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复发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一种不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新诊断的患者2年内易于发生,最常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non-Hodgk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NHL-DLBCL),目前,对于初始治疗后出现中枢复发其发病机制并不清楚。microRNA(miRNA)是一类新发现的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抑制靶基因翻译或降解靶miRNA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分化、增殖、调亡等生命活动。miRNA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已证实miRNA与肿瘤的组织来源、进展、转移预后与耐药都密切相关,既可作为抑癌基因,也可作为癌基因。淋巴瘤是一种血液免疫系统肿瘤,与淋巴瘤相关的miRNA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microRNAs的功能紊乱如何导致DLBCL发生的机制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证明,但DLBCL患者中464种miRNAs显示microRNA(包括miRNA-17-92簇)预测淋巴瘤的准确率达95%,为淋巴瘤研究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Hyper-CVAD/MA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26例经系统化疗后复发或难治的DLBCL患者接受Hyper-CVAD/MA方案化疗,21-28天为1周期,连续2个周期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生存情况。结果:全组26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46.15%,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3例(11.54%),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9例(34.61%),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2-25)个月,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8.57%、14.29%。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III-IV度骨髓抑制及继发的肺部感染,其他包括胃肠道反应、口腔炎、肝功能异常等。结论:Hyper-CVAD/MA治疗复发难治DLBCL有一定的疗效,且患者可耐受,可作为二线方案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33.
本书为纪念原子弹爆炸39周年而汇编有关论文若干篇。书中回顾了1945年原子弹爆炸后,由于离子的辐射作用造成成千上万人的死亡,也给那些幸存者带来了终身痛苦和遗传物质上的损伤。了自然界存在着大量人为的或自然界  相似文献   
134.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8例B淋巴瘤和4例T淋巴瘤进行了IgHmRNA和IgM,κ,λ的检测。结果显示,8例B淋巴瘤IgHmRNA均为阳性,位于胞核周围,有的mRNA阳性反应成点状位于胞质的一侧。7例胞质中IgM,κ或λ为阳性。1例胞质内无IgM,κ或λ,但胞核内IgHmRNA阳性反应成点状分布,可能是初级RNA转录。在T淋巴瘤中,只有一例胞核内出现初级RNA转录,因为早期T淋巴瘤,也有D、J基因片段的重排  相似文献   
135.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 T细胞疗法在治疗恶性血液肿瘤中取得了喜人的进展,但目前CAR-T疗法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课题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成功开发了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技术。通过各种条件的摸索和优化,成功制备了靶向CD19的非病毒PD1定点整合型CAR-T细胞。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CAR-T细胞在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具有出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机制研究表明,该PD1定点整合CAR-T细胞具有更高比例的记忆性T细胞和更强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本研究开发的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技术为解决现有CAR-T治疗领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6.
目的:评价化疗期间,出现中重度感染后应用比阿培南抗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04例应用比阿培南的淋巴瘤合并中重度感染患者,予以比阿培南0.3-0.6g/次,静脉滴注,1/8小时或1/12小时,治疗5-16天,观察其应用比阿培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中度发热的患者31例,其中痊愈+显效28例,有效率为90.3%(28/31);治疗高热以上的患者73例,其中痊愈+显效56例,有效率为76.7%(56/73).总有效率为80.8%.其中感染发生在Ⅳ度骨髓抑制期的有52例,痊愈+显效44例,有效率为84.6%.且104例患者中,仅l例发生皮肤过敏反应,其余未观察到明确的不良反应.结论:比阿培南在治疗淋巴瘤患者合并中重度感染的应用中,为安全有效的碳青霉烯类药物.  相似文献   
137.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白血病及淋巴瘤骨髓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3例淋巴瘤,9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活检组织中XIAP的表达水平。结果:XIAP蛋白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淋巴瘤骨髓活检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积分均高于非恶性血液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IAP的表达水平与白血病及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可能与其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T cell,Treg)的改变,探讨Treg与NHL的相关性。方法:病例组(n=60)为本院收治的初诊NHL患者,对照组(n=60)为本院健康体检者,用流式细胞技术联合标记CD4、CD25检测对照组及病例组化疗前、化疗后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特点。结果:(1)病例组化疗前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病例组化疗后,CD4+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3)病例组化疗后CD4+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升高,存在机体免疫抑制,化疗可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构建重组表达小鼠MIP-1α和B7-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淋巴瘤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引物扩增获得目的基因小鼠MIP-1α和B7-1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cDNA,将目的基因与经酶切线性化的慢病毒载体进行定向连接,其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对长出的阳性克隆进行PCR鉴定和直接测序序列分析。MIP-1α和B7-1目的基因质粒转染293T细胞,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慢病毒浓缩液的滴度。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小鼠MIP-1α和B7-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实时荧光定量PCR证实MIP-1α、B7-1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滴度均达2.00E+8 TU/mL。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并包装出高滴度的小鼠MIP-1α和B7-1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为淋巴瘤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构建CD20胞外区与Igβ胞外区和人IgG1 Fc融合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中表达。方法与结果:根据已知的IgM的CH2区域和Igp胞外区序列,分别设计PCR引物并进行PCR扩增,然后用重叠PCR法扩增得到900bp的Igp-CH2序列,插入本实验室构建的pIRIS-EGFP-Fc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得到pIRIS-Igβ-CH2-Fc重组质粒,将其转染CHO-K1细胞,在G418抗性培养基中培养,荧光显微镜观察结合ELISA法筛选高表达细胞系,细胞系扩大培养后,通过亲和层析rProteinA柱纯化得到纯度融合蛋白,SDS-PAGE显示目的蛋白去糖基化后,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2×10^3。结论:得到了Igβ-CH2-Fc重链抗体样分子,并鉴定为糖蛋白;须进一步对所得蛋白的生物学活性进行检测,验证其是否能够通过胞外区蛋白定位于B细胞淋巴瘤细胞表面对B淋巴瘤细胞进行杀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