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50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凉水与帽儿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凉水红松阔叶次生林与帽儿山红松阔叶次生林的区系成分对比分析,阐明了凉水自然保护区与帽儿山自然保护区的区系成分的差异及其影响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纬度差异是两个自然保护区区系成分差异的重要因素,凉水自然保护区纬度偏高,温带成分占有很大比例,而帽儿山自然保护区纬度偏低,增加了许多华北植物区系成分及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凉水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80科243属441种,帽儿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87科328属750种。在特有成分上,两个保护区也有差异,帽儿山自然保护区含有更多的中国特有种。  相似文献   
72.
珠海市陆生天然次生林优势种的生态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珠海市10个陆生次生林群落中设置了112个10m×10m样方,用于珠海市次生林群落23个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研究。结果表明:珠海次生林群落23个优势种的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Levins生态位变度值范围为0.4049~0.7736和0.0551~0.3086,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类分别是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s)、银柴(Aporosa dioica)、小盘木(Microdesmis casearifolia)、白颜树(Giron-niera subaequalis)和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为0~0.3810,银柴与阴香(Cinnamomum burmanii)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最高;山油柑与另外22个优势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叠;大头茶只与少数优势种存在生态位重叠;另有20.6%的种对之间不存在生态位重叠。建议使用山油柑、大头茶、白颜树和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等生态位宽度较高、分布广泛、适应力强的树种,进行森林恢复与人工林改造。  相似文献   
73.
次生林概念与生态干扰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教君  刘世荣 《生态学杂志》2007,26(7):1085-1093
近一个世纪强烈的人为干扰使世界范围内的原始林面积锐减,次生林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森林资源的主体.虽然在文献与现实中"次生林(Secondary forest)"被广泛使用,但次生林的概念在各个国家,甚至同一国家或地区以及各种不同文献中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这给次生林研究与经营实践带来诸多不便;而不准确的次生林定义也为与各个层次的决策制定者及公众之间的交流带来了障碍.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关于次生林概念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关于次生林生态与经营研究实践,综合分析了次生林概念的不确定性,同意以往次生林定义中的基本内涵,并认为:次生林是由于人为破坏性干扰或异常自然干扰使原始林固有的林分结构、物种组成或基本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经过天然更新或人工诱导天然更新恢复形成的林分.但该定义中仍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 如:怎样的干扰为"人为破坏性干扰"和"异常自然干扰";"林分结构、物种组成或基本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显著变化";"人工诱导天然更新"中"人工"参与的成分比例如何等.次生林概念是在20世纪初由植物演替学家提出,当时未考虑干扰的持续性;而实际上,无论是次生林还是原始林,均是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某一状态,在现代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应重新规范"次生林"的概念.考虑到"次生林"定义的不确定性或困难性,建议使用"森林自然度"或"森林生态系统成熟度"或"森林干扰度"来表达现实森林所处的状态,但该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74.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3块1 hm2 样地的调查资料,利用123株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生物量预测方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木质藤本)和样 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 获取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总生物 量为423.908±109.702 Mg•hm-2(平均值±标准差,n=3) ,其中活体植物生物量占95.28%,粗死木质残体占4.07%,地上凋落物占 0.64%。在 其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优势明显,占98.09%±0.60%;其次为木质藤本,占0.83%±0.31%;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均小于木质藤本的生物量; 附生植物最低,仅为0.06%±0.03%。总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以茎所占比例最高,达68.33%;根、枝、叶的比例分别为18.91%、11.07%和1.65 %。 乔木层生物量的径级分配主要集中于中等径级和最大径级。大树(D>70 cm)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占整个乔木层的43.67%±12.67%。树种分配方 面,生物量排序前10位的树种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63.43%±4.09%,生物量集中分配于少量优势树种。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乔木层叶面积指数 为6.39±0.85。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乔木层的地上生物量位于世界热带湿润森林的中下范围。  相似文献   
75.
 比较利用静态箱式法测定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和次生杨桦混交林的土壤呼吸作用表明,两者土壤呼吸作用的日动态均主要受温度影响,次生林土壤呼吸作用的日变化极值出现时间较原始林提前1~2 h;两者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其中8月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在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关系不显著,而与土壤5 cm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生长季(5~9月)次生林土壤释放CO2量(3 449.4 g·m-2)约为原始林(2 674.4 g·m-2)的1.3倍,这可能是由于次生林内具有比原始林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土壤含水量,更有利于根系生长代谢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76.
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伯荪  彭少麟  郭泺  叶有华 《生态学报》2007,27(5):1690-1695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按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分异,以带、域、省、区、类型为5个基本单位及亚、组等为辅助单位,组建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分类体系。把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作为省级单位,它隶属于全球热带林景观带、亚洲(东方)热带林景观域、中国热带林景观亚域,其下划分为东部潮湿森林景观、西部半干旱森林景观、中南部山地森林景观、热带常绿针叶林景观、热带竹林景观和热带人工林景观6个森林景观区;以热带低地沟谷热带雨林为代表的11个森林景观亚区;以热带低地沟谷龙脑香森林景观为代表的26个森林景观类型组;以热带低地沟谷青皮林为代表的54个森林景观类型。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分类体系较全面地表达了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多样性。  相似文献   
77.
