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2例RMPP患儿纳入研究,记作RMPP组。另取我院同期收治的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儿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对比。此外,对比两组患儿各项基线资料,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另外,比较两组患儿的影像学特征。结果:RMPP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RMPP组年龄、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住院时间以及发热伴随症状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住院时间以及发热伴随症状均是RMPP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OR=2.773、2.344、1.058、2.515,均P0.05)。RMPP组大叶性肺炎、胸腔积液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而支气管肺炎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MPP患儿血清IL-6以及IL-10水平均存在明显高表达,且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住院时间以及发热伴随症状均是RMPP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需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口炎清颗粒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症状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9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炎清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后评价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以及龈沟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82.9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I、PLI、PD、CAL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GI、PLI、PD、CA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β、IL-6、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IL-1β、IL-6、IL-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炎清颗粒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牙周症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辣椒素的镇痛时间是否在炎性条件下发生改变,以及辣椒素在产生镇痛作用前的痛觉过敏时间是否受炎性条件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昆明雌性小鼠50只,(实验前对其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作为基础值),随机分为五组(n=10),:生理盐水组,辣椒素赋形剂实验一组(吐温80:95%乙醇:生理盐水=1:1:8配置),0.5%辣椒素实验二纽(C0.5),剩余小鼠用完全性弗氏佐剂建立炎性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辣椒素赋形剂实验三组,0.5%辣椒素实验四组。各组小鼠均采用右后足给药,0.05ml。观察给药后1,4,7小时后小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时间,以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恢复至正常范围所需时间。结果:1.五组小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的比较:五组小鼠的基础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与辣椒素赋形剂实验一组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二组热缩足潜伏期时间在注药后7小时内小于生理盐水组(P〈0.05),注药后第2-5天大于生理盐水组(P〈0.05),第三天效果最强,作用最明显,第六天恢复至基础值。3.实验三组热缩足潜伏期时间小于生理盐水组(P〈0.05),注药后第18.20天恢复至基础值。4.实验四组热缩足潜伏期时间在注药后4小时内小于生理盐水组(P〈0.05),注药后4小时后大于生理盐水组(P〈0.05),注药后第18—19天恢复至基础值,注药后第二,三天效果最强,作用最明显,以后作用逐渐减退但仍高于基础值。结论:辣椒素的镇痛时间在炎性条件下延长,而且延长的时间与炎性条件持续的时间保持一致。辣椒素在产生镇痛作用前的痛觉过敏时间在炎性条件下缩短。  相似文献   
64.
杜向阳 《蛇志》2011,23(3):263-264
目的观察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满意,住院时间为(9.8±5.7)天,随访6个月~4年,除1例患者出现肠梗阻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及时进行,可降低复发率,达到较好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65.
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是研究人类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l disease,IBD)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C57/BL品系小鼠却对TNBS有较高耐受性,不易建模。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可以有效诱导C57/BL6小鼠TNBS结肠炎的方法,并对疾病评价指标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对基因工程小鼠IBD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区别于细胞凋亡的促炎程序性死亡方式。焦亡途径包括半胱天冬酶(caspase)-1介导的经典焦亡途径和Caspase-4/5/11介导的非经典焦亡途径。细胞焦亡涉及多种炎性小体的激活,如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C4 (NLR containing a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4,NLRC4)以及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 (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等。Gasdermin-D(GSDMD)是参与细胞焦亡的关键切割蛋白,最终导致膜蛋白通道开放、膜孔形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s)释放,从而扩大炎症反应。细胞焦亡介导许多疾病如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炎症免疫性疾病等。本文综述了细胞焦亡机制及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临床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72例患者行急诊手术24例,并发症发生率37.5%,行择期手术48例,并发症发生率7.14%,急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P0.05);47例左半结肠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04%,25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左半结肠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癌患者(P0.05)。结论: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做好并发症预防,以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68.
马静  张铁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1):6195-6197,6194
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主要分布在胃肠道平滑肌细胞与神经纤维之间,是一类特殊的间质细胞,它是胃肠运动的起搏细胞,具有产生、传导慢波,调节胃肠道平滑肌运动的功能。而慢性假性肠梗阻是由于胃肠神经抑制,毒素刺激或肠壁平滑肌本身病变,导致的肠壁肌肉运动功能减弱,临床上具有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但无肠内外机械性肠梗阻因素存在,故又称动力性肠梗阻,按病程有急性和慢性之分,麻痹性肠梗阻和痉挛性肠梗阻属于急性假性肠梗阻,深入研究Cajal间质细胞,对进一步认识胃肠运动的生理及胃肠动力疾病的发生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腹部手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方法:70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胃肠减压、灌肠、补液及抗感染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曲肽(生长抑素类似物)0.1 mg皮下注射,每8h一次,治疗72 h。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评分、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立卧位腹部平片、临床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34例(97.1%)临床缓解,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例(80.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第1、2天后腹痛评分明显下降(均为P<0.01),腹痛缓解时间显著缩短(P<0.01),治疗第1、2、3天的胃肠减压量均显著减少(均为P<0.01),恢复排气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结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肺功能及气道炎性细胞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LMWH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熏吸香烟法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建立COPD模型,LMWH干预组于COPD模型开始建立时皮下注射150U/kg,每天一次,40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及气道内炎性细胞的改变。结果:COPD模型组大鼠气道阻力及气道炎性细胞数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而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气道阻力及气道炎性细胞数较COPD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以减少COPD大鼠气道内炎性细胞数,降低气道阻力,有助于COPD病情的控制和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