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目的探讨逍遥丸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MP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MP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用布拉氏酵母菌1.0g/次,2次/d,餐后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逍遥丸8丸/次,3次/d口服,4周为1疗程。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47.06%,总有效率为88.23%;对照组显效率为23.33%,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两组复发率比较:观察组3例(10.00%),对照组8例(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丸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MPFD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Functional Dyspepsia,FD)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治疗前后的症状及胃排空变化的超声观察。方法:选择我院6~10岁FD小儿患者70例为FD组,将其中28例Hp阴性者作为Hp阴性组,其余42例Hp阳性者作为治疗组。选取健康小儿72例作为对照组。超声测量入选者服用试餐即刻、20、40、60、90 min的近端、远端胃区面积,计算胃半排空时间。结果:FD组患儿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腹胀、恶心、嗳气和早饱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D组近端、远端、全胃的半排空时间均较对照组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嗳气和早饱是远端胃半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OR1,P0.05);腹胀和上腹疼痛是全胃半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OR1,P0.05)。Hp阴性组、Hp治疗组近端、远端、全胃半排空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治疗组与Hp阴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患儿的胃排空有所延迟,对Hp感染患儿进行Hp根治有助于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在临床工作中可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33.
乳酶生是一种常用的消化系统用药,由活的干燥乳酸杆菌制成,属于微生物制品。既然乳酶生是活的乳酸杆菌,为了说明其药理作用,就首先从乳酸杆菌的性质谈起。乳酸杆菌是一种固紫染色阳性的细菌,在自然界中分部很广,不仅在乳类、乳制品和动植物分解产物中生长繁殖,也是生活在动物体胃肠道中的一种寄生菌,从粪便中可以分离出来。乳酸杆菌最主要的特点是把糖类分解并产生大量乳酸,对于酸性环境的耐受性很强,例如在pH3~4.5的酸性条件下仍可生存,而大多数细菌生长的最适宜环境是pH7.3~7.6,在偏酸的条件下生长就受到抑制。所以有大量乳酸杆菌存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联合气滞胃痛颗粒对围绝经期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MPFD)的治疗。方法将98例MP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进行治疗,2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气滞胃痛颗粒,5g/次,3次/d,口服;4周为1个疗程。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54.00%,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22.92%,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复发2例(7.40%),对照组6例(4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联合气滞胃痛颗粒对MPFD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单纯用红霉素3~5mg/(kg·d),3次/d饭前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布拉酵母0.25g/次,2次/d,餐后口服,2周一疗程。随访6个月观察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酵母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小儿FD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的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90例IBS-C和FD重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莫沙必利片5mg/次,3次/d,餐前30min口服。观察组患者加用加味半夏泻心汤,1剂/d。两组患者均连用8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肠道微生态变化,并判断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不同程度增加,大肠埃希菌数量不同程度减少(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6.67%)和5例(11.11%),症状较轻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IBS-C和FD重叠患者效果肯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机制可能与其能纠正肠道微生态紊乱,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胃肠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胃内细菌过生长是否可以引起 1 4C-尿素呼气试验假阳性 ,同时胃内酸化是否能即刻消除这种影响。方法 :5 8名胃黏膜组织学 Hp阴性、常规 1 4C- UBT( U BT- 1)也阴性的溃疡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口服雷贝拉唑 2 0 mg/ d、共 7d。于第 6天常规 1 4C- UBT( U BT- 2 )。U BT- 2阳性者于第 7天再进行一次改良的 1 4C- U BT( U BT- 3) ,方法是在服用 1 4C-尿素胶囊前 2 0 m in和服用胶囊时各加饮 15 0 m l0 .1mol/ L的柠檬酸水。比较三次 U BT的 1 4CO2 呼出率。结果 :雷贝拉唑明显增加 Hp阴性病人 1 4CO2 呼出率 ,U BT- 1为 ( 2 4 .0± 10 .8) dpm / mm ol CO2 ,U BT- 2为 ( 6 3.6± 16 .8) dpm / m mol CO2 ( ( t=2 .310 ,P<0 .0 5 )。U BT- 2有 9例假阳性 ( 9/ 5 8,16 % )。但胃内酸化后的 UBT- 3的 1 4CO2 呼出率又落至 ( 2 1.0± 7.8) dpm/mm ol CO2 ( ( t=2 .0 6 8,P<0 .0 5 ) ,9例假阳性者又恢复真阴性。结论 :胃内细菌过生长可以引起 1 4C-尿素呼气试验假阳性 ,同时胃内酸化能即刻消除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3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以胃和十二指肠区域功能障碍为主的非器质性疾病,中医学将其归为“痞满”和“胃脘痛”等范畴,并分为脾虚气滞、肝郁(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肝郁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寒(弱)与寒热错杂等证型。中医药治疗FD效果明显且接受度高,而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本文对现有的F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整理和归纳,对具体造模方式和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因进行探讨,同时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为今后F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大鼠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60只SPF级雄性SD乳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和造模组(n=50),造模组大鼠采用综合造模法(碘乙酰胺灌服+游泳力竭+饥饱失常)复制脾胃虚弱型FD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香砂六君子汤高、中、低剂量组,共5组,每组10只。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1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1.35 mg/(kg·d)莫沙必利药剂灌胃,香砂六君子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2、6、3 g/(kg·d)香砂六君子汤汤剂灌胃,持续干预14 d。造模和给药前后观察大鼠一般状况,测定大鼠体重、3 h进食量。给药干预结束后,测定大鼠胃排空率、肠推进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改变,采用生化试剂盒测定大鼠胃组织匀浆液中Mg2+-ATP酶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胃组织中CaM、MLCK、p-MLC2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毛发枯乱、倦懒怠动、行动缓迟,...  相似文献   
40.
目的 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收集、整理并分析现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制备方法与常用检测指标,以完善其模型的制备与评价。方法 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functional dyspepsia, animal model”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6月21日。结果 共纳入71篇文献,包括中文63篇和英文8篇。研究对象均为鼠类,雌雄皆有选择,年龄在1~84 d。造模方式共有32种,其中单因素造模7种,多因素造模25种。造模周期从6~98 d。检测指标涵盖一般情况,胃肠功能和精神状态等主要方面。结论 (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动物模型主要以6~8月龄的雄性SD大鼠为造模对象,造模方式以单因素的夹尾刺激法和多因素的不规则饮食+夹尾刺激法为主,选择最多的检测指标分别为胃排空/残留率,实验动物一般情况和小肠推进比。(2)成模标准尚无统一规定,造模因素的选择仍需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