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
对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植物西南獐牙菜(Swertia cincta)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包括5个裂环烯醚萜(苷),2个三萜,1个口山酮,4个芳香酸(醇),以及3个其它类成分.以上化合物分别为: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1),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2),红白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3),(-)龙胆内酯((-)-gentiolactone,4),angelone(5),齐墩果酸(olcanolic acid,6),3-表-蒲公英赛醇(3-epi-tarax-erol,7),当药醇苷(swertianolin,8),间羟基苯甲醇(m-hydroxybenzyl alcohol,9),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10),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 phthalate,11),3,4-二羟基苯甲酸(12)和正三十一烷醇( n-hentria-contanol,13),β-谷甾醇(β-sitosterol,14)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15).其中化合物4-5,7,9~13和15为首次从西南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2.
研究不同温度、光照和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处理种子对西南獐芽菜种子萌发特性的结果表明,西南獐芽菜种子为休眠型种子,其最适合萌发温度为20℃。光照促进种子的萌发,但影响并不显著。低浓度(10mg·L-1)6-BA促进西南獐芽菜种子萌发,而高浓度(50mg·L-1)的则抑制其萌发,不同浓度和浸种时间的赤霉素(GA)和IAA均促进种子萌发,GA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3.
两种生境条件下西南桦的生殖构件及其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靖西土石山生态交错区调查了西南桦(Betula alnoides)生殖植株的生长状况,并研究土山和石山两种生境条件下西南桦的生殖构件及其在冠层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石山西南桦开始开花结实的林木胸径明显小于土山;两种立地上西南桦植株的花芽、花序数以及雄花序比率与其胸径、树高均不显著相关(P>0.05);土山和石山的西南桦雄花序数随着总花序数的增加均呈对数曲线增长趋势,在生殖投资较小的情况下植株趋向于优先发育雄花序,而在生殖投资较大时主要增加雌花序的数量;西南桦生殖构件在两种生境间存在显著差异,石山植株的雄花芽数、每个雄发芽发育出的雄花序数均显著低于土山(P<0.05),雄花序少于雌花序的植株比例远高于土山,生殖枝比率亦显著低于土山(P<0.05);尽管石山雄花序、雌花序和总花序数量以及雄花序比率低于土山,其雌花序比率高于土山,但是由于两种立地上单株间变异幅度大,独立t检验表明其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两种立地上西南桦花序大多着生于树冠上、中层,且90%以上的生殖枝居于树冠外层.  相似文献   
84.
1.法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P)国家:法国标本数量:8000000份建立年份:1635年馆藏特色:全球性标本,侧重于于非洲、东南亚、法国、欧洲和马达加斯加标本;以保藏有法国传教士19世纪末前后在中国西南各省采集的标本著称。  相似文献   
85.
基于供需关系的西南喀斯特区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供给是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来满足需求和提高福祉。科学理解生态系统服务从产生、传递到使用的全过程,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况,对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提高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RUSLE、InVEST、CASA等多种模型和方法,量化西南喀斯特区2000-2015年土壤保持服务、产水和碳固定服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探讨供需空间盈余变化特征,确定服务流传输路径和流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保持、产水和碳固定服务供给量和需求量均呈增加趋势,供给量分别增长679.52 t/hm2、2.2×105 m3/km2、72.91 t/km2,需求量分别增加298.6 t/hm2、0.04×105 m3/km2、168.36 t/km2。(2)整个研究区上三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尚能满足需求,土壤保持和碳固定服务供需比均呈减少趋势,而产水服务的供需比呈增加趋势。(3)土壤保持高服务流主要分布在云南的黑水河流域、四川的雅砻江流域、广东的北江和东江流域;广西的红水河流域在2000年为产水服务需求区,而到2015年转变为高服务流;碳高服务流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南部,方向由西南至东北。  相似文献   
86.
西南风铃草(Campanula colorata Wall.),又名岩兰花、土桔梗、土沙参,为桔梗科(Campanulaceae)风铃草属(Campanula 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阿富汗和老挝等也有分布[1]。民间常以该种的根入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瘫痪、破伤风和虚痨咳血等[2]。有关风铃草属种类的研究多集中于生物学特性方面[3-4],对该属种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87.
高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浙粉702是以自育株系材料T7969F2-19-1-1-3为母本,T4078F2-3-3-3为父本,结合分子标记辅助技术选育的杂交一代粉红大果型番茄品种。母本‘T7969F2-19-1-1-3’系从以色列引进的耐贮运番茄品种‘NEMO-TAMMI’(F1)与抗叶霉病粉红株系材料‘T9179’杂交分离后代中经连续9代单株选择而成。父本‘T4078F2-3-3-3’系从荷兰引进的抗TYLCVD番茄品种‘奇诺亚’(F1)与粉红株系材料‘T9178’杂交分离后代中经连续8代单株选择而成。该品种2011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对浙粉702园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粉702 品质优良,早熟,丰产,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枯萎病,抗叶霉病和番茄花叶病毒病,适合我国喜食粉果地区种植,平均可达73.83 t.hm-2。  相似文献   
88.
基于贝叶斯Schaefer模型的阿根廷滑柔鱼资源评估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基于贝叶斯统计方法的Schaefer模型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量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正态分布方案和基准方案两个模型参数的预测值及估算的生物学参考点接近,但均大于对数正态分布方案.3种方案下,2001-2010年的捕捞死亡率都远低于限制参考点F0.1,2001-2010年的渔获量也小于最大可持续产量(MSY),表明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目前处于良好开发状况,没有遭受过度捕捞.决策分析表明,在相同的收获率情况下,对数正态分布方案得到的2025年资源量最低、资源崩溃的概率最大.3种方案下2025年渔获量最大时的收获率均为0.6,但是若将管理策略定为收获率0.6,则2025年以后资源量存在一定风险,因此较为保守的管理策略应将收获率控制在0.4左右,渔获量在55万t左右.  相似文献   
89.
邹承鲁,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23年5月17日生于山东青岛,祖籍江苏无锡。1941年,毕业于由天津迁到重庆的南开中学;同年,考入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6年,赴英深造。1951年,获英国剑桥大  相似文献   
90.
纵向岭谷区地处我国西南部, 是以南北走向为主的山系河谷区。纵向山系、河谷的特殊环境格局的“通道-阻隔”作用及其关联效应使其成为动物南来北往的重要生态走廊和东西扩散的阻隔, 孕育着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tigris)、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怒江金丝猴(R. strykeri)、高黎贡白眉长臂猿(Hoolock tianxing)、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等珍稀濒危哺乳动物。西南纵向岭谷区兽类及雉类红外相机监测平台始建于2011年,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监测区主要覆盖西藏东南部的墨脱地区、高黎贡山、芒市、铜壁关、碧罗雪山、白马雪山、普达措、无量山、哀牢山、澜沧勐矿、西双版纳勐养子保护区和黄连山。目前已建立35个监测样区, 包括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非保护地等多种类型。截至2019年12月, 共完成803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的调查和监测。有效相机工作日约37.92万天, 获得独立有效照片26.99万张。共识别出7目20科60种大中型野生哺乳动物和15种雉类, 包括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7种, IUCN受威胁物种24种,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41种。建议今后加强对孟加拉虎、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等旗舰动物的监测, 服务国家公园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深入研究人类活动对大中型哺乳动物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