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9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78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污染生态学的三级相关关系的原理夏北成(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275)ThePrinciplesofthreeInterrelationsinPolutionEcology.XiaBeicheng(InstituteofEnvironmen...  相似文献   
132.
在构造环境因子温度、pH、溶氧对锌酵母菌体生长评价的隶属函数的基础上,通过求解模糊关系方程,预测环境因子对菌体生长影响潜力。  相似文献   
133.
槭属(Acer L.)属槭树科(Aceraceae),200种,分布于亚、欧、北美和非洲北缘。本文研究了槭属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起源与扩散。认为:(1)槭树科与无患于科关系密切,槭属是槭树科2属中较进化的类群。(2)在原始而典型的槭属植物的基础上,槭属沿花的各部减少,有的器官甚至向完全退化的方向演化,但也有少数向增加数目的方向特化。(3)讨论了槭属4亚属23组的演化趋势,并绘制出其系统演化图。(4)槭属起源于侏罗纪的中国四川东部、湖北、湖南及其邻近地区,并向西、东北和南方扩散而进入西亚、欧洲、非洲北缘、北美洲和马来半岛至印尼。  相似文献   
134.
报道了芒苞草属(AcanthochalmysP.C.Kao)的综合研究结果。从多学科的研究材料表明,芒苞草属(AcanthochlamysP.C.Kao)在解剖、胚胎、细胞、孢粉等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性状和特征,即有原始的,也有进化的,同时还有一些过渡性的类型和特征。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方面,保留有与双子叶植物毛茛目(Ranunculales)相联系的特征。芒苞草科所具有这些性状和特征,在我国种  相似文献   
135.
《生物学通报》2007,42(3):39-39
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全球科学新闻网在“重点新闻”栏目公布:中国科学家发现生物入侵新机制——被称为“超级害虫”的B型烟粉虱与其传播的植物双生病毒存在互利共生关系。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教授刘树生是该课题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本实验以大亚湾原发性锥状斯氏藻为例,采集野外样品,分析藻华不同时期主要菌群的结构和环境样品的硫化物与赋存形态。方法:应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藻华发生过程中浮游细菌群落相似程度的情况,得到差异显著的浮游细菌类群。选出代表类群的样品进行16S r DNA高变区测序,获取浮游细菌的分类结果及相对丰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浮游细菌、藻、硫化物两两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早期藻华以Enterobacteriaceae为主导,各优势菌群(Enterobacteriaceae:Alteromonadaceae:Rhodobacteraceae)的比例约为8:1:21,硫元素主要以DMS形式存在;而后期Alteromonadaceae成为优势物种,各优势菌群的比例转变为3:5:25,硫的赋存形态由DMS转变为DMSO;Rhodobacteraceae在藻华的前期与后期均以优势种存在。本实验还发现藻华不同时期4种与藻呈正向相关的细菌,以及8种对藻起负向调节作用的细菌,它们在藻华生消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结论:菌群的组成性改变与藻华生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对藻类的硫代谢产生影响。结果的获得有助于认识藻华微生物学过程中硫代谢的生态学功能,拓展锥状斯氏藻藻华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37.
为了探究甘蔗、地毯草、芦苇、佛肚竹这四种禾本科植物的光能利用策略,该文以大田或原生境植株为材料,于炎夏伏天最热时节活体监测其叶绿素荧光和光合气体交换特性,并分析其色素含量.结果表明:(1)C4甘蔗和C4地毯草具有高净光合速率(Pn),是消耗利用光能的主要手段,并且高Pn和高水分利用效率(WUE)、高量子效率(Φi)耦合...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新城疫病毒全基因序列中非编码序列的分子演化规律。【方法】结合本研究室2012年自产蛋下降鸭群中分离测序的一株鸭源新城疫病毒全序列,从GenBank下载35株不同基因型新城疫病毒全长cDNA序列,获取非编码序列,分别绘制引导序列、尾随序列、F-HN及HN-L基因间隔序列(IGS)的遗传进化树,比较编码基因内5’及3’UTR序列核苷酸序列替代特点。【结果】非编码序列的长度及位置高度保守,而其核苷酸基因序列在不断发生变异,且变异趋势与编码基因序列相一致。【结论】新城疫病毒在整个基因组上编码和非编码序列同步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39.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李属、杏属、樱桃属和桃属的花粉形态,观察结果表明:核果类果树的花粉均为近扁球形,等极,辐射对称,极面观为三角形或钝三角形,赤面观均为椭圆形,花粉粒大小在各属间差异明显。核果类果树花粉属N3P4C5类型,3条孔沟沿极轴方向在赤道面上等间距环状分布,内孔位于沟的中央,完全独立于外壁,孔盖覆不规则的拟网状或脑纹状纹饰。供试核果类果树花粉的表面纹饰由平行条纹或不规则条脊及散落于条脊间的穿孔组成,各属间条脊的排列方式、宽窄、脊洼深浅及穿孔有无等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花粉大小、表面纹饰及覆盖层穿孔等的一般演化规律,推测核果类果树由低到高的演化顺序为李属→杏属→樱桃属→桃属,并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属间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核果类系统关系的研究提供孢粉证据。  相似文献   
140.
山西崦山自然保护区侧柏群落优势种群种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高平  张贵平  吴琼  连俊强  张峰 《植物研究》2010,30(6):731-736
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方差比率法、Fisher精确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究了山西阳城崦山自然保护区侧柏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1)群落优势种总体呈正关联,但关联性较弱,种的分布具有相对独立性。(2)Fisher精确检验与Jaccard指数结合使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研究结果。(3)Jaccard指数结果表明在乔、灌、草各层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的种群其种间联结程度较大。(4)根据研究结果把侧柏群落的优势种群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白皮松生态种组、侧柏生态种组和白莲蒿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