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在江西吉安地区是夏候鸟.2010 ~2011年对当地灰头麦鸡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地灰头麦鸡最早2月20日迁入,最晚9月17日迁离,居留时间约为7个月;3月初开始产卵,平均窝卵数3.8枚(n=14),平均卵大小48.0 mm×34.5 mm,平均卵重28.8 g(n =38);产满窝卵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鸟共同承担;孵卵期为28 ~31 d;孵化率为90.15%.  相似文献   
42.
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5年围栏封育草地(围栏内)和自由放牧草地(围栏外)为对象,分析0~ 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粒径组成,研究围栏封育早期沙化灰钙土有机碳组分及物理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围栏内外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颗粒组成差异不显著;围栏内外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为3.25g·kg-1,沙粒、粉粒、黏粒的相对比重平均为72%、16%、12%,土壤物理稳定性指数为1.30%~1.31%.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显著变化集中在10~20 cm土层,围栏内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达0.80 g·kg-1,显著高于围栏外的0.62 g·kg-1,围栏内颗粒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为50.9%,显著高于围栏外的31.7%.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围栏内0~ 40 cm土壤质地由沙性土向沙壤土转变,各层间土质差异显著,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逐渐升高;而围栏外土壤质地的垂直变化相对平缓,基本为沙性土质.退化荒漠草原短期围栏封育条件下,沙化灰钙土土壤有机碳尚处于一个消耗与积累的平衡阶段,土壤质地状况相对稳定,土壤物理稳定性变化较小.10~2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相对分配比例可作为围栏封育早期土壤质量变化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43.
记述长白山区眼灰蝶属4种,其中兹眼灰蝶Polyommatus tsvetaevi (Kurentzov,1970)为中国新纪录种,编制分种检索表,提供成虫照片和外生殖器特征图.因阿眼灰蝶Polyommatus amanda和酷眼灰蝶Polyommatus semiargus在长白山的亚种名均为amurensis,因此,amurensis Tutt,1909就成为amurensis(Staudinger,1892)的次同名,需要提出替代名Polyommatus semiargus changbaishanensis nom.nov.  相似文献   
44.
通过遗传转化技术研究了拟南芥脂转移蛋白AtDHyPRP1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对真菌病原体的抗性。采用PCR方法从拟南芥Ws生态型克隆了AtDHyPRP1基因,构建产生pRI101-AN-AtDHyPRP1植物双元表达载体和pCAMBIA1302-AtDHyPRP1-GFP融合表达载体,经农杆菌介导的叶盘和浸花法得到烟草和拟南芥转基因植株。AtDHyPRP1基因能够明显增加烟草对灰霉菌的抗性,转AtDHyPRP1烟草叶片的被侵染部位有大量H2O2积累,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发现AtDHyPRP1蛋白定位于细胞表面。说明AtDHyPRP1蛋白在合成后被分泌到细胞外执行特殊的功能,与植物抗病防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观察腹腔内接种包虫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按2000个原头节/mL剂量,用多房棘球蚴对灰仓鼠进行腹腔接种,采用肉眼观察法和显微镜镜检法在第10天,15天,18天,22天,39天和60天观察灰仓鼠腹腔内包囊、包囊液和原头节的生长情况;设空白对照组10只。结果通过肉眼观察和显微镜镜检,发现灰仓鼠在接种后的第18天有原头蚴生长;第15天,18天和22天包囊增大、增多;第39天有成熟原头节胚基生长;第60天有不同发育程度的原头蚴。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包囊重量与传代时间成正比。结论本试验为制备包虫病动物模型提供了简单快速的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多房棘球蚴(Echinococcus muhilocularis E.m)在灰仓鼠腹腔内的生长发育规律,制作E.m灰仓鼠动物模型。方法 2000个E.m原头节/只剂量腹腔接种灰仓鼠,接种后10、15、18、22、39、60、80和100 d,测量包囊重量和抗体,计算包囊重与灰仓鼠体重的包囊系数,观察多房棘球蚴在灰仓鼠体内的发育规律。分别按100个/只、500个/只和2000个/只剂量腹腔接种灰仓鼠各10只,100 d后剖检比较不同感染剂量的包囊发育情况和感染率。结果 62只灰仓鼠中有59只感染了多房棘球蚴。18 d可观察到成熟原头节,感染率达到100%,15 d出现抗体阳性,60 d时包囊系数达到15%以上;100、500和2000三种剂量的感染率100%;结论建立的灰仓鼠腹腔多房棘球蚴动物模型具有感染率高,感染周期短,包囊生长发育和抗体滴度变化易观察,感染60 d可作为E.m动物模型成模观察期。包囊系数,抗体滴度和包囊发育变化可作为造模的主要参考指标。雌性灰仓鼠造模优于雄性。  相似文献   
47.
以濒危物种胡杨和灰叶胡杨硅胶干燥的叶片为材料,研究其总DNA提取方法及RAPD-PCR体系优化条件。结果表明,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适用于胡杨和灰叶胡杨的RAPD分析。优化的胡杨和灰叶胡杨RAPD-PCR体系为: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Mg2+2.5 mmol·L-1、dNTP 0.15 mmol·L-1、引物0.2μmol·L-1、模板DNA100 ng和1.5 U Taq DNA聚合酶。用6条多态性引物对优化体系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扩增结果稳定,多态性丰富。该优化体系为在分子水平开展胡杨和灰叶胡杨的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48.
胡杨、灰叶胡杨果实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杨、灰叶胡杨种间比较,果穗、种子在树冠上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树冠上层最多,中层居中,下层最少,树冠南北侧相比较,南侧果穗量多于北侧.单果种子量在树冠各层次上差异不显著.胡杨单果重是灰叶胡杨的2.68倍,千粒重是灰叶胡杨的1.33倍,单果种子量是灰叶胡杨的2.14倍,单株种子量是灰叶胡杨的1.28倍,而单株果实量灰叶胡杨是胡杨的1.59倍.同一个种不同居群间比较,胡杨、灰叶胡杨均是单株果穗数和果穗果实数各居群间都存在差异,胡杨各居群间单果重、单果种子量差异不显著,而灰叶胡杨各居群间单果重及单果种子量差异极显著.表明胡杨在物质和能量上对后代的投资能力强于灰叶胡杨,生殖策略是通过较高的单果种子量来保证一定数量的单株种子量;而灰叶胡杨单果种子量较低,却是通过较高的单株果量来保证单株种子量,并且较小的种子占据空间生态位的潜能较胡杨占优势.  相似文献   
49.
胡杨、灰叶胡杨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居群水平研究了胡杨、灰叶胡杨不同居群的开花物候特征.结果表明:胡杨、灰叶胡杨各居群均表现为雄株开花物候早于雌株,一般可授期开始较散粉期晚1~4 d,结束较散粉期晚2~5 d,并且居群散粉期和可授期的重叠期较长.在同一居群内,胡杨、灰叶胡杨同性单株间开花期的不一致性较高.两个种相比较,胡杨居群的开花进程比灰叶胡杨居群早2~5 d,并且从每日开花株数累积分布来看,胡杨散粉期、可授期为双峰型,灰叶胡杨为单峰型.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