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0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66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氨基酸代谢调控在大鳞副泥鳅应对氨暴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暴露于30 mmol/L NH4Cl溶液中以研究高浓度环境氨对其血浆、肝脏及肌肉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氨暴露会显著影响大鳞副泥鳅血浆、肝脏及肌肉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P0.05)。随着氨暴露时间的延长,大鳞副泥鳅血浆中丙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氨暴露12h后,其肝脏组织中游离谷氨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在暴露72h后迅速下降(P0.05)。而游离丙氨酸含量在氨暴露的前24h内基本保持恒定,随后开始显著上升(P0.05)并持续至72h。在氨暴露大鳞副泥鳅12h后,肌肉中游离谷氨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随后快速下降至初始水平并持续到实验结束(P0.05),且在暴露72h和96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游离丙氨酸含量随着氨暴露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并在暴露12h和48h时出现2个峰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氨暴露下,其血浆、肝脏及肌肉中游离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且谷氨酰胺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显著提高,说明在高环境氨条件下,大鳞副泥鳅会利用谷氨酰胺合成酶将谷氨酸和NH_4~+合成无毒的谷氨酰胺以降低氨毒性。随着氨暴露时间的延长,大鳞副泥鳅血浆和组织有明显的丙氨酸累积且游离谷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说明其可通过代谢这些特定氨基酸生成丙氨酸以降低体内氨的累积。  相似文献   
82.
典型城市单元的土壤重金属溯源方法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胜然  王铁宇  汤洁  孟晶  何博  赵慧  肖荣波 《生态学报》2019,39(4):1278-128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情况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查明污染源是有效治理污染的前提。源解析技术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环境受体重金属来源解析实践中,总结了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成因分析的常用方法及原理,并提出了一种将多种方法相配合使用的方法体系。选取珠三角某市城郊农田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Cd、Pb、Cu、Zn、As存在含量超过国家农用地筛选值的情况,其中Cd超标率高达60.1%。农业活动、工业生产、交通源和自然母质均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产生一定的贡献。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模型模拟的Cd、Ni、Zn和Hg预测值与实测值线性拟合r~2均大于90%,其余元素r~2均大于60%,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满足研究需要。PMF模型和铅同位素比值法计算得到的交通及农业对土壤Pb累积的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6.0%和84.8%,PMF模型和物质流分析法计算得到的农业对土壤Cd的贡献率分别为86.7%和79.7%,结果均比较接近。结果表明正定矩阵因子法、同位素比值分析法,物质流分析法能很好的联用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源解析研究。  相似文献   
83.
密码子优化策略在异源蛋白表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酶在医疗和生物药物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疾病,还在临床诊断和人体健康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微生物来表达异源蛋白已经成为获取酶最简单快速的方法。为获得高浓度和高质量的异源蛋白,常用的方法是对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传统的密码子优化策略主要基于密码子偏好性和GC含量,忽略了翻译动力学和代谢水平等复杂多样的变化因素。文中从基因水平、转录水平、翻译水平、翻译后水平以及代谢水平等多方面考虑出发,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密码子优化策略,主要包括密码子偏好性、密码子协调性、密码子敏感性、调整基因序列结构以及一些其他影响因素。同时对每种策略的内容、理论支持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作了全面的总结,并将各策略的优缺点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为异源蛋白表达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多选择的优化策略,也为酶工业和生物药物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白及为兰科白及属植物。作为著名中药,白及功效多样、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随资源利用强度的增加,野生白及资源日渐萎缩,人工规模化种植是实现白及药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优良种质及繁育技术是种植业的关键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白及资源研究和可持续利用,本文就白及种质及快繁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就白及资源再生策略进行初步探讨,为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微藻细胞可以积累大量油脂、蛋白质、多糖、色素、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在能源、食品、饵料、保健品及药品等行业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然而,微藻在传统光自养模式下很难实现高密度培养来大量生产这些重要的物质,进而限制了微藻的实际应用。相反,微藻在异养模式下生长速度快、生物质浓度高,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微藻生物质。因此,异养高密度培养微藻具备大规模、高效率培养微藻生产目标产物的巨大潜力。阐述微藻异养培养的优缺点及相应技术难点的解决思路、影响微藻异养生长及目标产物积累的主要营养因子和环境因子、微藻异养高密度培养的方式及微藻异养高密度培养的当前发展水平。结合文献报道分析微藻异养高密度培养的四个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发展方向,以期更好地利用异养模式来高效率、低成本培养微藻生产大量目标产物,满足上述多个行业对微藻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从而加速微藻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6.