对九龙江森林公园次生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CWD)进行量化研究,了解亚热带典型次生林CWD的本底数据。以九龙江森林公园典型天然次生林中的6个20m×20m的标准样地为对象,调查并分析样地内不同分解等级CWD的生物量、碳储量和养分特征变化。九龙江森林公园亚热带典型次生林的CWD储量在2.8—30.4t/hm~2之间,碳储量在6.10—6.75t/hm~2之间,大量营养元素(N、P、K、 Ca、 Mg)含量相对稳定,化学计量变化不显著,微量营养元素中Pb与Cd元素含量随着分解等级的增加而增加。九龙江森林公园亚热带典型次生林的CWD储量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处于中等水平,CWD主要以分解中后期的倒木为主,反映出该次生林处于中幼龄林阶段,具有较高的碳储量,养分含量相对稳定,并表现出Pb与Cd在CWD中积累的现象,在中度分解和重度分解的CWD中Pb含量分别增加了62.65%和69.88%,Cd含量则分别增加了33.33%和100%,其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CWD如何参与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重金属积累等生态过程,比较不同林分干扰历史下CWD储量、分布及养分特征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78.
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火烧是一种清理采伐迹地的有效管理措施。尽管许多研究表明,火烧刺激了土壤的碳排放,但对亚热带火强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还缺乏了解。在中亚热带米槠常绿阔叶次生林采伐迹地上,设置高火烧强度(HF)、低火烧强度(LF)炼山造林处理,利用LI-8100对造林初期(2012年3月-2012年12月)土壤呼吸进行测定,同时监测观测期土壤温度、含水量以及降雨量等气象因子,分析不同火烧强度对中亚热带造林初期土壤呼吸及排放量的影响,同时探讨影响土壤呼吸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不同火烧强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与对照(CT)相比,土壤呼吸在火烧后2个月以内显著增加(P<0.05),HF和LF分别增加76.3%和55.3%;在火烧后2-5个月内三种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之后,火烧处理土壤呼吸显著低于CT (P<0.05),HF和LF分别降低40%和32.6%;在观测期间火烧处理没有导致土壤CO2累计排放量的增加。(2)火烧处理下,仅HF处理中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P<0.05),但拟合决定系数较低。(3)单次降水事件会导致火烧处理下土壤呼吸的增加,而对照无明显增加;但连续性降水事件中,降雨早期促进土壤呼吸,而后期呈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9.
利用光谱反射率测量的光化学植被指数(PRI)估算植被光合作用的光能利用效率(LUE),能够更好地为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估算及尺度扩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研究以中国通量网(ChinaFLUX)千烟洲通量观测站为研究区域,2013年9月和12月在通量塔上测量了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的植被反射光谱,并获取了通量塔上同步观测的气象数据和涡度相关通量数据,对两者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PRI-LUE相关关系(R2=0.20,P<0.001)优于NDVI LUE.在整个观测期内,土壤水分含量(SWC)与PRI组合的二元回归模型能够提高LUE的估算精度(日间观测R2=0.29,P<0.001;正午观测R2=0.30,P<0.01),而在秋季,饱和水汽压差(VPD)与PRI组合的二元回归模型能较好地估算正午LUE(R2=0.448, P<0.001),表明环境因子SWC和VPD是影响PRI-LUE关系的重要因素,不同季节的二元回归模型所选择的最佳环境变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0.
海南霸王岭天然次生林边缘效应下木质藤本与树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玉娜  陶建平  奚为民  赵科  郝建辉 《生态学报》2011,31(11):3054-3059
选择海南岛霸王岭天然恢复60 a的次生林样地中形成年限为17和13年的边缘,分别设置4条10 m100 m的样带,研究边缘效应下dbh ≥1 cm树木的攀藤率、被藤本攀附的频度和每木藤本数随距边缘距离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8 hm2的样带中,树木的攀藤率分别为44.58%(17年边缘)和32.63%(13年边缘)。2种边缘中,dbh 1—5 cm、5—10 cm树木的攀藤率都随距离发生了变化,17年边缘中dbh >20 cm和13年边缘中dbh 10—20 cm树木的攀藤率都没有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树木被藤本攀附的频度随距边缘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攀附3株以上藤本的树木最少,在17年边缘中变化趋势较明显;攀附1株藤本的树木最多,在13年边缘中变化明显。17年边缘中每木藤本数随距离增加而降低。在边缘形成初期,边缘形成年限对每木藤本数产生了影响,其在17年边缘中下降程度较大,但总体高于13年边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