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4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本文旨在克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卵黄原蛋白受体(VgR)基因,分析其表达模式,探索UV-A胁迫对亚洲玉米螟Vg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与RACE技术克隆亚洲玉米螟VgR基因的全长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特征;采用RT-qPCR技术检测不同发育阶段(卵、1-5龄幼虫、蛹、成虫)、雌成虫不同组织(头、足、表皮、卵巢、中肠、脂肪体)、雌成虫不同时长(0、0.5、1、1.5、2、2.5、3、3.5、4和4.5 h)UV-A胁迫下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克隆获得了亚洲玉米螟VgR基因,命名为OfVgR(GenBank登录号:MN058042),其全长6 289 bp,开放阅读框(ORF)5 490 bp,编码1 829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205.27 ku,N端前31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分析显示,OfVgR具有2个配体结合域(LBD)、2个表皮生长因子前体同源域(EGFP)、跨膜域(TMD)和胞质尾域。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OfVgR与鳞翅目昆虫VgR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RT-qPCR检测结果表明,OfVgR在亚洲玉米螟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在卵和雌成虫中高表达,并在雌成虫羽化24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雌成虫不同组织中,OfVgR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OfVgR表达量随着UV-A照射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3.0 h达到最高值。【结论】亚洲玉米螟OfVgR在不同发育阶段,雌成虫不同组织和UV-A胁迫不同时间的雌成虫中差异表达,对探索UV-A胁迫对亚洲玉米螟生殖的分子机制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2.
热带森林优势种青冈叶片气孔、解剖和形态性状与气候、土壤因子的关联 了解优势树种叶片多水平的功能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及其内在关联,有助于预测优势种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本文研究了青冈属树种叶片气孔、解剖和形态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及其与环境调控因子的关联,探究了其生态策略是否随海拔发生改变。在海南尖峰岭热带森林,沿海拔梯度(400–1400 m)采集了6种常绿青冈:竹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bambusaefolia)、雷公青冈(C. hui)、托盘青冈 (C. patelliformis)、饭甄青冈(C. fleuryi)、吊罗山青冈(C. tiaoloshanica)和亮叶青冈(C. phanera)叶片,用于气孔、解剖和形态性状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青冈树种叶片气孔密度、气孔孔隙度指数和叶面积显著增加,但海绵组织厚度比和干物质含量则显着降低。叶片气孔、解剖和形态性状沿海拔梯 度的变化主要受年均温、年降水量和土壤pH 值调控。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处,青冈属采取“耐受”和“竞 争”策略,而在中海拔处,则是“竞争”策略。土壤磷含量和土壤pH 值随海拔的变化可能是驱动其生态 策略转变的主要原因。该结果揭示,热带森林优势树种青冈可通过从气孔细胞-组织解剖结构-叶片水平功能性状的改变来响应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53.
为揭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在季节性干旱加剧和氮沉降增加等环境影响下,菌根树木优势度变化趋势机理,对3种优势EM树木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锥(Castanopsis chinensis)、黧蒴锥(C. fissa)和3种优势AM树木云南银柴(Aporusa yunnanensis)、山蒲桃(Syzygium levinei)、广东金叶子(Craibiodendron scleranthum var. kwangtungense)的水力性状和养分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M树木叶片导水率下降50%和88%时的水势(P50P88)和膨压丧失点(Ψtlp)均低于AM树木,边材比导水率(KS)、叶片比导水率(KL)、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和光合磷利用效率(PPUE)均高于AM树木。可见,EM树木比AM树木具有更强的抗旱能力以及更高的导水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这可能是在干旱加剧和氮沉降增加背景下EM树木优势度增加而AM树木优势度减少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54.
江西武夷山发现亚洲宽耳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组于2018年1月在江西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使用蝙蝠竖琴网捕获到1只雄性蝙蝠,采用传统形态分类并结合系统发育学分析方法,对该蝙蝠进行物种鉴定。其主要特征为:体型中等偏小,前臂长38.29mm;外耳廓呈方形,双耳在额部相连,耳屏呈现三角形,无耳突;背毛和腹毛黑棕色且毛尖偏白色;头骨从吻端均匀上升,颅顶点隆起不明显,整体较为扁平;颧弓纤细,矢状嵴与人字嵴隐约可见,齿式为2.1.2.3/3.1.2.3=34。根据其外部形态、头骨特征及基于Cytb和ND1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将该蝙蝠鉴定为亚洲宽耳蝠(Barbastella leucomelas),为中国江西省翼手目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55.
