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用具提莫菲维小麦细胞质的六倍体小黑麦的3个不育系和3个恢复系作为亲本,进行3×3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所组配的F1代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除千粒重外,其余性状出现正向超亲优势的组合较少,多数呈低亲或中亲遗传,且各组合间的差异比较显著。配合力分析表明,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方差均达到了显著水平,F1各性状均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从总体上看,不育系A1、A2及恢复系R1、R2的一般配合力良好,其配制的组合优势较强,具一定的利用价值。对一般配合力与亲本表型值进行了相关分析,二者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2.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籼型雄性不育保持系龙特甫B中,获得30个PCR检测为阳性的转基因植株,其中,28个为Southern检测阳性.T1种子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有21个转基因植株比龙特甫B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3%-13%,并在部分转基因植株的种子中观察到蜡质状籽粒;对6个转基因植株进行了不同世代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在L3和L5的T4代中,选择到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15.9%和8.4%的纯合株系,经凝胶电泳测定,Wx蛋白量明显降低,并与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表现一致.以L3-1-1-1(15,9%)和L5-8-2-1(8.4%)纯合株系为亲本,分别与龙特甫A进行成对杂交和回交,并测定了F1和B1F1种子直链淀粉含量,以L3-1-1-1作亲本的F1为21.4%,B1F1为17.1%;以L5-8-2-1作亲本的F1为13.6%,B1F1为9.3%,结果表明在不育系的转育过程中,以中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转基因纯合株系为亲本,能有效降低F1和B1F1的种子直链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83.
水稻不育系安农S-1育性转换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自然环境和高温温室内对安农S-1的不同部位进行高温、低温诱导处理,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的温度敏感时期和诱导部位进行了研究。总共进行了8种处理,结果表明:安农S-1的育性转换时期是从花粉母细胞形成到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之前。在育性转换时期,处于高温的条件下,根部低温处理不能诱导安农S-1可育,穗部低温处理可以使安农S-1保持可育,可见安农S-1的温度敏感部位在幼穗。aprz基因和育性相关,用RT-PCR方法研究了aprt基因在安农S-1不同部位和不同温度环境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幼穗中aprt基因的表达在高温环境中被大幅度下调,而在叶中和根中的变化比较小,这说明幼穗对温度最敏感,从侧面验证了引起安农S-1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部位是在幼穗。  相似文献   
84.
白菜小孢子发育相关基因BcMF3的分离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永勤  余小林  曹家树 《遗传学报》2004,31(11):1302-1308
利用cDNA-AFLP技术对‘矮脚黄’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var.communis Tsen et Lee cv,Aijiaohuang)雄性不育两系不育株系与可育株系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以A18和T16引物为引物对在可育的中蕾和大蕾中筛选出一条474bp特异表达的差异条带BA18-T16,配合RACE方法扩增了该片段的3’和5’末端,获得了该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BcMF3。BcMF3全长2082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755bp,编码58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cMF3基因与油菜、大白菜和拟南芥的花药特异表达果胶甲酯酶(PME)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由此推定,BcMF3基因为白菜花药特异表达的果胶甲酯酶基因。  相似文献   
85.
86.
陈利萍  张明方等 《植物生理学报》2001,27(5):437-440,T001
利用茎用芥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原生质体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并研究了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结果表明,子叶是茎用芥菜原生质体培养最佳的外植体,10d苗龄的子叶原生质体在改良MS培养基上培养3d后发生第1次细胞分裂,6d后发生第2次分裂,3周后形成细胞团,5周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培养基中减少NAA或2,4-D都会降低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在含一定浓度的NAA(0.25mg/L)和2,4-D(0.25mg/L)培养基上诱导的愈伤组织地致密且有光泽,芽的分化能力高;在MS+BA 1mg/L NAA0.2mg/L的培养基上芽分化频率高达近29%,再生芽1/2MS+NAA0.1mg/L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87.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K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雄性不育恢复系LK783的主效恢复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以K冀5418A//911289/LK783三交F1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极端可育株分别建立保持池和恢复池,利用418个RAPD和33个ISSR引物对两池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RAPD引物OPK18和ISSR引物UBC-845在两池间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差异,在分离群体上的验证结果表明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与两个引物的扩增位点有连锁关系,在染色体上位于两个引物的扩增位点之间,与OPK18450的遗传距离为(15.07±6.28)cM (centiMorgan),与UBC-845800的遗传距离为(8.20±4.85)cM.这两个引物可应用于对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最后,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和双端体系进一步将UBC-845800定位于1BS, 表明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也位于1BS.  相似文献   
88.
在三系杂交水稻生产中,不育系的细胞质对杂种一代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效应。同一种不育细胞质对不同性状的效应是不同的;不同的不育细胞质对同一性状的效应也存在着差异;且对大多数性状表现为负向效应。可通过扩大不育细胞质源以选用优质细胞质或选用强优恢复系来减少或消除其负效应,培育同核异质的多胞质不育系来适应杂交水稻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89.
紫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叶片全蛋白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魏磊  丁毅  胡耀军  余金洪 《遗传学报》2002,29(8):T001-T002
通过对几种不育系叶片全蛋白双向电泳图谱分析证明;紫稻不育系具有不同于野败型,红莲型和马协型不育系的蛋白图谱,说明其可能是一种新的细胞质质源,同时,紫稻不育系与保持系蛋白图谱之间在三叶期和分蘖期时差异均不明显,但各材料本身蛋白图谱在两个不同时期之间差异很大,不育系与保持系图谱表现出的蛋白质(多肽)的差异,可能与不育系雄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90.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研究进展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综述了文冠果 (XanthocerassorbifoliaBunge .)的落花落果、雄性不育、遗传变异、快繁及药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造成文冠果“千花一果”的生理原因可能在于树体营养不足 ;导致雄性不育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花药难以开裂散粉 ,其次才是花粉败育 ;文冠果花瓣等突变体的发现及体细胞胚培养成功 ,为优选、快繁新品种及研究木本植物的各个器官的形态建成分子机理等提供了条件 ,但文冠果的资源在逐年减少 ,有待尽快加以保护和利用 ;文冠果的药用价值尚有待国内深入系统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