个,‘7340’和‘7348’小孢子出胚情况较差,分别为每蕾1.36和0.51个,而‘7342’没有出胚。(3)采用150mg.L-1秋水仙碱浸泡幼苗根部24h,结合流式细胞仪快速检测植株倍性,发现二倍体总加倍率为78.4%,大大提高了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5.
浙江淳安县大坑坞剖面安吉组底部化石丰富,其中腕足动物组合属于BA3中上部,指示正常浅海底域环境。作者通过分析该层位腕足化石标本的围岩发现一个低分异度的几丁虫组合,包含3属4种,即Ancyrochitina sp.,Belonechitina cf.postrobusta sensu Butcher,Belonechitina sp.,Spinachitina verniersi。该组合具有强烈的奥陶-志留纪过渡色彩,其时代可定为奥陶纪末期至志留纪初期。这是首次在该地区获得奥陶-志留纪过渡地层的几丁虫,有助于开展国际奥陶-志留系界线精细划分对比研究。文中描述了Belonechinacf.postrobusta和Spinachiti-naverniersi。  相似文献   
106.
近几年,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明显升高。虽然早期肿瘤对去雄激素疗法敏感,但最终几乎所有病人均可转变为雄激素非依赖型。目前,对于此类病人还没有好的治疗手段和药物。11-脱氧轮枝菌素A(11’-deoxyverticillin A,C42)是一种从冬虫夏草共生菌中分离得到的多硫代二氧基哌嗪(Epipolythiodioxopiperazines,ETPs)族结构化合物,通过利用研究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性癌细胞生长的常用细胞系PC3M细胞,就其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及凋亡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C42能够显著抑制细胞生长,并增加caspase-3/7的活性及PARP的剪切。C42引起的这种caspase依赖的细胞凋亡与处理时间和该化合物的浓度相关。上述结果表明,C42能够诱导caspase依赖的细胞凋亡。进一步深入研究此类化合物将有助于理解其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机理,为开发此类化合物进行可能的临床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联合血必净(XBJ)对内毒素(LPS)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将50只绵羊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乌司他丁组(C组)、血必净组(D组)和乌司他丁+血必净组(E组),每组10只。利用LPS建立MODS模型,并以UTI、XBJ和UTI+XBJ进行防治。观察各组的体征表现,测定不同时点各组的血气、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 UTI+XBJ组绵羊的体征表现明显减轻、死亡率明显降低,PaO2、生化指标和白细胞数目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较单独应用能明显改善LPS诱导的MODS动物体征表现、降低死亡率,对肺脏、肝脏和肾脏等多脏器损伤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旨在提高稻米中三烯生育酚的含量,将来源于日本晴尿黑酸牻牛儿基牛儿基牻转移酶(homogentisic acid gerany-lgeranyl transferase,HGGT)基因导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过量表达。经PCR和RT-PCR分析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水稻中并能够在水稻胚乳中表达。HPLC测定结果表明,过表达HGGT后,转基因水稻种子糠层及胚乳中γ-三烯生育酚和总三烯生育酚的含量分别是未转化对照的1.52和1.67倍,且三烯生育酚的积累并未导致总生育酚含量的降低,最终糠层及胚乳中总三烯生育酚与总生育酚的比值分别提高到0.82和1.82,极显著高于(P<0.01)未转化对照(分别为0.54和1.27)。  相似文献   
109.
近日,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科学家鉴定出了一种新的DNA类型.这是一种存在于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非重复性序列,在小鼠和人类的体细胞中广泛分布.这种类型的DNA被命名为微小DNA(micro DNA),长约200~400个碱基对.与其他种类的染色体外环形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DNA,eccDNA)不同,microDNA不含有重复序列,并经常与某些特定基因关系密切,提示这些DNA很可能产  相似文献   
110.
维生素C是我国主要的大宗发酵产品之一,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二步发酵法是维生素C工业生产的主要方法,主要通过两个发酵步骤转化L-山梨糖为2-酮基-L-古龙酸。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针对维生素C二步发酵过程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重点讲述了以维生素C生产菌株基因组为基础的一系列系统生物学技术在解析维生素C生产菌株生理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应用,同时也为如何提高其它大宗发酵产品生产效率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