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46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具瘤神蕊螨Agistemus exsertus Gonzalez—Rodriguez是长须螨科、神蕊螨属的一种捕食性天敌。多生活于苔藓、枯枝落叶、土壤、植物叶片上。寄主范围极为广阔,能在苹果、桃、无花果、柑桔、胡椒、南瓜、马樱丹、黄秋葵、棉花和玉米等多种植物及其地面被发现(Zaher MA,1971)。是我国柑桔园、苹果园、棉田、桃园中的主要捕食性天敌之一。本文就具瘤神蕊螨的猎物范围、生物学、生态学、人工繁殖和田间利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2.
李林川  瞿礼嘉 《植物学报》2006,23(5):459-465
叶片(包括子叶)是茎端分生组织产生的第一类侧生器官, 在植物发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早期叶片发育包括三个主要过程: 叶原基的起始, 叶片腹背性的建立和叶片的延展。大量证据表明叶片发育受到体内遗传机制和体外环境因子的双重调节。植物激素, 尤其是生长素在协调体内外调节机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生长素的稳态调控、极性运输和信号转导影响叶片发育的全过程。本文着重介绍生长素在叶片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中的调控作用, 试图了解复杂叶片发育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143.
丝氨酸内肽酶在黄瓜叶片衰老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丝氨酸内肽酶抑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离体黄瓜叶片,研究了黄瓜叶片暗诱导衰老过程中丝氨酸内肽酶的作用。结果表明,6-BA50μmol/L与丝氨酸内肽酶抑制剂AEBSF能抑制叶片内肽酶活性的升高,延缓蛋白质降解,而ABA50μmol/L则促进了内肽酶活性的升高:其作用效果与AEBSF相反。活性电泳结果显示,黄瓜叶片中检测到6条内肽酶同工酶,其中4条(CEP2、3、4、6)为丝氨酸类型内肽酶,而ABA使丝氨酸内肽酶CEP2、3、4、6的活性明显增强,提示了丝氨酸类型内肽酶在黄瓜叶片衰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4.
安徽贝母属植物叶片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影  周守标  王春景  夏艳 《植物研究》2006,26(6):676-684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安徽省贝母属(Fritillaria L.)8种1变种,其中包括安徽贝母(F. anhuiensis)和宁国贝母(F. ningguoensis)各两个居群的植物叶片进行了解剖结构观察,结果发现:叶肉细胞均含有淀粉粒,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多为方形或圆柱状,较大,排列较紧密,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多有分枝,细胞间隙大;叶均无表皮毛等附属物,除铜陵黄花贝母(F. monantha var. tonglingensis)的下表皮细胞类似平行四边形外,其它种叶表皮细胞表面观为长方形或长条形,细胞长轴与叶脉平行,垂周壁为平直、浅波状或深波状;气孔器为Allium型,仅分布于下表皮,椭圆形,长轴与叶脉平行,单个随机分布,部分种保卫细胞两极有“T”形加厚。叶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器的类型等特征较为稳定,可以为贝母属内种的划分及系统演化关系的探讨提供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5.
测量了林下与全光下地枫皮的叶片形态和光合-光响应曲线,探讨光强对地枫皮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与全光下地枫皮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光强的响应趋势均基本一致,但全光下的Pn、Gs和Tr值较高,林下WUE值较高。全光下地枫皮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极显著高于林下,但弱光下的量子效率无显著差异;林下地枫皮的叶长、叶宽、干物质重、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叶片形态参数均极显著大于全光。推断地枫皮为耐阴性较弱的阳生植物,其光合能力和光饱和点较低,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反应;全光下地枫皮叶片狭小降低了吸光面积,有利于避免过高光强对叶光合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6.
多齿吊石苣苔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植物名称多齿吊石苣苔(Lysionotus denticulosus W.T.Wang)。 2材料类别中上部叶片。 3培养条件(1)诱导培养基:MS+6-BA1.0mg·L^-1(单位下同)+IBA0.1+3%蔗糖; (2)增殖培养基:MS+6-BA0.5~1.0+IBA0.05+3%蔗糖;  相似文献   
147.
