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9 毫秒
461.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收集 10 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 ,并分别给以常规补液、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发生腹泻 ,肠内营养组无术后肠道菌群失调(P<0 .0 5 ) ,常规补液组及肠外营养组肠道菌群失调症患者 14例 ,给以双歧杆菌制剂等治疗菌群失调 ,症状得以改善。结论 :肠内营养有防治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 ,双歧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可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462.
白鱀豚和长江江豚消化道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庆中  刘仁俊 《兽类学报》2002,22(3):237-240
随着社会的进步 ,我国大中城市相继建成了一些水族馆和海洋世界 ,并花巨资引进海豚、海狮和海豹进行人工驯养和商业性表演。由于管理经验缺乏和动物疾病诊治水平的滞后 ,在饲养中 ,动物常常罹患疾病 ,加之诊治不及时而导致死亡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 ,提高饲养中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水平 ,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主要对 1 980~ 2 0 0 1年白既鱼 豚 (Lipotesvexillifer)和江豚 (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iaeorientalis )驯养过程中 ,对豚类动物的消化道…  相似文献   
463.
为探讨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肠内营养与肠粘膜血流改变的关系 ,从SD大鼠开腹制作空肠袋 ,将激光多谱勒探头和肠粘膜张力计放置在空肠袋两端 ,根据动物分组分别向袋内注射葡萄糖、谷氨酰胺、丙氨酸及甘露醇。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 (30mmHg ,维持 6 0min) ,然后用林格氏液复苏 ,恢复灌流 6 0min。分别测定肠粘膜血流量和局部PCO2 张力 (PrCO2 )。结果显示 ,失血性休克和复苏过程中 ,谷氨酰胺和葡萄糖组粘膜血流量比甘露醇和丙氨酸组显著增加 ,PrCO2 显著降低 ;而肠内给予丙氨酸进一步降低肠粘膜血流量 ,升高PrCO2 。提示 :失血性休克复苏后 ,肠内给予丙氨酸减少肠粘膜血流量 ;而给予谷氨酰胺和葡萄糖能增加肠粘膜血流量 ,对缺血再灌流损伤的肠道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64.
采用瘘管羊瘤胃瘘管尼龙袋法,对北疆地区常见的28种禾本科植物种子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瘤胃消化处理,对处理前后种子的长、宽、厚、形状指数、百粒重和萌发率进行了测量,研究种子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反应,以期丰富北疆地区植物种子消化道传播的内容.结果表明: 除臭草、剪股颖、鳞茎早熟禾、猫尾草和小麦以外,其余23种植物的种子均为椭圆或扁平状种子;小麦和燕麦种子百粒重分别为3.52和1.69 g,其余种子的百粒重均为0.01~1 g,属中等或偏小类型.种子经瘤胃消化后,颜色变深,种子结构被破坏,种子的芒、稃和颖等附属结构的长度随消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种子长、宽、厚、百粒重随消化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减小趋势,但变化不显著;种子经绵羊瘤胃消化后,萌发率显著降低,经瘤胃消化6 h后,除鹅观草和燕麦种子萌发率降为0外,其余26种植物仍有部分种子保持活力.  相似文献   
465.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在武汉协和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0例过敏性紫癜初诊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分为消化道出血组11例,非消化道出血组69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地区、性别、发病季节、紫癜分布特征、是否合并紫癜性肾炎、hsCRP、ESR、血常规、生化等。结果:与非消化道出血组相比,消化道出血组患儿的发病季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钙离子(C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紫癜性肾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消化道出血组合并紫癜性肾炎的比例(45.5%)明显高于非消化道出血组(21.7%)。结论:夏冬季节、高水平血清CRP、低水平血清Ca~(2+)是过敏性紫癜患儿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66.
姑息治疗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癌症基本处理原则之一,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与患者发病率、死亡率提高和治疗成本增加密切相关。根据患者指征将急诊或姑息性治疗分为两类。包括肿瘤相关并发症与其他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症状。虽然存在非手术、内镜及介入治疗方式多种治疗方法,但手术治疗仍是应用最多且最有效的方法。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总体预后、体力状态等。西医治疗对改善症状、维持并延长生命更有效。而中医治疗对改善患者症状,加速疾病好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67.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对老年重症胰腺炎腹内压及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我院收治的高龄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34例,其中对照组行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肠道粘膜屏障功能以及症状指标。结果:(1)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D-乳糖及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明显比治疗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D-乳糖及DAO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淀粉酶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4)两组患者治疗后腹内高压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腹内高压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文献雷同。结论:联合奥美拉唑以及生长抑素对老年重症胰腺炎患者能纠正患者腹内高压并改善患者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468.
扬子鳄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6  
应用7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扬子鳄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细胞在消化道各段都有分布,以十二指肠密度最高,食道、直肠其次。生长抑素细胞在胃幽门部非常密集,胃体中等,胃贲门部较少,十二指肠偶见。胃泌素细胞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前段,空肠、回肠和直肠偶见。许多血管活性肠肽细胞分布于胃贲门部,胃体和胃幽门部少数。胰高血糖素、胰多肽和P-物质在消化道各段均未检出阳性细胞。结合扬子鳄的  相似文献   
469.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周兆斓,朱祯(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在世界范围内,虫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农作物总收获量的13%,每年大约损失数千亿美元。目前,广泛使用化学杀虫剂控制虫害,由于化学杀虫剂的作用方式是非特异的,因此在施放杀虫剂时不但杀死了害虫,同时也杀死了有益昆虫及害虫的天敌,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化学杀虫剂对人、畜也有严重危害,其在自然界中的残留以及在食物链中的积累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由于长期使用农药,害虫已逐步对其产生抗性,目前已经出现了几百种对杀虫剂有耐受性的害虫,有些甚至到了无药可治的程度。据有关部门反应,我国棉花的主要害虫-棉铃虫对农药的耐受性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常规使用剂量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470.
消化道优势菌群的作用由众多不同的细菌所组成的消化道菌群具有大量的不同的酶活潜势,因此可以认为存在于消化道中的这些酶群可显著地影响动物宿主的主要新陈代谢活动。以下(消化道菌群的作用)列举了至今所见到的由菌群所引起的动物宿主的某些改变。 1、消化道内容物质量的修饰:物理(pH;氧化还原电位);生化学(细菌代谢物)。 2、消化道解剖学的修饰:不同腔窒的体积:消化道壁的结构;消化道粘膜可吸收面积。 3、消化道生理学的修饰:肠蠕动;消化道上皮细胞的再生;脂、糖、氮、水、无机物等物质的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