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维生素C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不同水平维生素C 2 磷酸酯 (添加量分别为 0、75、15 0、30 0和 6 0 0mg/kg)的饲料喂养凡纳滨对虾 10周 ,研究维生素C 2 磷酸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抗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养殖前 4周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 2 磷酸酯显著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 ,然而对对虾的成活以及饲料利用不产生影响 (P >0 0 5 ) ;而到实验后期添加维生素C 2 磷酸酯不能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 ,却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 (P <0 0 5 )。维生素C 2 磷酸酯对对虾体水分、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C在肝胰脏中的积累量的影响显著 (P <0 0 5 ) ,对对虾体灰分影响不显著 (P >0 0 5 )。维生素C 2 磷酸酯对对虾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无显著影响 ,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C或过量添加 (超过 30 0mg/kg饲料 )均导致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血细胞总数和溶菌酶活力的显著下降。以生长、成活和酚氧化酶活力为指标 ,饲料中维生素C 2 磷酸酯的适宜添加量为 15 0mg/kg。  相似文献   
222.
邢立达  赵闯 《生命世界》2008,(11):39-45
不停地奔跑,不停地奔跑,从东海岸跑到西海岸,翻山越岭,路上都不停息。让一尺多长的白色胡须在金色的阳光中飘扬,抵达暗红色的碑谷时,他终于想明白了,于是停住脚步,对他的一群追随者说:“I'm going home”。  相似文献   
223.
原核重组表达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溶菌酶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经变性和复性处理后活性仍较差。研究将凡纳滨对虾溶菌酶基因(Lvlyz基因)克隆至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中, 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细胞, 经组氨酸营养缺陷培养基筛选和PCR检测获得转化子。对其进行连续甲醇诱导表达, 利用SDS-PAGE和C端携带的6×His标签,对发酵液上清进行Western blot检测, 结果表明19.3 kD左右的条带即是重组表达的溶菌酶蛋白。用溶壁微球菌平板抑菌法鉴定表达产物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研究首次利用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实现对虾溶菌酶基因的可溶性表达, 并且表达产物的活性良好。    相似文献   
224.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诱导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淋巴细胞cDNA文库。用DNAMAN5.2.2软件对560条高质量的ESTs进行聚类,共获得239个Unigenes。与GenBank进行BLASTx和BLASTn同源比较,其中66.9%为已知功能基因,33.1%为未知功能基因,GO分类将其分为7类,包括能量和基础代谢类相关的基因为第一大类占36%,免疫相关基因占15%,其他基因占8%,信号转导类占3%,抗氧化酶和凋亡相关蛋白均为2%,核蛋白类占1%。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在溶藻弧菌诱导下可产生一系列特异基因的表达,通过对文库的分析显示,基于PCR方法建立的SSH文库为取得大量免疫相关基因的ESTs序列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25.
四川龙门山地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龙门山甘溪剖面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滨浅海相地层中赋存无脊椎动物遗迹化石,可识别出居住迹、停息迹、觅食迹3大类,鉴定为11属,包括Arenicolites,Chondrites,Cylindrichnus,Diplocraterion,Palaeophycus,Planolites,Phycodes,Rhizocorallium,Rusophycus,Skolithos和Thalassinoides。根据遗迹化石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可识别出5个遗迹组合:1)Planolites-Palaeophycus遗迹组合,主要由觅食迹组成,指示低能的砂质近滨环境;2)Rusophycus-Phycodes遗迹组合,主要是觅食迹和停息迹,形成于低能的近滨环境;3)Chondrites-Palaeophycus遗迹组合,主要是居住迹和觅食迹,反映了贫氧低能的近滨下部环境;4)Skolithos-Cylindrichnus遗迹组合,主要由居住迹组成,形成于高能的前滨环境;5)Skolithos-Diplocraterion遗迹组合,主要为居住迹和觅食迹组合,反映了低能、食物丰富的近滨上部环境。  相似文献   
226.
