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18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摘要 目的:基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最优临床指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s Model),预测卵巢癌患者结直肠转移情况,以期在降低诊断成本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进行结直肠转移风险预估,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01例确诊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等临床常用血液指标进行分析,其中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收集的附属肿瘤医院病例资料做建模组(534例), 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所收集的附属一院及附属二院病例资料做外部验证组(267例)。利用Medcalc V15.2.0.0软件计算建模组534例卵巢癌患者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肿瘤标记物、凝血象等临床指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筛选出结直肠转移相关指标;Graphpad Prism V6.0软件计算结直肠转移相关指标共线性,进一步获得结直肠转移相关优势指标来构建ANN模型,并用最优ANN模型对267例外部验证组卵巢癌患者结直肠转移进行预测,验证其能效。结果:血液学指标AUC结果显示CA-125和血清前蛋白(Prealbumin, PA)AUC值分别为0.68、0.67(P均<0.0001),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优势参数,纳入CA125、PA建立ANN I模型AUC值为0.716(P<0.0001),其对卵巢癌结直肠转移预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9.81%、62.50%。在ANNI模型基础上进而结合术中卵巢癌发生偏侧性(单侧卵巢受累或双侧卵巢受累)、有无腹水情况所建立ANN II模型AUC值为0.745(P<0.0001),其对卵巢癌结直肠转移预测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65.38%、78.24%。结论:1).卵巢癌伴结直肠转移患者其血清CA-125升高更明显,PA降低更明显。伴有腹水及双侧卵巢受累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更易出现结直肠转移。2).根据卵巢癌患者治疗前CA-125、PA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 I及在ANNI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卵巢癌偏侧性及腹水情况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 II,其二者对上皮性卵巢癌结直肠转移有一定预测能效,且预测性能较单独的CA-125及PA更为理想,为上皮性卵巢癌结直肠转移临床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CD15 mRNA和nm23H1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评估结直肠癌预后指标.应用催化信号放大-原位杂交技术,研究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15和nm23H1的mRNA表达,并结合随访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在结直肠癌中CD15和nm23H1的mRNA阳性表达分别为84.4%和66.7%.CD15mRNA高表达及nm23H1mRNA低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状况密切相关.提示CD15和nm23H1的mRNA表达均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和客观评估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3.
中国结缕草属植物( Zoysia spp.)地上部分形态类型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结缕草属 (ZoysiaWilld .)植物地上部分 18个形态性状的的聚类分析 ,将产于中国的 78份结缕草种质划分为 6组 ,结缕草 (Z .japonicaSteud .)和中华结缕草 (Z .sinicaHance)具有较典型的特征而各自成组 ,细叶结缕草(Z .tenuifoliaWilld .)和沟叶结缕草〔Z .matrella (L .)Merr.〕为一组、大穗结缕草 (Z .macrostachyaFranch .)和长花结缕草 (Z .sinicavar.nipponicaOhwi)为一组 ,另有两组为比较独特的类型。结缕草属植物叶表面被毛、叶长、叶宽等营养性状和生殖枝高度、小穗密度、小穗数量等生殖性状都有较大的变异 ,变异系数 13.75 %~ 5 8.74 % ,其中中华结缕草内部存在更大的变异 ,表明在中华结缕草种内选育更加容易获得优良种质或品种。主成分分析表明 ,小穗数、小穗长、小穗密度、小穗长宽比以及叶片宽度和叶片被毛发达情况是结缕草属形态分类的重要依据 ,其中叶片被毛发达情况可以作为区分结缕草和中华结缕草的简单依据 ;而生殖枝高度、穗长、叶长、花序柄长度 (1)和叶长宽比可作为研究结缕草属下种内分异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分布于我国的结缕草属(ZoysiaWilld.)54份种质地下部分特点的研究,发现其地下茎分布都在15cm土层内,其中大部分在5cm深度的土层范围内(97.23%),很少达到15cm(0.29%);不定根一般可分布到40cm左右,但表层15cm内分布了不定根总量的81.62%,其下的25cm土层中分布的不定根只占不定根总量的18.38%。地下茎在10~15cm、不定根在30~40cm土层中各性状的变异都比较显著。相关分析表明,随着纬度的升高,地下茎在较深的土层(5~15cm)中分布密度有增加的趋势,而伴随着纬度升高不定根分布密度趋小。根据地下茎和不定根分布的特点,可将我国结缕草属植物地下部分划分为3大类型,即浅茎密根型、中茎密根型和深茎浅根型。  相似文献   
105.
