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The digestive tra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gestion and the acquisition of food energy.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abiotic environments on digestive tract morphology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evolution of digestive tract across different environments. Here, we investigated altitudinal variation in digestive tract length in the Yunnan Pond Frog (Pelophylaxpleuraden) across five populations ranging from 1413 m to 1935 m a.s.1, in Ningn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in western China. Frogs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breeding season, from 1-5 June 2012. 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females had longer digestive tract and relative digestive tract (i.e. digestive tract length / body size) lengths in com- parison to males, on average, b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Digestive tract and relative digestive tract length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suggesting that a higher proportion of indigestible ma- terials may be consumed at high-altitude sites and result in a relative increase in digestive tract dimensions.  相似文献   
132.
小檗属和十大功劳属是小檗科内2个近缘属,Laferrière在1997年将十大功劳属的种及种下类群转移至小檗属中,由此也产生了许多新组合。其中,产于中国贵州的新组合Berberis bodinieri(Gagnep.)Laferr.(小果十大功劳)却是一个不合法的晚出同名,因为Léveillé 在1911年描述产于中国云南的1个小檗属新种时,已经发表了滇小檗(新拟)B.bodinieri Lév.,并且有关中国及世界小檗属的主要研究专著至今都未收录该种。因此,该文提出了新名称Berberis qianensis X.H.Li nom.nov.,以代替晚出同名B.bodinieri(Gagnep.)Laferr.,同时也对B.bodinieri Lév.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3.
重新建立滇虫脩属Dianphasma Chen & He, 1997 rev. stat. 为1有效属,并记载1新种:陈氏滇虫脩Dianphasma cheni sp. nov.,重新记述了滇虫脩属的特征,提供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4.
基于景观遗传学的滇金丝猴栖息地连接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亚东  李丽  李迪强  吴巩胜  周跃  吕玺喜 《生态学报》2011,31(20):5886-5893
结合景观遗传学,应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对物种栖息地进行连接度分析,能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更加真实准确及可实践操作的指导。选取滇金丝猴这一珍稀濒危物种,结合景观遗传学,应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对其栖息地进行了连接度和潜在扩散廊道分析。并且通过连接度的分析和制图绘制出了更为准确的种群间潜在扩散廊道,确定了受人工障碍影响的廊道及敏感区域。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5个亚群中,仅S3亚群内的5个猴群保持着较好的连接度,总体来说,各亚群内的连接度相对于各亚群间连接度保持的较好。除S3亚群中猴群间的潜在扩散廊道较为理想外,其余种群间的潜在扩散廊道均受人工斑块的影响,多数廊道被人工障碍阻断,或面临即将被阻断的情况,对于滇金丝猴的扩散交流影响较大。敏感区域多集中在中南部的3个亚群间,这些敏感区域应作为景观恢复及保护区规划的重要优先区域。  相似文献   
135.
多花黄精五个居群叶片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叶表皮离析法和电镜扫描技术,对多花黄精五个居群的叶片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观察发现:多花黄精五个居群的叶肉细胞中均具有内含针晶束的异细胞,叶表皮细胞为长方形、不规则形或椭圆形,垂周壁一般为平直和弧形;有的居群下表皮有单细胞表皮毛分布。在扫描电镜下,角质层纹饰多为鳞片状。结果表明叶表皮特征,如:气孔器大小、气孔器指数、气孔器密度、气孔器分布特征、角质层纹饰及表皮毛的分布等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同种不同居群间有一定差异,而叶肉的构成、内含物(如针晶束)、气孔器类型、表皮细胞形状等具有种间稳定性,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6.
黄精中阿维菌素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中草药黄精中阿维菌素残留量.以丙酮为提取溶剂,经酸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用紫外检测器(UVD)在245 nm处进行检测,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85∶15),流速为1 mL/min.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质量浓度为0.01~200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添加回收率为87.74%~103.47%,变异系数为1.73%~4.43%,检出限为0.01 mg/kg.符合阿维菌素残留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37.
滇产粗根荨麻水提取部分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滇产粗根荨麻水提取部分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用佐剂性大鼠关节炎模型观察不同剂量滇产粗根荨麻水提取部分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肿胀及关节炎指数改变的影响。滇产粗根荨麻水提取部分(400、200mg/kg)能明显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足肿胀并能降低其关节炎指数。滇产粗根荨麻水提取部分具有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8.
探究接种不同解有机磷细菌后滇重楼根茎、须根及根际土壤中重金属残留量的变化规律,为滇重楼人工种植过程中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通过室内盆栽接种试验,研究了在灭菌土壤接种不同解有机磷细菌对滇重楼根茎、须根及根际土壤中汞(Hg)、镉(Cd)、铅(Pb)、铬(Cr)、砷(As)5种重金属残留量的影响。与对照组(CK组)相比,接种不同解有机磷细菌对滇重楼根茎及须根中5种重金属残留量影响各不相同,对重金属Pb的修复效果最明显,其中三种菌(Bacillus mycoides、B.wiedmannii、B.proteolyticus)混合处理组(S7组)对滇重楼重金属的修复效果最佳。此外,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表明,除B.mycoides处理组的土壤存在污染风险以外,其余处理组均达到清洁水平。同时,5种重金属元素在滇重楼根茎和须根中的富集能力各不相同,富集系数最大为Cd,最小为Cr, S7组滇重楼根茎中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滇重楼根茎和须根中的Hg和Pb元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61、0.811。综上,接种解有机磷细菌能够有效降低滇重楼根茎及须根中Hg、Pb和Cr元素的含量,其中S7组接种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9.
SAUR(small auxin up RNA)作为植物主要生长素诱导基因之一,其在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方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该研究以滇水金凤(Impatiens uliginosa Franch.)为材料,采用RT-PCR等技术克隆SAUR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成功获得6个SAUR基因,其cDNA序列全长分别为351、534、396、333、309和411 bp,分别编码116、177、131、110、102和136个氨基酸。(2)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除SAUR3为稳定蛋白外,其余5个均为不稳定蛋白;除SAUR5为疏水性蛋白外,其余均为亲水性蛋白;所有蛋白均为非分泌蛋白;6个SAU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比对有较高的相似性,并具有一定的种属保守特征;推测SAUR4和SAUR5为旁系同缘,同时SAUR1、SAUR2、SAUR3和SAUR6为直系同缘。(3)RT-PCR分析发现,随着滇水金凤花的开放,6个SAUR基因表达量在花发育不同时期的檐部中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始花期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盛花期,花苞期相对表达量均最低;各基因在花距的檐部和距部存在很大差异,其中SAUR3基因在2个部位均有非常高的表达;SAUR4、SAUR5和SAUR6基因在滇水金凤花距的基部和檐部具有相对高的表达,而其余3个SAUR基因在花距的尖部和弯部表达不明显。该研究结果为凤仙花属植物花距的生长发育调控机理、花型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0.
以金黄花滇百合(Lilium bakerianum var. aureum)的鳞片为外植体, 探讨不同部位外植体和不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鳞片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16-BA+0.1 mg∙L -1NAA+30 g∙L -1蔗糖; 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 -16-BA+0.1 mg∙L -1NAA+30 g∙L -1蔗糖; 不定芽诱导小鳞茎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1NAA+30 g∙L -1蔗糖; 小鳞茎膨大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0.01 mg∙L -1NAA+60 g∙L -1蔗糖。该研究为金黄花滇百合种质资源保护和快速繁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