摘要 目的:分析1990年和2019年中国心血管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情况。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总人群、不同年龄组间1990年和2019年我国心血管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并对心血管进行危险因素归因分析。结果:2019年中国心血管发病人数为1234.1万 ,发病率为867.65/10万,较1990年分别增长了132.82%和93.75% 。2019年死亡人数458.43万 ,死亡率为322.30/10万,较1990年分别上升了89.12%和57.39%。2019年中国心血管DALY、YLD和YLL分别为9193.31万人年、1038.39万人年和8154.93万人年。较1990年分别上升了50.07%、146.82%和45.48%。2019年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最高的年龄组均为>70年龄组,分别为4646.78/10万、3057.82/10万和52696.68/10万。中国心血管归因于代谢危险导致的死亡人数、DALY和YLL最多,分别为3272924人、67112754人年和59934426人年。结论:我国心血管的疾病负担在1990-2019年间有较大增长,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减轻心血管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87.
摘要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集的80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按抛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总清除率;比较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及CRP、PC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50%(2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细菌总清除率为67.50%(27/40),高于对照组的30.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PACHE Ⅱ评分及CRP、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 两组APACHE Ⅱ评分及CRP、PCT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其临床症状及控制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
以福建省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内8种壳斗科树种为研究对象,对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性状的序级和种间变异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8个壳斗科树种直径、组织密度、比根长、N含量以及C/N在1~5序级间呈现出规律的变化;直径、组织密度、C/N随序级的增大而增大,比根长和N含量随序级的增大而降低,C含量没有随序级呈现出明显变化趋势;影响树种间比根长变异的因素随序级而异,低级细根比根长变异主要由直径引起,较高级细根比根长变异主要由组织密度引起。此外,壳斗科树种细根并不符合单一轴的“根经济谱”,而与全球尺度上发现的两个变异维度类似,即“自己动手vs.菌根依赖”维度和“资源获取vs.保存”维度;不同壳斗科树种细根生态策略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9.
科学开展生态修复分区是落实差异化修复策略和促进区域提质建设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宁夏固原市为例,基于多源数据,运用InVEST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以乡镇为尺度单元量化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和需求量,构建供需匹配与协调关系,划定生态修复分区,并根据分区内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提出相应优化策略。结果表明: 固原市产水、固碳、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4种服务供给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南部乡镇,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较大的地区主要位于中心城区和各县城政府驻地所在乡镇。各乡镇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关系以低供给-高需求和高供给-低需求的空间错配型为主导,且平均协调度指数为0.5,表现为供需关系基本协调。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和区域自然地理格局,将固原市划分为生态重点修复区、生态潜在修复区、生态经济重整改造区、特色农业发展区、生态核心保护区和生态产业提质建设区6类,同时提出差异化生态修复路径,为针对性开展生态修复实践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0.
长期以来,细石叶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是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初期文化传播、人群迁徙和生态适应研究领域探讨的重要课题。20世纪50年代,发现于广东西樵山石器制造场的大批细石叶技术产品,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对细石叶技术流行、传播范围的认识。早期研究中不少学者就西樵山细石叶制品的形态特征、分布情况进行了介绍,随后鲜见后续研究,缺乏对技术内涵、石核开发策略的深入解析,亦未开展对其所指示的文化传播与人口迁徙问题的探讨。本文选取收藏于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的343件细石叶石核,通过对石料、毛坯类型、台面类型和数量、剥片面等多方位观察以及对相关技术数值的测量统计,建构西樵山细石叶石核开发策略的模式。这项工作总结了西樵山细石叶技术的特点,并与其他区域的细石叶技术进行对比,加深了对出现在亚热带地区的细石叶技术的认识,为尝试进一步讨论其可能的技术源流和指示人口迁徙与文化传播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