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09~2013年我国活禽市场环境样本中禽流感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中国活禽市场环境样本中禽流感病毒分布情况,对全国2009~2013年采自活禽市场的环境样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利用无特殊致病原鸡胚(SPF鸡胚)对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环境标本中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的波动呈明显的季节性趋势,冬春季节核酸检测阳性率较高;我国南方地区活禽市场环境样本的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高于北方。市场中清洗禽类的污水和宰杀或摆放禽肉案板表面的擦拭样本核酸阳性率高于其它类型的样本。2009~2013年环境样本中分离到的禽流感病毒以H5和H9亚型为主,2013年之前H5亚型多于H9亚型,而2013年H9亚型超过了H5亚型。本研究表明,对城乡活禽市场中禽流感病毒的实时监测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可为我国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防控和预测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2.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了166份黄淮海北部地区近年来生产上种植品种及近期育成品种(系)对SMV的抗性,利用黄淮海地区SMV流行株系SC3、SC6、SC7、SC11以及混合4个株系进行了抗性鉴定,从客观上评价了上述品种(系)的抗性。结果显示:对4个株系均表现抗病(中抗、高抗和免疫)的共82份,占49.4%;其中对3个株系表现高抗或免疫的32份,占19.3%;对4个株系表现高抗或免疫的23份,占13.9%。对混合株系表现抗病的108份,占65.1%。其中表现免疫的45份,占27.1%,表现高抗的29份,占17.5%。对4个株系和混合株系均表现抗病的62份,占37.3%;表现免疫和高抗的14份,占8.4%。近年育成品种对SC3、SC7株系较早期育成品种的抗性显著增强;来自河北、北京、山西的品种抗性较好,病情指数整体较低。鉴定筛选出对接种的4个株系及混合株系均表现免疫的品种冀豆9号和石豆6号,可作为抗病育种的重要抗源。本研究还发现部分品种对接种的4个株系和混合株系表现出抗性差异,表明SMV株系间存在着明显的互作。  相似文献   
73.
目的调查医院医技人员对流行区华支睾吸虫病的认知状况,为该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从华支睾吸虫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并发症、诊断和治疗及相关知识的获得途径这几方面设置调查问卷,总分19分。对佳木斯市5家综合性医院和1家传染病专科医院医技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340份,回收有效问卷334份,有效应答率98.24%。334名医技人员最低得分2分,最高得分17分,平均得分(11.38±3.50)分(正确率59.89%)。其中5家综合医院医技人员平均得分(10.84±3.27)分,1家传染病专科医院医技人员平均得分(15.78±1.73)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53,P<0.001)。高级职称医技人员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并发症、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其他职称医技人员(均P<0.05)。结论佳木斯地区医技人员华支睾吸虫病总体认知率不高,应对不同医疗机构和职称的医技人员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鼓励医技人员多途径获取华支睾吸虫病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分析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的相关内容为依据,对一起聚集性疫情病例发病、就诊、接触方式及代际传播等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起聚集性疫情涉及6例确诊病例,波及人数为98人,感染率为5.10%(5/98),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5~72岁,临床表现为发热4例、乏力2例、干咳2例、咳痰1例、呼吸困难1例、呕吐1例、腹泻1例、肌肉酸痛1例,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5例,重型1例,从发病到诊断平均时间间隔5.3 d,从诊断到报告平均时间间隔1.2 h,本起疫情暴露场所为家庭,以近距离飞沫或密切接触为接触方式传播的,潜伏期中位数7 d(6 d~12 d)。指示病例为男性、51岁,二代病例共4例,三代病例1例。结论:本起聚集性疫情以家庭为暴露场所,且以近距离飞沫或密切接触为接触方式传播,通过加强疫情预警、监测,对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及对其密切接触者的严格筛查和管理,达到有效防控疫情发生、发展及防止蔓延。  相似文献   
75.
王迅 《微生物与感染》2011,6(2):127-128
近年来,由于西尼罗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及2009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2009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或局部地区暴发流行,新发或再现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相似文献   
76.
慢性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已成为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三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发现,我国农村地区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发病年龄提前;年龄越小,增幅越大;不同的慢性病在性别间呈现不同的发病趋势;农村居民现代医学知识缺乏,健康意识淡薄,对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低,医疗保障差,慢性病会对其经济上造成沉重的负担;农村的慢性病患病率增长已经快于城市,且在死因顺位中上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慢性病的这些流行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及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7.
流行病学是现代医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应用学科。流行病学作为方法学在复杂疾病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糖尿病具有复杂疾病属性,应该以系统的多层次的流行病学方法为研究策略。本文从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交叉所形成的分支学科--临床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及分子流行病学三个方面对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列举了部分糖尿病的候选基因。提出糖尿病的研究应该从宏观流行病学(如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微观流行病学(如分子遗传等)结合系统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8.
为了解上海地区诺如病毒相关急性胃肠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流行株基因型的演化情况,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收集上海市两处哨点医院成人急性胃肠炎粪便样本进行诺如病毒的分子检测并对其基因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在502份样本中,GI群共检出19例,检出率3.78%,呈现低位流行、全年散发的状态,无明显的季节分布;GII群检出86例,检出率17.13%,在1012月出现高位流行,并发现中老年人群GII群诺如病毒检出率显著高于青年个体(P<0.05)。同时首次于2012年9月在上海地区检出新型GII.4变异株Sydney2012,证实是该变异株引发了2012年秋冬季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高位流行。序列分析表明该变异株为GII.e型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与GII.4型ORF2的重组体,目前已成为本地区的优势流行株。研究发现,2012年上海地区出现GII.4新型变异株Sydney2012,并引发秋冬季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高位流行。  相似文献   
79.
Tang JJ  Tian BJ  Luo M  Zhang J  Kang WY  Yu W  Ding ZR 《病毒学报》2011,27(3):283-287
本调查旨在了解2010年云南省昭通市1株脊髓灰质炎Ⅱ型疫苗衍生毒株(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引起的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该病例的排毒情况及其周围健康儿童的肠道病毒(EV)携带情况和病毒型别特征。在该病例的发生地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连续采集病例粪便标本,采集密切接触者及病例居住地健康儿童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型别鉴定。经省级专家组最终分类诊断为VDPV病例;实验室结果显示病例标本中未再检出VDPV;密切接触者及周围健康儿童标本中均未检测到脊灰疫苗株病毒及VDPV,AFP病例入户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表明该病毒未在当地造成循环;在健康儿童中检测到NPEV 21株,病毒携带率为20.0%;经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21株NPEV分别属于HEV-A组(11株,3个血清型,占52.4%)和HEV-B组(10株,4个血清型,47.6%)。  相似文献   
80.
Phylogenetic method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detect the evolution of influenza viruses.However,previous phylogenetic studies of influenza viruses do not make full use of the genetic information at the protein level and therefore cannot distinguish the subtle differences among viral genes.Proteotyping is a new approach to study influenza virus evolution.It aimed at mining the potential genetic information of the viral gene at the protein level by visualizing unique amino acid signatures(proteotypes).Neuraminidase gene fragments of some H5N1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were used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how the proteotyping method worked.Bayesian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NA gene tree wa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lineages.The NA proteotype analysis further suggested there might be multiple proteotypes within these three lineages and even within single genotypes.At the same time,some proteotypes might even involve more than one genotype.In particular,it also discovered some amino acids of viruses of some genotypes might co-reassort.All these results proved this approach could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 contrast to results from standard 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