褐飞虱侵害后不同水稻品种根及叶片脱落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侵害后水稻耐虫性与植物体内源激素关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研究褐飞虱若虫侵害分蘖期超级培矮64S/E32和TN1,灌浆期协优963和TN1后根及叶片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褐飞虱侵害分蘖期超级培矮64S/E32和TN1后3 d,叶片ABA含量显著上升,ABA含量根冠比(根ABA/叶片ABA)显著下降;侵害后6 d,超级培矮64S/E32叶片ABA含量显著下降,根冠比显著上升;但TN1叶片ABA含量在褐飞虱侵害后3 d和6 d显著上升,根冠比显著下降.褐飞虱侵害灌浆期协优963与分蘖期超级培矮64S/E32变化一致,TN1在褐飞虱侵害后3 d叶片ABA含量显著上升,根冠比显著下降;侵害后6 d,叶片ABA含量、ABA含量根冠比均显著上升.由ABA含量变化百分比可见,分蘖期ABA含量变化幅度较灌浆期大;耐虫品种变化幅度较感虫品种大,持续期较感虫品种短;叶片变化幅度较根部大.褐飞虱侵害后,两种不同生育期两种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比较,耐虫品种叶片ABA含量先上升(3 d)后下降(6 d),ABA含量根冠比先下降(3 d)后上升(6 d);感虫品种叶片ABA含量持续上升(3 d和6 d),分蘖期ABA含量根冠比持续下降(3 d和6 d),灌浆期ABA含量根冠比先下降(3 d)后上升(6 d);耐、感虫水稻品种根部变化规律不明显.这些差别表明不同水稻(耐虫和感虫)品种受褐飞虱侵害后体内ABA含量变化规律不同.本研究结果对深入阐明水稻耐虫品种的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8.
何春霞  李吉跃  孟平  张燕香 《生态学报》2010,30(14):3828-3838
除了自身的遗传因素外,植物对稳定碳同位素的分馏还受温度、水分状况、光照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生长在中国北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13个气候区树木的稳定碳同位素分馏与环境要素的关系的研究得出,不同气候条件下树木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和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Δ)差异明显,分别在-23.759‰--33.914‰和14.581‰-24.354‰的范围内。且由南向北,δ13C值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而Δ值逐渐减小。年均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及无霜期等与δ13C值呈显著负相关、与Δ值显著正相关;年均日照时数、气温年较差、蒸发量、纬度及海拔等与δ13C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Δ值显著负相关;而经度、年极端最高气温等与δ13C和Δ值的相关性较弱。δ13C和Δ值的变化幅度和趋势在年均温度、年较差、无霜期、活动积温分别达到约19℃、23℃、309d、6000℃出现转折,这些指标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反而使叶片δ13C值增大、Δ值减小。而当年均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分别超过1105mm、75%以及蒸发量小于约1700mm后,δ13C和Δ值随之变化的幅度也变小。结果表明在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以南,水热条件均能满足植物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环境条件的相对改变对植物生理活动及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分馏的影响较小;而在北方,干旱、低温等极端的外界环境条件加剧了对植物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造成了不同环境梯度下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分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9.
4种城市绿化树种叶片PAHs含量特征与叶面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钢  田大伦  闫文德  朱凡  梁小翠 《生态学报》2010,30(14):3700-3706
用气质联用仪测定了长沙市樟树(Cinnamomu campho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桂花(Opsmanthus fragrans)和红檵木(Redrlowered loropetalum)4个主要绿化树种叶片中PAHs含量,同时测定了叶片的气孔密度、气孔长宽比、叶片的宽长比和叶面积等叶面结构特征值,探讨了叶面结构与叶片中PAHs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红檵木叶片的PAHs含量最高,为11.13mg·kg-1,16种PAHs在4树种叶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以3环和4环为主,菲的浓度最高。除桂花外,在气温较低的秋冬季节,其余3种植物叶片气孔密度大PAHs含量高。叶面宽长比、气孔长宽比均与叶片PAHs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叶面积与PAHs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叶面结构是影响叶片PAHs含量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绿化树种合理选择与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0.
曹云英  段骅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生态学报》2010,30(22):6009-6018
为明确高温对耐热性不同水稻品种叶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以耐热性不同的2个籼稻品种双桂1号(不耐热)和黄华占(耐热)为材料,分别于苗期、减数分裂期及抽穗(始穗后0—10d)和灌浆早期(始穗后11—20d)进行高温处理,之后取材并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研究高温对不同水稻品种叶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导致叶片中蛋白质的变化呈4种状况:新蛋白质的产生,一些蛋白质表达量上调,一些蛋白质的表达被抑制,一些蛋白质表达量下调。蛋白质表达变化在两品种以及4个处理时期的表现不同,总体表现为在热敏感品种中表达谱发生变化的蛋白质总数高于耐热品种。质谱分析表明,差异蛋白质主要涉及光合作用和信号转导,该类蛋白质在热敏感品种中表现为不表达或表达量下降,而在耐热品种则表现为有新诱导的蛋白质的产生或表达量上调,表明参与光合作用和信号转导的蛋白质在水稻耐热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