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实验以MCF-7细胞株为亲本细胞,采用阿霉素(ADM)低浓度持续加量诱导法建立了多药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MDRa,并对其耐药谱、动力学周期分布、表型变化、药物的蓄积量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价。结果表明,MCF-7/MDRa细胞较亲本细胞的ADM半数致死浓度(IC50)高500倍,撤药培养150天后耐药指数仍维持在200倍以上,并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耐药细胞分化程度低于同步传代的MCF-7细胞,细胞倍增时间与亲本细胞接近,S期细胞显著增加,G1期细胞减少;随着撤药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增殖速度加快;耐药细胞P-gP、LRP和GSTπ的表达水平较亲本细胞有显著增加,ER阳性表达丢失;在稳定生长的撤药培养6天的细胞中仍有ADM蓄积。建立的MCF-7/MDRa模型具有多药耐药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可用于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2.
hMAM启动子/增强子调控表达载体构建和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人乳腺珠蛋白(human mammaglobin,hMAM)启动子/增强子调控报告基因表达载体,探讨hMAM启动子/增强子序列在乳腺癌细胞中的特异性调控作用。方法应用PCR技术,从基因组DNA中扩增出hMAM启动子/增强子DNA序列,构建于PGL3报告基因上游,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DA—MB-415、T47D及胃癌细胞7901,分析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对乳腺癌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作用。结果酶切图谱分析、DNA序列测定表明成功构建hMAM启动子/增强子调控的表达载体;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表明,hMAM启动子/增强子能够调控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hMAM启动子/增强子,在MDA—MB-415乳腺癌细胞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乳腺于青春期开始发育,乳房腺体由15~20个腺叶组成,腺叶分成若干个腺小叶,每一腺小叶又由数十个腺泡组成。这些腺泡紧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围,腺泡的开口与小乳管相连。总导管又称输入管,开口于乳头。静止期乳腺是指未孕女性的乳腺,腺体不发达;  相似文献   
104.
旨在探究整合素αvβ3的单克隆抗体LM609在BSP不同表达水平的乳腺癌细胞中对AKT(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的影响。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SP不同表达水平的乳腺癌细胞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量。BSP基因沉默乳腺癌MDA-MB-231BO细胞,Western blotting在蛋白水平检测磷酸化AKT的表达,MTT试验和细胞划痕试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与231BO-Scrambled细胞相比,231BO-BSP27细胞中BSP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抑制率达到(59.43±1.71)%;LM609分别处理两株细胞后,与对照组231BO-Scrambled细胞相比,BSP基因沉默组21BO-BSP27细胞中AKT磷酸化水平下调明显,为(33.78±1.51)%(P<0.01);231BO-BSP27细胞和对照组231BO-Scrambled中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LM609能够抑制胞内整合素αvβ3功能的表达,进而对AKT信号通路进行调控,并影响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0例乳腺癌、20例不典型增生和30例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 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表达与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RCA1蛋白失表达率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高,在年龄<50岁和ER(雌激素受体)阴性时BRCA1蛋白失表达率增高.PTEN蛋白的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ER失表达有关(P<0.05).Rb蛋白在乳腺癌Ⅲ级中失表达率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myc蛋白的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有关(P<0.05).C-myb蛋白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结论 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异常表达均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作用;PTEN、C-myc、C-myb 蛋白的异常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6.
熊鸣 《生命科学》2012,(10):1197-1201
BRCA1基因是目前发现的外显率最高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之,编码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220000的多功能核蛋白,作用于一系列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细胞通路,包括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检验点激活、蛋白泛素化、染色质重组,以及转录调控和凋亡等。BRCA1丢失将导致显著的遗传不稳定性和生长停滞。着重介绍近年来BRCA1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并讨论BRCA1与乳腺癌的临床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明确乳腺癌中Akt的过度表达与P-gp、GST-π、TopoⅡ三种耐药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0例乳腺癌中Akt和P-gp、TopoⅡ、GST-π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中Akt、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随着肿瘤体积增大,AKT、GST-π和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增高;Akt和P-gp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高表达,且随着淋巴结的数目增多Akt表达越来越高;Akt、P-gp和GST-π的阳性表达患者预后差;Akt与P-gp、GST-π、Topo-Ⅱ阳性表达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信号转导途径中Akt的激活与P-gp、GST-π、TopoⅡ三种耐药蛋白有相关性,AKT有可能在乳腺癌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采用活体成像技术比较四种剂量荧光素酶标记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肺转移情况,为光学标记肿瘤模型的药物筛选或机制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荧光素酶作为报告基因导人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标记细胞稀释成1×107细胞/mL,2×107细胞/mL,5×107细胞/mL和1×108细胞/mL四种剂量,取0.1 mL接种子BALB/c小鼠右侧第二对乳腺脂肪垫内,制作小鼠原位乳腺癌模型,比较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肺转移情况.结果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细胞克隆,在致瘤性方面和亲代细胞无明显差别,四种剂量细胞接种BALB/c小鼠后,均有肿瘤生长,接种第28天时,四种剂量接种的原位移植瘤大小没有明显差别,但接种两个高剂量肿瘤细胞的小鼠组各有2只小鼠死亡;接种后31 d,发现四种剂量接种的原位移植瘤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转移,随着观察天数的增加,转移程度逐渐严重,接种后42 d,小鼠陆续发生死亡.结论 根据转移和死亡情况,确定接种1×106个细胞/只不仅肺转移明显,而且存活时间一般超过45 d,比高剂量接种存活时间长,为最佳肺转移剂量.  相似文献   
109.
Zeste同源染色体2增强子基因(EZH2)在人类乳腺癌中过度表达,它可以被视为一个检测肿瘤的发展和转移的生物标记物。传统技术检测或定量特异性基因表达存在一些缺点,因此,本研究拟开发电致化学发光(ECL)技术来检测和量化EZH2 mRNA的表达量。在本研究中,用生物素和三(2,2-联吡啶)钌(II)(TBR)分别标记在PCR引物的5’末端上,用作扩增靶基因,扩增产物用ECL系统进行检测。我们用癌细胞作为模型分析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灵敏度,并且将其应用于25例乳腺癌的临床样本中EZH2基因表达量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EZH2基因在肿瘤细胞系中过量表达,而在正常血细胞中则低表达。最重要的是,在25例临床乳腺癌样品中发现10例样品(40%)的EZH2 mRNA过度表达。此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来评估EZH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且有可能成为一种快速、简便和灵敏的乳腺癌检测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科研快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4):2801-2804
《PLoS综合》:研究发现青光眼与基因变异有关京都府立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日前表示,他们发现了与视神经衰弱所引发青光眼有关的基因变异。这一成果发表在美国网上科学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青光眼是一种主要与病理性眼压升高有关的常见眼病。当眼压超过了眼球内组织、尤其是视网膜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就会引起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导致青光眼。据研究人员介绍,他们对1244名青光眼患者(平均年龄64岁)和975名正常人(平均年龄60岁)的基因进行比较后,发现大部分患者的某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