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植物组织培养中液体生根培养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体生根培养基(不加琼脂)对蚊净香草(Pelargoniumgraveolens)进行生根培养,并已应用于非洲菊的生根培养,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虫草素是蛹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癌、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理功能。蛹虫草菌液体发酵是最有希望实现高效生产虫草素的途径,但现阶段生产强度低,亟需应用发酵工程及代谢工程手段提高虫草素产量。文中对液体发酵体系中培养基组分(碳/氮源、前体物质、金属离子等)和培养条件(pH、溶氧量、光照等)对虫草素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对虫草素的分离纯化、生物合成基因簇及合成代谢途径进行了阐述,最后探讨了实现虫草素高效生产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王华东  曹文杰  张民  付振帅  刘道营  李耀胜 《生物磁学》2013,(25):4929-4931,4912
目的:早期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2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PICCO监测,并根据早期复苏目标导向(Earlygoaldirectedtherapy,EGDT)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和试验组复苏液分别为林格液和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分别于复苏开始时(Oh)、8h和24h收集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患者CO及PAWP水平均随着时间的延长下降,而CI、CVP及SVR水平均随着时间的增加上升。除对照组CI外,与开始复苏(oh)相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0、CI、CVP、SVR及PAWP与开始复苏(O小时)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CVP和SVR上升水平及PAWP下降水平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进行复苏,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研究阿魏蘑菌体形态与漆酶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玻璃珠的添加可改变发酵过程中菌体形态,漆酶产量在球状菌体条件下高于丝状、絮状菌丝:直径分布在0.2~0.4 mm范围的菌球对漆酶的合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适合的葡萄糖、玉米粉和麸皮添加量,对直径在0.2~0.4 mm范围的菌球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此外,添加惰性载体同样可以控制菌球的直径分布,但对漆酶的合成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液体负平衡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患者早期复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84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LI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患者。治疗组采用出入量负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对照组采用出入量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O_2/FiO_2)、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记录和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及28 d的病死率。结果:入院后3d、7d,治疗组的MA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ELWI、PaO_2/FiO_2则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治疗后6h,两组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24h、48h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则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缩短,MOD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维持循环稳定和保证器官灌注的前提下,液体负平衡有助于减轻感染性休克合并ALI患者的心肺损伤,促进患者早期复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背景】瓜实蝇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广泛分布在我国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了液体植物保护膜对瓜实蝇的控制效能,并初步探索了该保护膜的作用方式,以期为瓜实蝇的绿色防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方法】测定了应用保护膜后瓜实蝇的产卵、存活以及对苦瓜的为害率。【结果】保护膜显著影响了瓜实蝇产卵、存活以及选择性。随着保护膜浓度的升高,瓜实蝇的存活率和在供试苦瓜段上的产卵量逐渐下降,但300和400倍保护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当浓度达到400倍时产卵量最低,为0.33粒,死亡率最高,约为50%;室内研究发现保护膜可持续影响瓜实蝇产卵5 d;此外,通过将保护膜应用在损伤的苦瓜上,发现保护膜并没有抑制瓜实蝇产卵。在田间,研究发现苦瓜的果长影响了保护膜的应用效能,2种果长的苦瓜应用保护膜后12~14 cm苦瓜的被害率显著低于6~8 cm苦瓜的被害率。【结论与意义】400倍的植物液体保护膜是防治瓜实蝇的最佳浓度,应用时间建议每4 d一次。保护膜最合适的应用时期为果长发育至12~14 cm时,即生长后期。施用保护膜时一定均匀,且在寄主果实受到损伤时不宜喷施保护膜。  相似文献   
17.
丝状真菌是微生物发酵产品的重要表达体系,其液体深层发酵过程的典型特征是环境因素显著影响菌丝聚集,菌丝聚集影响发酵体系流变特性,进而影响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最终影响目标产物生物合成和生产效率。文中首先综述了丝状真菌形态调控的方法和策略,在此基础上针对丝状真菌菌丝生长和聚集过程的两大典型特征——顶端延伸生长和分枝生长,综述和展望了钙信号传导途径和几丁质生物合成途径对调控菌体聚集这一形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参皂苷单体定向转化的生物催化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是我国传统中药,药效显著、应用广泛。通过定向修饰与转化人参皂苷糖基可产生高抗癌活性稀有人参皂苷。传统化学法由于制备工艺极其复杂、成本过高,不能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及其酶系转化成为解决该瓶颈问题的最可行手段。有关全细胞催化、糖苷酶重组表达、固定化及其催化分子识别机制和溶剂工程的生物转化已有大量综述报道,但尚无在人参皂苷转化应用中的系统研究。文中通过对人参皂苷单体生物转化理论和应用研究最新进展的回顾,结合目前广泛采用的生物催化方法的讨论,系统梳理归纳了能够改善产物专一性、提高催化效率,且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人参皂苷单体定向转化方法。基于酶分子设计以及离子液体溶剂工程,对人参皂苷单体抗癌药物和食品、保健品市场的开发、规模化制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脂肪酶在离子液体/超临界流体体系中的结构稳定性是影响其活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分别研究了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LB)在离子液体CYPHOS IL-201/极性超临界流体CHF_3两相体系和离子液体CYPHOS IL-201/非极性超临界流体CO_2两相体系中的结构稳定性,揭示影响CALB结构稳定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超临界CHF_3中,CHF_3破坏蛋白维持α螺旋结构的氢键是蛋白结构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超临界CO_2中,CALB蛋白的结构紧密性降低,有序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稳定性下降。离子液体和两种超临界流体均形成了两相体系,蛋白处于离子液体相中,离子液体不溶于超临界流体,但超临界流体部分进入离子液体相,降低了离子液体相的黏度。其中,相比于CYPHOS IL-201/CO_2体系,CYPHOS IL-201/CHF_3体系的黏度降低多。在离子液体CYPHOS IL-201与超临界流体(CHF_3、CO_2)形成的两相体系中,离子液体CYPHOS IL-201具有保护蛋白结构的作用,使CALB蛋白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肝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癌手术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49例]和研究组(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49例)。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肝肾功能指标、应激反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输液量、围术期失血量、围术期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d、术后3d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肌酐(Cr)均升高后下降,且研究组的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开始(T1)~术毕(T4)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后升高(P<0.05),T1~T4时间点研究组HR、MA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3 d皮质醇(Cor)、前列腺素E2(PGE2)均升高后下降,且研究组的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肝癌手术患者选用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及肝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