植物表皮蜡质中的饱和链烷作为内源指示剂广泛用于评价放牧家畜的食性和食量, 但用于天然草原蝗虫食性的评价研究较少。为了探讨天然草原蝗虫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 本研究以内蒙古天然草原为研究对象, 于2003年7-8月沿降水梯度选择3种典型植物群落(小针茅Stipa klemenzii、 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 在每个植物群落不同放牧压力下小区随机做20个植被样方, 样方内植物齐地面刈割, 测定其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 取主要植物种测定其链烷模式, 同时采集放牧小区优势蝗虫种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粪便, 测定其链烷模式, 运用链烷技术评价蝗虫的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结果表明: 不同植物群落中优势牧草种类及其比例不同, 其链烷模式存在种间差异, 链烷技术可以评价亚洲小车蝗的食性。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在不同植物群落及不同放牧压力下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羊草和大针茅群落中, 亚洲小车蝗是禾草采食者, 主要采食羊草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 且与绵羊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较低, 分别为0.0619和0.0172; 在小针茅群落中亚洲小车蝗是杂类草采食者, 主要采食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 猪毛菜Salsola collina和小针茅, 且与绵羊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 达到0.1815。因此, 放牧不仅改变了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 而且直接影响了亚洲小车蝗的食物组成, 二者对食物资源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相似文献   
56.
李丽莉  于毅  国栋  陶云荔  褚栋 《生态学报》2013,33(14):4377-4386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是我国重要农业害虫.为了全面揭示亚洲玉米螟遗传分化以及山东省亚洲玉米螟不同种群的遗传结构,对山东省越冬代亚洲玉米螟不同种群mtCOⅡ基因序列与来自GenBank的相关序列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并建立了鉴别不同遗传支系的PCR-RFLP方法.基于对340条mtCOⅡ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本共获得62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17(H17)广泛分布于各种群之间,有6个单倍体型为山东种群所特有;亚洲玉米螟分化为2个遗传支系(支系Ⅰ与支系Ⅱ);2个遗传支系均在山东省发现,但以支系Ⅰ为主;亚洲玉米螟各单倍体型散布于山东省各地理种群中,缺乏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山东亚洲玉米螟总体的单倍体型多样性指数Hd为0.695,种群内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在0.333-0.889之间;总体的核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424,种群内核酸多样性指数在0.00061-0.00809之间.总群体的固定系数Fst为0.79421.AMOVA分析结果表明山东亚洲玉米螟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2个支系之间(79.42%).构建的亚洲玉米螟2个支系鉴别方法为其生物学与生态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以中亚热带马尾松林和苦槠林为对象,原位收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树木不同生态功能的根系,开展15℃、25℃、35℃和45℃恒温培养模拟试验,采用密闭气室碱液吸收法测定53 d内CO2释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森林类型不同温度下土壤矿化CO2释放速率的根际效应介于1.12 ~3.09,且培养前期高于培养后期;15℃下马尾松林和苦槠林差异不显著,25℃和35℃下前者低于后者,45℃下则相反.不同培养温度下两树种吸收根分解的CO2释放速率均高于过渡根和贮存根,且马尾松均低于苦槠.两种森林类型CO2释放的Q10值均为土壤(1.21 ~1.83)显著高于根系(0.96 ~1.36).两种森林类型土壤矿化CO2释放的Q10值差异不显著,而马尾松根系分解CO2释放的Q10值高于苦槠.推断全球变暖导致的土壤矿化CO2释放的增量将远远高于根系分解,且马尾松林高于苦槠林;地带性顶极群落应对气候变化的抵抗力强于先锋树种群落.  相似文献   
58.
【背景】温度对莲草直胸跳甲种群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了解引进的莲草直胸跳甲泰国种群的温度适应性,同时与福州本地种群相比较,可以有效地利用其防治空心莲子草。【方法】采用室内继代饲养的方法,设置3个温度,对莲草直胸跳甲福州本地种群和泰国热带种群的成虫产卵量及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泰国热带种群的繁殖力显著高于福州本地种群。随着温度的升高,泰国热带种群和福州本地种群的产卵量均有显著下降,但泰国热带种群的产卵量均稍高于福州本地种群。在3个试验温度下,莲草直胸跳甲泰国热带种群的成虫寿命较福州本地种群的寿命长。【结论与意义】莲草直胸跳甲泰国热带种群对温度的适应性和繁殖力强,更容易构建种群,有利于对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59.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院士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朱玉贤院士和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研究所所长方宣钧博士任执行主编。本刊设置固定栏目和随机栏目。固定栏目常设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主要发表最新的原始研究成果。随机栏目根据稿源可能设研究资源、数据分析、技术专题和评述与展望等栏目,还可能设置刊登有关科学新闻、科技简讯、专利、短评和书评等方面的栏目。今天特向您征集:研究论文:报道相对比较完整、全面的原始研究工作,其结论代表着在一个重要问题的认识上有了实质性进展,并且具有及时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为了评价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释放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防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可行性,本试验在室内组建了玉米螟赤眼蜂在亚洲玉米螟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基础上,在河南省鹤壁市滑县测定了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筛选出了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释放密度和释放方法。结果显示,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在亚洲玉米螟卵上的净生殖力R0为9.8240,单雌平均产雌率R0'为12.6256,2013年在河南省鹤壁市滑县释放玉米螟赤眼蜂能使亚洲玉米螟虫口密度减退73.91%,释放密度为2.25×105头/hm2。2014年在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采用传统的人工挂卡和新型的无人机释放玉米螟赤眼蜂,亚洲玉米螟虫口密度减退54.55%-68.16%。结果表明,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释放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