目的 分析地衣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Toll和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根据芽孢杆菌的使用量设置测试1组(LDG,用菌量2.0×103 CFU/mL),测试2组(HDG,用菌量1.0 × 104 CFU/mL)及未使用芽孢杆菌的对照组(CG),每7d施菌1次,实验持续24 d.每6d取样对虾肌肉和肝胰腺检测Toll基因和HSP70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对虾肝胰腺Toll基因mRNA表达量在LDG组和HDG组分别较CG组提高了410.05%和78.31%,但在肌肉中CG组的表达量则分别较LDG组和HDG组提高了31.81%和8.43%.可见,芽孢杆菌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Toll基因mRNA在对虾肝胰腺的表达,但对其在肌肉中的表达则呈一定的限制作用.在肝胰腺HSP70基因的mRNA表达量,HDG组显著高于CG组和LDG组(P<0.05),CG组和LDG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肌肉中LDG组和HDG组的HSP70基因mRNA表达分别较CG组提高了26.07%和26.46%,但实验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水体中施用芽孢杆菌104 CFU/mL和2.0×103 CFU/mL可分别提高对虾肝胰腺和肌肉HSP70基因的mRNA表达量.  相似文献   
227.
金永东  卢进  陈萍  李晓  梅开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2):4295-4297,4312
目的:观察GEMOX方案联合干扰素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均采用GEMOX方案联合干扰素进行化疗及生物治疗,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21天为一个周期。干扰素600 MIU ih QOD,连用6周。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的GEMOX方案联合干扰素治疗,疾病控制率为65.63%,部分缓解率15.63%,疾病稳定率50%。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神经毒性,经治疗均恢复。结论:GEMOX方案联合干扰素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可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28.
利用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 研究蔗糖输入条件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系统中水体与絮团的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 输入蔗糖能显著改变对虾养殖系统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 促进水体中纤毛虫和轮虫的生长, 对水体绿藻的过度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Mantel分析发现, 在第28天时, 蔗糖添加以及系统中的溶解氧、亚硝酸盐和磷酸盐对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有显著影响。利用共线性网络分析表明碳氮比的增加可以增强水体和絮团中不等鞭毛类、纤毛虫和轮虫的相互作用, 对养殖体系中藻类的过度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揭示了在蔗糖输入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及絮团和水体微生物相互作用特征, 为生物絮团技术持续稳定的应用于对虾养殖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29.
目的:探讨热疗对化疗诱导的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吉西他滨(0,5,10,20,30wM)作用于SW1990细胞不同时间(24,48,72小时)及30μM吉西他滨作用24h联合热疗43℃1h,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E-cadherin蛋白和剪切的Notchl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吉西他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明显抑制SW1990细胞的增殖(P〈0.05),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吉西他滨作用前24h给予43℃1h热疗预处理可显著增强吉西他滨对SW1990细胞的抑制作用(P〈0.05)②吉西他滨作用SW1990细胞24小时后,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形态变大,细胞呈梭形,且细胞间连接减少;而热疗预处理的联合能够逆转此种形态学变化。③吉西他滨作用24小时后,细胞内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下调、CleavedNotchl的蛋白表达上调,热疗预处理可明显上调吉西他滨诱导的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并下调CleavedNotchl蛋白表达的上调。结论:热疗预处理显著逆转吉西他滨所诱导的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细胞的EMT现象,其机制可能与Notc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30.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以及吉西他滨与紫杉醇联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收集65例女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吉西他滨与顺铂(GP方案组)、吉西他滨与紫杉醇(GT方案组)联合进行治疗。GP方案组患者有30例,第1天、第8天用吉西他滨800mg~1000mg/m2溶于0.9%的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第1天~第3天,21天重复用顺铂30mg/m2溶于0.9%的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GT方案组患者有35例,吉西他滨的使用方法与GP方案组相同,第2天,21重复用紫杉醇135mg/m2溶于0.9%的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对化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对症处理。结果 :GP方案组化疗有效率为46.67%,疾病控制率为70.00%;GT方案组化疗有效率为42.86%,疾病控制率为68.5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T组脱发的发生率为62.86%,明显高于GP组的10.00%(P0.001),其他不良反应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方案和GT方案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复方转移性乳腺的一种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