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0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背景】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带来的强风和降水,会给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短暂和持久的影响。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台风对水生微生物群落和抗生素耐药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影响。【目的】对台风前后城市淡水水域的微生物群落和抗性基因组成进行研究分析,更好地认识极端天气对淡水生态系统的干扰。【方法】在台风前后从4个地点采集了水样,通过宏基因组分析,检测了台风利奇马对温州休闲水域微生物群落和抗性基因的影响。除水生微生物群落和抗性基因外,还分析了每个采样点的物理、化学参数,包括温度、pH、溶解氧、叶绿素a、可溶性活性磷、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铵。【结果】台风登陆后,大多数地点的pH、溶解氧和叶绿素a都有所增加。然而,台风对九山湖的影响要弱于对三垟湿地的影响。台风登陆后,变形菌门、蓝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下降。在属水平上,栖湖菌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在所有的环境因子中,铵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另外,在所有样本中均检测到35个机会性致病菌类群。台风后,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对丰度增加。ARGs显示了空间(采样点间)和时间(台风前后)的变化。冗余分析表明,水总无机氮是影响抗性基因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这些发现为极端天气(如台风)如何影响淡水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和抗性基因提供了新的见解。台风登陆增加了城市淡水系统的公共安全风险,因此,检验检疫方法和手段应该前移,加强对环境健康安全的评价和分析,这将有助于减轻抗生素耐药性和致病菌扩散的风险。  相似文献   
72.
水产养殖不同物种对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水产养殖中养殖不同物种对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的影响,以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PC)和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 PS)的水体和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并结合环境因子,探究水产养殖对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均呈现PS>PC的显著差异(P<0.05)。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显示,PC和PS区的水体和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均呈现明显差异。冗余分析(RDA)的结果表明,水体氨氮(NH~+4-N)和硝酸盐氮(NO~-3-N)是影响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碳(OC)均对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P<0.05)。PC和PS区中的细菌隶属于34门、114纲、258目、504科和955属,水体中共筛选出了11个优势菌门(相对丰度>0.5%),沉积物中筛选出了13个。2个养殖区域的水体样品中共筛选出了15个优势(...  相似文献   
73.
74.
贻贝养殖海域表底层的鱼类组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贻贝养殖生境表底层水体的鱼类组成差异,利用2013年11月和2014年2月在枸杞岛贻贝养殖海域采集的鱼类数据,采用多样性和相对渔获率指标结合聚类和排序方法,对表底层的鱼类组成、多样性、密度以及群落格局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鲻(Mugil cephalus)和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为秋冬季贻贝养殖区表层水体的优势鱼类,而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和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分别为底层水体秋季和冬季的优势种;其中小黄鱼在养殖区的表底层皆有较大数量的分布;渔获率上,两季皆呈现表层高于底层的特征,除冬季的丰度渔获率外,其余皆有显著差异;鱼类在养殖区表层水体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皆高于底层;多元分析显示,无论秋冬,表底层的鱼类群落格局皆有显著差异。可见,贻贝养殖设施相当于规模庞大的浮鱼礁系统,在泥质海域建设海洋牧场时,可结合类似浮体结构以增加海域立体养护能力;另一方面,可在养殖区底部增设人工鱼礁,以进一步发挥其海洋牧场效应。  相似文献   
75.
2013年4月—2014年1月,分季度对漓江上游干流及其4条支流(小溶江、川江、陆洞河和黄柏江)进行了4次鱼类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共采集淡水鱼类72种,隶属于4目15科51属。以鲤形目为主,分别占总物种数和总个体数的62.50%和79.78%;鲤科占优势,占总个体数的51.99%;研究区域内以宽鳍鱲Zacco platypus、方氏品唇鳅Pseudogastromyzon fangi、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为优势种,分别占总个体数的26.76%、11.92%、10.50%;多样性结果显示:夏季鱼类多样性(Margalef物种丰富度D_(ma),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e,Pielou均匀度指数Je)高于春季和冬季,秋季最低;漓江上游干流多样性高于其他4条支流,黄柏江优势种最明显(Simpson优势度指数λ最高),多样性最低。  相似文献   
76.
