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6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研究了优雅粘囊藻藻胆体(PBS)的特性。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吸收光谱和二阶导数图谱可证明,它的PBS含有一种红色藻胆蛋白,两种C-藻蓝蛋白和三种别藻蓝蛋白。但是,用PAGE和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分离和纯化所得藻胆蛋白,一般仅得到一种C-PC和一种亚基组成特殊的别藻蓝蛋白APC。这种APC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相同于已报告的AFC660nm。但是它的亚基组成是(αα′ββ′)2而不是(α′α2β2β′)Lc10或(αβ)3。  相似文献   
32.
羟自由基对人红细胞氧化囊泡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细胞经氧化处理后,发现红细胞膜区带1、2、2.1及3易形成高聚物,同时Hb亦有氧化变性。氧化过程中磷脂(PS、PE)逐渐减少,根据此结果提出氧化产生囊泡化的机制是:首先Hb氧化变性,膜骨架蛋白聚集,从而网架松散,膜磷脂脱离骨架的束缚,膜脂质与膜整合蛋白形成小囊泡从红细胞上脱落。  相似文献   
33.
琥珀酰-CCK7为新合成的CCK8的一种类似物,当琥珀酰-CCK7的浓度为1×10^-11mol/L-1×10[-7]mol/L时,能促使大鼠胰腺离体腺泡细胞分泌α淀粉酶和蛋白酶,其最有效浓度为1×10^-9mol/L。在相同摩尔条件下,琥珀酰-CCK7的促分泌效应明显大于CCK8,且这种效应在3小时内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为开发高活性CCK8的类似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4.
枳分泌囊的结构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慢性肝病,常见于普通人群。随着病情的进展,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会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由于缺乏明确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策略,NASH的管理成为临床医生的一项艰巨任务。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细胞膜向内或向外出芽产生的异源性囊泡群,其中包含多种能调节细胞代谢活动的内容物,这些内容物参与了NASH的疾病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细胞外囊泡应用于NASH的潜力。本文将阐明EVs在NASH中的作用及其在NASH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
本文详细研究了1种海生4条鞭毛的单胞绿藻——广东四片藻鞭毛器的亚微结构和囊壳的形成。4条鞭毛着生于细胞前端凹陷的基部,鞭毛表面覆盖2层鳞片;基体呈纵向平行的“Z”字形排列;具纹纤维连接内外径向排列的两个基体;4个片层状的卵形盘(或称半桥粒(halfdesmosome))微管和纤维物质构成的复合体将鞭毛器和根丝体固着在质膜和囊壳上。根丝体通过两束交叉的微管带与两个邻近的外侧基体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与其它已研究过的四片藻是不同的。囊壳的形成开始于内膜系统,特别是高尔基体。纤维丛和电子密集颗粒在其中合成、修饰,同时由高尔基体衍生的小泡转移到原生质体表面特定的区域,然后经若干步骤接合成完整的囊壳。这个区域与蛋白核的位置相关,表明聚合星状颗粒酶是在蛋白核位点制造或释放的,同时分泌到细胞外。囊壳沿边生长组装与细胞质发育产生特征性的前端鞭毛凹陷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37.
细胞外囊泡是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纳米级囊泡。细胞外囊泡作为蛋白质、核酸、脂质和代谢物等物质的载体,能够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穿梭,行使物质传递、信息交流的功能,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近年来,植物中细胞外囊泡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其研究和分析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介绍了细胞外囊泡的组成,综述了植物中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学功能,分析了细胞外囊泡分离与富集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原位成像技术的应用,最后对植物细胞外囊泡研究技术发展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8.
长年饲养在高温(28—30℃)环境中雌性中华大蟾蜍,它们的卵母细胞可以长足,但经激素处理时,生发泡不破裂,仅显示成熟过程早期阶段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孕酮刺激后的高温卵卵质中,出观了一种能诱发低温卵恢复减数分裂的物质,称作为“依赖冬眠因子的促成熟物质”(HF-MPS)。HF-MPS 与MPF 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孕酮处理后,它们在卵质中出现的时间相仿,它们的形成均不依赖于转录水平,而是依赖于翻译水平的蛋白质合成活动;但亦存在不同之处,如MPF 诱发低温卵GVBD 时程不受温度影响,而HF-MPS 在10℃环境中,诱发低温卵GVBD 的时间明显延缓;MPF 不仅能诱发低温卵GVBD,而且同样能诱发高温卵GVBD,然而,HF-MPS 只能诱发低温卵GVBD。由此表明,MPF 和HF-MPS 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类活性蛋白质。高温卵缺少低温诱发产生的“冬眠因子”,所以不能恢复cdc 2基因的转录活动,不能实现MPF 自身催化扩增作用,不能保证孕酮处理后的卵母细胞完成正常成熟的全过程变化。足见,低温是中华大蟾蜍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必要条件,是导致中华大蟾蜍现有区域分布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9.
动物细胞在鼓泡式生物反应器中的死亡速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实验测定,证明生物反应器中细胞死亡速率与气体鼓泡速率成正比而与反应器体积成反比。实验发现气泡大小对细胞死亡速率具有两种作用,一种作用在于影响气泡表面积生成速率;另一种作用则在于影响细胞在气泡表面的吸附程度,其最佳直径为5mm左右。血清和Pluronic F68能显著降低细胞死亡速率,当Pluronic F68浓度达到0.1%时,kd趋于零。所有这些实验结果均与前文提出的生物反应器设计模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0.
本文报道曲霉属及其相关的有性型属、即散囊菌属和裸胞壳属的分类群共15个,其中新变种1个,我国新记录3个。它们是:日本曲霉小囊变种(新变种),赭曲霉,蜂蜜曲霉,孔曲霉,埋藏曲霉(新记录),佩特曲霉(新记录)、亮白曲霉,阿姆斯特丹散囊菌,谢瓦散囊菌,腊叶散囊菌,赤散囊菌,匍匐散囊菌原变种,构巢裸胞壳,无冠裸胞壳和刺孢裸胞壳(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