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1.
小鲵家族     
提到小鲵,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大鲵。大鲵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大鲵",是现存的两栖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一般长约60-70厘米,体重5-6公斤,最大个体长达1.8米,重达30公斤。由于大鲵的叫声像婴儿的啼哭声,因此又名"娃娃鱼"。大鲵生活在水质清澈、低温和幽暗的溪流或溶洞中,  相似文献   
9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5种沙门氏菌的快速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沙门氏菌属内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亚利桑那沙门氏菌、波斯坦沙门氏菌5种菌的傅立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数据库及FT-IR分类鉴定方法.[方法]应用FT-IR技术对5种沙门氏菌进行指纹图谱数据采集,应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光谱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5种沙门氏菌的标准FT-IR光谱数据库,用于FT-IR技术对5种可疑目标沙门氏菌进行鉴定;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分级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两种聚类分析模型,均可成功将5种沙门氏菌进行区分.[结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简便、快速、易操作,结果重现性好,是一种区分5种沙门氏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3.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保证手术质量的一项基本的医疗制度。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再造新型的电子手术分级管理模式,通过制订手术分级目录,明确手术医师准入权限及考核,对于加强手术分级管理、控制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采用极性不同的6种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和水)、按索氏提取法逐级萃取破壁灵芝孢子粉,并同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各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GC/MS共鉴定出101种化合物,其中酸类10种、酯类40种、醇类7种、酮类6种、酚类2种、烃类18种、甾类9种和杂原子化合物9种;UPLC-Q-TOF/MS共推断出40种化合物,其中倍半萜类1种、二萜类1种、三萜类9种、生物碱类4种、酰胺类7种、有机酸类9种以及其他化合物9种。两种测定方法间共有化合物仅1种,仅存在于5种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和甲醇)萃取物之一的化合物共105种,2种或2种以上萃取物共有的化合物共31种,实验方法较好地实现了样品中化合物组分的充分分离,扩大了可检测化合物的范围。研究结果为灵芝孢子粉中化学成分的系统分析与鉴定、及灵芝孢子粉的化合物谱图库的完善提供了基础资料,为相关药理、药效分析及灵芝的药用模式真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在东北林业大学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帽儿山实验林场,对3种类型低级溪流中水生昆虫进行采集、鉴定,分析水生昆虫群落组成、季节优势集中性和取食功能群,并应用指示生物法、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群落相似性系数和BI指数对溪流水质进行生物评价。共采集到水生昆虫4907个,分别隶属于8目38科,其中,毛翅目、蜉蝣目、横翅目和双翅目为四大优势类群,个体数量占水生昆虫总数量的91.13%。原始林溪流中水生昆虫个体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8.98%,次生林溪流次之,农田溪流最少。次生林溪流水生昆虫物种多样性要高于原始林和农田溪流,且其各种取食功能群比例较均衡。齿角石蛾科、鳞石蛾科、新蜉科和黑横科昆虫可以作为溪流清洁水质的指示生物。水生昆虫季节优势集中性与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结果之间具有相关性,即随溪流水质污染程度的加重,水生昆虫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减少。群落相似性系数的分析表明,原始林溪流和次生林溪流水质对水生昆虫的群落组成没有影响,农田溪流则产生中等影响。生物指数(BI)评价结果显示除了农田溪流10月的水质为轻污染外,其余时间3种溪流的水质都能达到清洁标准以上。  相似文献   
96.
森林源头溪流是联系水陆生境的重要纽带,其非木质残体(凋落叶和<1 cm的小枝)所储存的钙、镁等养分动态直接或间接调控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迁移等生态过程。本研究以福建三明闽江流域上游集水区森林一条典型源头溪流为对象,于2021年雨季(3—8月)监测了该溪流中非木质残体钙和镁储量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 降雨季节该溪流单位面积非木质残体钙、镁总储量分别为178.1~890.5 mg·m-2、13.8~61.6 mg·m-2。雨季溪流单位面积的非木质残体钙、镁储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变化,整体上表现为降低趋势,在各河段整体上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溪流源头的储量显著高于其他河段。非木质残体钙、镁储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溪流碱度、温度、溶解氧的增加而显著减少。河岸米槠林与针阔混交林等植被类型变化及有无支流汇入对非木质残体钙、镁储量没有显著影响。降雨季节森林源头溪流非木质残体的钙、镁总储量随时间推移整体上减少,主要受到降雨和溪流特征的共同调控。  相似文献   
97.
对10株灵芝菌株发酵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胞外粗多糖得率及其多糖含量和单糖组成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10株菌株的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不同菌株胞内多糖含量和胞外粗多糖得率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在培养至7d时,G0023和G0160菌株胞外粗多糖得率均较高,分别为3.02g/L和3.14g/L,其多糖含量分别达到了84.11%和91.03%,可作为发酵高产胞外多糖的优良菌株。分级醇沉胞外多糖分析结果表明,各菌株胞外液20%乙醇沉淀所得20E组分的得率和多糖含量均高于50%乙醇沉淀所得的50E组分,说明胞外液中主要以大分子量多糖为主。20E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含有少量木糖和甘露糖;50E主要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含有少量木糖和半乳糖。胞外液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菌株胞外液均呈现剪切变稀非牛顿流体特性,其表观粘度大小与菌株对应20E组分的得率及多糖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8.
张杰  王超然  姚婷 《菌物学报》2019,38(4):545-559
环链棒束孢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且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相关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发酵条件、生物学特性及杀虫毒力的研究,对该菌发酵液中的化学物质研究甚少。本文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对环链棒束孢发酵液进行分级萃取,借助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鉴定分析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萃余物中的化学物质组成。共鉴定69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酚类、酯类、烷烃、烯烃、卤代烃和酮类非极性/弱极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等,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角鲨烯、环戊烯丙菊酯物质、瓜叶菊素Ⅰ等物质具有特殊的作用。发酵液提取物中还含有多种小分子化学物质,应结合多种色谱分离手段和波普学手段对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为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广泛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9.
金针菇是著名的食、药两用真菌。以45份金针菇品种为试验材料,对21个性状进行分级与评价,对12个数量性状进行分级,并对其中10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2个数量性状的不同测量部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均适合作为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性状,12个数量性状可分别划分为3–5级;10个数量性状至少与1个其他数量性状显著相关;菌柄由上往下逐渐变粗,不同品种变粗程度略有差异,测量菌柄直径时要求测量菌柄上部1/3处;子实体数量由下往上逐渐减少,不同品种减少程度略有差异,测量子实体数量时要求测量单瓶中长度在基部1/3以上的子实体个数;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支持将"菌落:表面色素"、"菌盖:纵切面形状"和"菌盖:表面颜色"作为分组性状。  相似文献   
100.
为更好对杜仲种质资源果实进行评价及描述,丰富数量化、规范化的杜仲种质资源描述系统。本研究以331份杜仲种质资源为材料,对杜仲果实18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显示:杜仲果实数量性状变异较为丰富,硬脂酸变异系数最大,为17.88%,其次是种仁大小指数(17.17%),亚麻酸变异系数最小,为4.64%。经K-S检验,除种仁横径和种仁大小指数Sig值小于0.05外,其余性状均大于0.05,符合正态分布。种仁横径和种仁大小指数呈偏态分布,去除拖尾部分,也近似看作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统一用(X-1.2818S)、(X-0.5246S)、(X+0.5246S)、(X+1.2818S)4个点分为5级,使1~5级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概率分级指标体系,对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评价、利用及良种选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为我国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化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