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探讨保留灌肠清胰汤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ic cholangiography,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7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ERCP组,46例)及观察组(保留灌肠清胰汤联合ERCP组,53例)。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中医临床疗效,治疗前后7天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s-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及治疗前、治疗后12 h、24 h、3 d的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变化,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痊愈、显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TNF-α、CRP、IL-6、IL-8、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血清TNF-α、CRP、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12 h、24 h、3 d时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12 h、24 h时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保留灌肠清胰汤联合ERCP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痊愈率及有效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NF-α、CRP、IL-6、IL-8及淀粉酶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2.
本试验就“首乌降脂汤”对大鼠食物性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能呈现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TC、TG、LDL-C的升高及HDL-C的降低并同时降低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43.
44.
基于益心祛瘀化痰法,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 ARE)信号通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本研究选取ApoE-/-小鼠进行模型复制,模型复制成功后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加减低、中、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组、C57BL/6J背景的ApoE-/-小鼠空白组。第9周开始灌胃,连续灌胃4周。HE及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窦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ve protein product, AOPP)、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表达水平;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表达水平;Wes...  相似文献   
45.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伴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到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证型均为肝郁脾虚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NCPBQ)评价抑郁症状和负性认知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和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相关血清肠胃激素表达水平,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100量表(WHOQOL-100)评估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NCPBQ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CRP、IL-6相关炎症因子和MTL、SS、GAS相关胃肠激素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CRP、IL-6、SS、GAS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MTL水平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灸联合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伴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抑郁情绪和负性认知,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胃肠激素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6.
摘要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安肠汤联合艾灸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9年4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8例腹泻型IBS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联合艾灸治疗,n=54)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安肠汤治疗,n=54)。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IBS症状严重程度问卷(IBS-SSS)评分、肠屏障功能指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IBS-SSS评分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DAO)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肠汤联合艾灸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IBS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肠屏障功能,疗效较好,可能与调节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补益肝肾汤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P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80例我院收治的PD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作2组,对照组40例仅予美多巴片单药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加服补益肝肾汤。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和简易精神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价和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UPDR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益肝肾汤联合美多巴治疗PD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美多巴片单药治疗,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8.
习惯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治疗较为棘手.作者自1986年以来以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15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李章雄 《蛇志》2003,15(2):46-47
本人采用自研的“多功能蛇药” (称 A药 )和多用途“伤湿膏药” (称 B药 )配合 ,加服自拟“消痹汤”,用于治疗蛇伤疾病及“痹”症 465例 ,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465例中 ,男 2 98例 ,占64% ;女 1 67例 ,占 36% ;年龄最大 86岁 ,最小2岁。蛇伤疾病与无名肿毒、痈、疖等 1 1 8例 ,占2 5 .3% ;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 40例 ,占 8.6% ;腰椎病、颈椎病 1 0 6例 ,占 2 2 .8% ;外伤性肿痛、扭伤 1 34例 ,占 2 8.8% ;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67例 ,占 1 4.4%。1 .2 治疗方法  ( 1 )外敷法。在痛处或相…  相似文献   
50.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大鼠脑组织中ROS生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诱发脑中风的分子机理至今尚未清楚,临床研究表明经典验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作用显著,但其作用的分子机理也不清楚。运用低温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和自旋捕捉EPR技术实验研究了中风大鼠脑组织中ROS的生成情况;并首次直接测定了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大鼠皮层及小脑的活性氧物质(ROS),包括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同时还检测了补阳还五汤对体外化学模拟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O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风大鼠皮层及小脑中的ROS生成明显增多(P<0.05),脑组织中的NO水平也明显升高(P<0.001);补阳还五汤可明显(P<0.05)抑制中风大鼠皮层及小脑中ROS的生成,显著降低NO水平(P<0.05,与中风不给药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对于体外化学模拟反应生成的02-和OH也有很强的清除能力。由此可认为ROS的生成是导致脑中风的重要分子机理之一,而抑制ROS的生成则可能是补阳还五汤抗脑中风作用的途径之一,同时也说明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EPR技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