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在江西吉安地区是夏候鸟.2010 ~2011年对当地灰头麦鸡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地灰头麦鸡最早2月20日迁入,最晚9月17日迁离,居留时间约为7个月;3月初开始产卵,平均窝卵数3.8枚(n=14),平均卵大小48.0 mm×34.5 mm,平均卵重28.8 g(n =38);产满窝卵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鸟共同承担;孵卵期为28 ~31 d;孵化率为90.15%.  相似文献   
2.
渤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郭玉清  张志南  慕芳红 《生态学报》2002,22(9):1463-1469
在渤海的 2 2个站位 ,分 3个航次采集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 ,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的丰度、分布格局及其与沉积环境因子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1 997年航次 ,5个站位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 2 2 74± 1 0 3 9ind./1 0 cm2 ;1 998年和 1 999年航次 ,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分别为 869± 5 0 9ind./1 0 cm2和 63 2± 3 99ind./1 0 cm2 ,其中 ,小型底栖动物和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丰度的高值主要出现在渤海中东部和海峡口的站位 ,底栖桡足类的丰度在海峡口的 A4、E5、D5站和辽东湾湾口的几个站位较高。在小型底栖动物中 ,线虫是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类群 ,桡足类位于第 2位 ,处在第 3位的类群在两个航次中有所不同 ,在 1 998年航次 ,双壳类幼体的数量位于第 3位 ;1 999年航次 ,多毛类的数量位于第 3位。对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其沉积环境因子的分析表明 ,水深与小型底栖动物丰度、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丰度和桡足类丰度的相关性为极显著 ;沉积物的中值粒径与桡足类的丰度和小型底栖动物总丰度呈负相关 ,前者为极显著 ,后者为显著 ;砂、粉砂和粘土含量影响三者的丰度变动 ,其中与桡足类丰度的相关性为极显著或显著。沉积物中的叶绿素 a、脱镁叶绿酸 a、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与三者丰度的关系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3.
不同采样时期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种类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郭玉清  张志南  慕芳红 《生态学报》2002,22(10):1622-1628
在渤海的3个典型站位B1、E5和E1,以3个不同采样时期的沉积物样品(1997年6月、1998年9-10月份和1999年4-5月份),研究了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种类组成变化。结果表明: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摄食类型比例在同一个站位3次不同采样均有变化,其中B1站和E5站3个采样时期表现为3种不同的摄食类型分布;将线虫分为3个时期所进行的年龄结构和雌雄比研究表明,在线虫群落中幼龄个体一般占到线虫群落总数的一半以上;对3个站位线虫群落的多样性研究表明,离黄河口最近的B1站,出现种类数量最少,位于渤海中部的E5站,出现种类数量较多;3个不同采样时期的比较,以1997年6月份群落中出现的种类数最多,1999年4-5月份出现的最少。对其群落结构的分析表明,同一个站位不同采样时期,优势种的类型基本相同,变化主要表现在优势种丰度大小的差异,其群落组成结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福建海坛岛长江澳沙滩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珍  郭玉清  刘爱原 《生态学报》2019,39(7):2573-2582
于2013—2014年间在海坛岛长江澳沙滩采样,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丰度及分布,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简称海洋线虫)群落的优势属、摄食类型、年龄结构及性比、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年平均丰度为(810.87±696.75)个/10 cm~2。在鉴定出的16个类群中,海洋线虫的丰度占小型底栖动物总丰度的52.36%,其次为腹毛虫,占21.14%。海洋线虫的年平均丰度为(424.54±400.23)个/10 cm~2,季节变化总趋势为夏季((783.45±336.45)个/10 cm~2)春季((600.67±309.42)个/10 cm~2)秋季((298.26±424.57)个/10 cm~2)冬季((113.05±95.79)个/10 cm~2)。4个季度共鉴定出海洋线虫105种或分类实体,隶属于75个属,26个科。4个季度数量百分比超过5%的优势海洋线虫属有10个,分别是Axonolaimus、Theristus、Metachromadora、Mesacanthion、Rhynchonema、Epacanthion、Microlaimus、Viscosia、Lauratonema和Enoploides,不同季度的优势属存在差异。CLUSTER聚类表明,春、夏、秋季各潮带海洋线虫群落较为相似,与冬季差异较大。海洋线虫4种摄食类型年平均丰度百分比由高到低的顺序是1B (32.19%) 2A (31.32%) 2B (31.12%) 1A (5.37%);春夏季以2A和1B为主导,秋冬季以2B和1B为主导。海洋线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值出现在秋季(d=8.45,H′=3.36),最低在冬季(d=7.36,H′=2.92),春季与夏季的多样性相当;周年幼体的数量所占比例为45.47%,成体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0∶1。  相似文献   
5.
1991年3月在泰山云步桥下急流山溪底部石上,采得硅藻一新种,定名为肾形双眉藻Amphora reniformis,并对其作了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研究。 肾形双眉藻 新种 图版1:1~22  相似文献   
6.
1991年春在泰山采得硅藻门、羽纹纲,舟形藻属一新种,作了光学镜(OLYMPUSBH-2)和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S-570)的观察,现描述于下: 泰山舟形藻 新种 图版1:1—5  相似文献   
7.
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爱原  林荣澄  郭玉清 《生态学报》2015,35(9):2789-2799
以Thomson Reuters的Web of Science信息平台提供的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到从1991年至2012年期间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论文2127篇,利用Note Express软件,分析22年间论文发表的年度、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和学科等方面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论文数量、篇均作者数和篇均参考文献数都在逐年增加;2)研究论文涉及58个国家或地区,位于前7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德国、加拿大、挪威、俄罗斯、英国和丹麦;美国、加拿大、挪威和丹麦是该领域国际合作研究最主要的国家;3)论文涉及1364个机构,前20名的研究机构中,美国有6家,德国、加拿大和挪威各有3家,俄罗斯和丹麦各有2家,波兰有1家。俄罗斯、丹麦、波兰、德国和挪威超过60%的研究力量集中在位列前20位的相关机构中。俄罗斯科学院论文总量排列首位,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中心和基尔大学论文的h指数最高为32;4)论文涉及最多的4个学科是海洋与淡水生物学、生态学、海洋学和多学科地球科学。Polar Biology和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是发表该领域最核心的期刊。还对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揭示了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现状,为提升我国该领域研究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文献计量角度分析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爱原  郭玉清  李世颖  林茂  王春光 《生态学报》2012,32(24):7635-7643
以汤森路透科技集团的WEB OF KNOWLEDGE信息平台提供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到从1997年至2009年期间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文献219773篇,其中11182篇来自于中国学者。利用NoteExpress软件,对这13a间生物多样性研究论文发表的国家分布、年度分布、研究机构、引用情况、期刊分布和学科分类等做的分析与比较表明:1)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论文数量一直呈增长趋势,中国13年间每年发文量占当年全球生物多样性论文总量的百分率逐年增加;2)从论文总被引频次、篇均引用次数和h-index三项论文影响力特征参数分析,中国与国际其他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3)从学科分类来看,与国际相比,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进化生物学和海洋与淡水生物学领域研究略显不足,昆虫学和真菌学研究领域活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