2008年8月底到10月初,用现场稀释法对虾塘中≤200 μm、≤100 μm和≤20 μm 3个粒级的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进行了研究。共进行了三次培养实验,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0.0834~0.4498 d-1,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为0.1212~0.2998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对浮游植物生长率比值(g:k)为0.4271~3.4901,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11.41%~25.90%,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为48.20%~314.69%。≤20 μm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对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占微型浮游动物(≤200 μm)的相关比例范围为73.85%~97.69%、76.67%~97.91%、78.87%~98.59%。这表明≤20 μm微型浮游动物比≥20 μm的微型浮游动物在对虾养殖中后期虾塘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象山港不同养殖类型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于2009年2月在象山港顶部海域分别对海带、牡蛎和鱼类网箱3种不同养殖区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73种,隶属8门12纲53科,以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为主。海带养殖区优势种有5种;牡蛎养殖区有4种;网箱养殖区有9种。海带、牡蛎和网箱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132±71)个/m2、(94±91)个/m2和(210±132)个/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6.51±11.06) g/m2、(53.03±61.94) g/m2和(108.80±73.56) g/m2。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不同养殖区和不同调查站位间差异显著。Tukey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栖息密度海带养殖区与牡蛎和网箱养殖区间均无显著差异,而牡蛎与鱼类网箱养殖区间存在显著差异;生物量海带养殖区与牡蛎养殖区间无显著差异,海带养殖区和牡蛎养殖区与网箱养殖区间均显著差异。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起主要影响的环境因子有温度、盐度、总氮和总磷等,排序轴对物种-环境关系的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环境变量可以较好的解释主要类群的变化情况。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较明显扰动,而海带和牡蛎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未受扰动。  相似文献   
78.
密歇根州位于美国中西部,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北美五大湖中除安大略湖外,其余四湖都在密歇根的怀抱中,故密歇根州也有"五大湖州"之称。如今密歇根州森林茂密,草原葳蕤,湖泊溪流密布,有些让人想不到的是,密歇根的土地竟是由冰川一手雕琢而成。  相似文献   
79.
大黄鱼池塘不同混养模式生态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GM  Xu YJ  Lu HX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5):1325-1331
利用菊花江蓠、双齿围沙蚕和大黄鱼在陆基围隔中构建鱼+藻(FG)、鱼+藻+沙蚕(FGP)以及鱼+沙蚕(FP)3种复合养殖模式,以单养鱼(F)模式为对照,探讨不同模式系统的沉积物、水体环境状况、养殖效益及氮、磷元素的回收效率.结果表明:菊花江蓠主要作用于系统水体中氮和磷的净化,具藻处理中氮、磷含量均显著低于无藻处理,对于水体环境中磷的利用效率达到投入量的33.8%~34.0%;沙蚕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沉积物环境的改善,具沙蚕处理中氮、磷含量低于不具沙蚕处理,且在沉积物表层(1~2 cm)和次表层(2~4 cm)差异均显著.相对于F处理,FGP及FP处理总氮(TN)、总磷(TP)和无机磷(IP)分别下降了8.9%~9.2%、6.1%~6.3%和8.0%~8.1%.沙蚕对于沉积物中磷的回收达到投入量的7.5%~7.8%,有效减缓了磷在沉积物中的积累.FGP系统具有最佳的物质利用率及资源效益.  相似文献   
80.
为提高作为家庭观赏动物金钱龟的养殖效果,进行了鲜活饲料、水龟配合饲料及二者混合饲料养殖效果的比较研究.经过320 d实验,利用粗蛋白含量35.2%的水龟配合饲料喂养,饲料成本最低,效率显著高于鲜活饲料组和混合饲料组(P<0.05),但体重增长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从养殖成本、饲料转化率及日常管理考虑,配合饲料优于鲜活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