溃疡性结肠炎的微生物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chronic nonspecific ulcerative colitis)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疾病 ,病情轻重不等 ,多反复发作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多见于青壮年 ,亦可见于儿童或中年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涉及免疫异常 ,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 ,和变态反应及遗传、感染、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神经内分泌肽等因素有关 ,尤其是在微生物学研究方面 ,近几年取得的成绩非常喜人。现就有关 UC微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1 微生物学研究现状1.1 细菌学  U…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原状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离方法提取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测定其有机碳及重金属元素Pb、Cd的含量,研究了退化红壤在植被恢复下表层(0~10cm和10~20cm)土壤颗粒中有机碳与重金属分布及其关系.这些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和重金属元素Pb、Cd的含量范围分别介于7.5~15g/kg,11~20mg/kg和20~70μg/kg,且粒组间有显著差异.尽管所测组分的含量以<0.002mm粒组中最高,但2~0.25mm的粒组占其总量的50%左右,其次约20%存在于0.25~0.02mm粒组中.以土壤粒组中分量而言,有机碳和所测的重金属元素间有密切的依存关系.与荒地相比,植被恢复措施降低了各土层2~0.25mm粒组中Pb的含量和分量,但提高了0~10cm土层Cd的含量和分量.在所研究的几种处理中,玉米-包菜处理显著地促进了有机碳和重金属在各颗粒粒组中的均衡分布.因此,退化红壤植被恢复措施改变了上壤颗粒中有机碳和重金属的分布,因而可能影响着土壤环境中有机碳和重金属的形态及其活性.对于这些措施下土壤环境中有机碳和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7.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Ⅲ型纤维连接蛋白4(LRFN4)、高迁移率族蛋白B2(HMGB2)、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9(MAGE-A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LRFN4、HMGB2、MAGE-A9表达情况。分析LRFN4、HMGB2、MAGE-A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LRFN4、HMGB2、MAGE-A9表达对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LRFN4、HMGB2、MAGE-A9表达阳性率上调(P<0.05)。LRFN4、HMGB2、MAGE-A9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LRFN4、HMGB2、MAGE-A9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低于LRFN4、HMGB2、MAGE-A9阴性表达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LRFN4、HMGB2、MAGE-A9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LRFN4、HMGB2、MAGE-A9表达阳性率上调,并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和患者的预后有关,检测LRFN4、HMGB2、MAGE-A9表达情况有助于患者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IGF-Ⅱ、IGF-l R以及IGFBP-3等的阳性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5例结直肠癌、33例炎性息肉、40例腺瘤以及35例正常肠粘膜组织予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IGF-Ⅱ、IGF-l R以及IGFBP-3检测,并统计结直肠腺瘤不同组织类型和结直肠癌不同Dukes分期的阳性表达差异。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IGF-Ⅱ、IGF-l R以及IGFBP-3表达均呈高阳性率,并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直肠腺瘤管状、混合型、绒毛状等不同组织类型IGF-Ⅱ、IGF-l R以及IGFBP-3表达阳性率呈逐渐增高趋势,绒毛状腺瘤显著高于其他两型(P0.05)。45例结直肠癌中,Dukes分期A、B两期显著低于C期和D期,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IGF-Ⅱ、IGF-l R以及IGFBP-3可能在结直肠腺瘤发生、发展及进展为结直肠癌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艰难梭菌感染与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肠道肿瘤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34例大肠癌患者、52例大肠腺瘤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的粪便标本及临床资料,对粪便标本进行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分析大肠癌及大肠腺瘤与艰难梭菌感染的相关性。同时分析艰难梭菌感染与大肠癌临床特征及部分样本免疫组化(Her-2、P53、CDX2、CD56及Ki-67)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1)结直肠癌组检出13例艰难梭菌感染者(9.70%),大肠腺瘤组检出2例艰难梭菌感染者(3.85%),对照组未检出艰难梭菌感染者。结直肠癌组艰难梭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及对照组(χ~2=11.0953,P0.05)。(2)艰难梭菌感染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具有相关性,其中Ⅰ、Ⅱ期共检出1例感染者(1.9%),Ⅲ、Ⅳ期共检出12例感染者(14.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63,P0.05)。艰难梭菌感染与结直肠癌大体位置、大体形态、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3)CDX2的表达与艰难梭菌感染具有相关性,CDX2阴性结直肠癌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明显高于CDX2阳性患者(20.8%vs 2.8%,χ~2=8.5224,P0.05);艰难梭菌感染与Her-2、P53、CD56及Ki-67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艰难梭菌感染与大肠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特别是与大肠癌病理分期及CDX2表达存在相关性。艰难梭菌感染与大肠腺瘤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索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患者228例。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分成高NLR(>2.52)组和低NLR(≤2.52)组,分析比较其预后情况。结果术前高NLR组和低NLR组患者在性别、肿瘤形态、TNM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分化程度,肠周淋巴转移,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表明,相较于低NLR组,高NLR组肿瘤复发转移率以及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NLR升高提示肿瘤分化差、转移早且与患者肿瘤复发以及生存预后密切相关,NLR>2.52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