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高盐选择性培养基和稀释平板法,从陕西定边盐湖土壤样本中,分离筛选获得嗜盐菌株A39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学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嗜盐菌株A393分类学地位。获得的A393最适生产盐浓度在8%~20%。表型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其为中度嗜盐菌,属于海球菌属(Marinococcus sp.)菌株。  相似文献   
52.
龙须菜几株附生细菌对铜离子吸附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是沿岸海域的主要污染形式, 造成沿海生态功能的退化。在重金属污染区域往往伴随着富营养化现象。本文对分离来自电镀废水中铜污染海域内的龙须菜体表的附生微生物对Cu2+的生物吸附进行试验, 分析和比较这些微生物对Cu2+的生物吸收性能。共分离到6株优势附生细菌:人苍白杆菌GF-S1、杀鲑气单胞菌GF-S2、莱拉微球菌GF-S3、纹带棒杆菌GF-S4、假交替单胞菌GF-S5和弗氏弧菌GF-S6。经对Cu2+的生物吸附试验发现, GF-S2效果最好, GF-S6最差, 其余间于这两者之间。对GF-S2、GF-S4和GF-S6进行了最佳吸附时间和pH筛选, 以及使用不同化学试剂对细菌Cu2+吸附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最佳吸附时间在40 min~60 min, pH介于4~5对GF-S2、GF-S4吸附Cu2+的效果较好; HCl处理导致GF-S2丧失吸附能力, NaOH和乙醇能提高其吸附性能; 3种试剂都能较大地提高GF-S4和GF-S6的吸附性能, 尤其对GF-S4经处理后, 对环境中的Cu2+的去除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去除较彻底。  相似文献   
53.
赤潮藻毒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合成毒素是赤潮藻类的一个常见特征,已知能够产生毒素的微藻有70多种。作为次级代谢产物,藻毒素的产生可能是一种压制或清除其它藻类竞争者的一种反应,在群落演替、种间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人们对藻毒素生物合成机理依然知之甚少,相关基因的研究仍无明显突破。利用环境因子诱导毒素生成变化进而分离差异表达基因或者比较不同产毒藻株间基因表达的差异,从中克隆藻毒素生物合成基因似乎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4.
为实现大型海藻人工移植高效、节约和可持续性,研究基于大型海藻孢子的粘附特性,于2020年4月,初选了几种食品添加剂作为粘附剂,与铜藻(Sargassum horneri)孢子混合后,通过室内外涂覆实验观察孢子附着、萌发和生长情况,筛选出最优的粘附剂,并通过铜藻孢子低温保存实验研究解决延长海藻人工移植周期问题.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5.
海藻中清除氧自由基的物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鲜海藻的提取液含有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物质,能清除超氧自由基(O2-)。海藻的SOD活性通常为60—280Ug-1FW,而在孔石莼(Ulvapertusa)、江蓠(Gracilariaverrucosa)和凤尾菜(G.eucheumoices)中活性较高,约为300Ug-1FW。一般来说,海藻的SOD活性和稳定性为:绿藻>红藻>褐藻。绿藻的SOD以CuZn-型为主,而蓝藻的SOD以Fe-型为主。以江蓠琼枝(Eucheumagelatinae)提取液作PAGE并SOD活性染色时,除了观察到SOD同工酶带之外,还发现在前沿指示剂附近有一区域,此区域与高效自由基清除剂SPD(Superphycodismutas)的电泳行为和对氮蓝四唑(NBT)负染色的抑制相同,可能两者为同一种物质。  相似文献   
56.
用固定化细胞发酵生产己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于海藻酸钙、琼脂、卡拉胶、聚丙烯酰胺凝胶,魔芋葡苷露聚糖等几种载体上的己酸菌株(Doseridium sp.WI)批次发酵表明,海藻酸钙包埋己酸菌活性最高。在最适条件下,己酸产量最高可达15mg/ml,经18批次(200余天)的批式发酵,固定化己酸菌产己酸活性稳定性较好,4℃储存二月后的固定化细胞,其发酵产己酸活性与储前基本相同。短暂的与空气接触对固定化己酸菌的活性几乎没受影响。与游离已酸菌比较,固定化细胞的己酸生成速度加快,己酸产量明显提高,单位体积内的细胞数目可高出游离培养的近10倍。  相似文献   
57.
海藻酸盐裂解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藻酸盐裂解酶是一类降解褐藻中海藻酸盐的酶。此酶已经在多种有机体中得到分离。对海藻酸盐裂解酶的生物特性、研究方法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介绍。在酶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酶解构建新型海藻酸盐多聚物 ,可增强和扩展海藻酸盐裂解酶在工业、农业、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使其在海藻多糖的高值化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概述了海藻酸盐和海藻酸盐裂解酶过去和现在的研究状况 ,展望了海藻酸盐和海藻酸盐裂解酶将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海藻粉对种蛋孵化的影响。方法: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随机抽取600枚种蛋进行孵化实验,每组150枚。其中Ⅰ组为对照组的种蛋,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分别添加不同水平(1%、3%、5%)的海藻粉的种蛋。结果: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海藻粉可以显著提高种蛋的孵化率和健雏率(P0.05)。结论:以上结果说明,饲料中添加海藻粉可提高种蛋的孵化率和健雏率,且添加5.0%海藻粉孵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0.
于2009年至2010年对渤海及其周边10个沿海城市和6个岛屿的浒苔属绿藻进行了调查,初步确定该海区缘管浒苔、肠浒苔、扁浒苔、浒苔、条浒苔5个种类的地理分布情况。并对生物量进行了评估。与历史资料相比,渤海中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三个湾内的浒苔多样性和生物量下降明显或保持较低水平,湾周边地区则维持较高水平。此外,在近海人工基质上,以浒苔属为主的绿藻相对于红藻、褐藻分布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