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细菌影响泌尿系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及其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内影响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细菌有2类:一类诱发尿石形成,主要是通过分解尿素使尿液pH升高、加重尿路感染、降低尿石抑制剂浓度、破坏尿路粘膜酸性粘多糖保护层从而促进晶体滞留;另一类抑制尿石的形成,这些细菌(主要为食草酸杆菌、乳酸杆菌和粪肠球菌等草酸分解菌)参与外源性草酸代谢,降低尿草酸浓度。探讨了该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和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2.
劳德琼 《蛇志》2009,21(1):57-59
妊娠合并尿道结石临床较少见,发病率约为1:2500~1:1500但其诊断、治疗和护理较为棘手。输尿管镜碎石术操作局限在泌尿系腔内,且妊娠期输尿管相对较大,只要操作轻柔细致和护理得当,手术创伤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很小,几乎没有产科并发症。我科2004年4月-2008年5月收治19例此类患者并行输尿管镜下机械弹导碎石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探讨内镜括约肌切开与胆管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胆总管结石病人150例,65例为开放手术组,55例为内镜治疗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开放手术组和内镜治疗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6.92%和98.18%;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5.8士14.6和51.32±22.76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7.25±48.67和28.23±18.96 mL;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23%和3.63%;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20.54±10.69和8.83±6.41天;住院费用分别为22312.04±4563.42和10518.42±5368.62元;两组间治疗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2010年2月到2012年8月我院共收治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冲击波碎石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排除情况和尿常规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6.25±24.53)min与住院时间(3.51±0.62)d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54.93±20.81)min,与住院时间(4.90±1.26)d,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6.7%,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手术快、创伤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讨论Ⅱ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结石、前列腺液白细胞数及临床症状相关性.方法:我院门诊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327例Ⅱ型前列腺炎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经腹前列腺彩超和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CPSI),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Ⅱ型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结石直径和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两者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结石直径和NIH-CPSI评分、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和NIH-CPSI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根据前列腺结石直径将患者进行分组,不同组别的患者的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CPS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Ⅱ型前列腺炎患者就诊时前列腺结石、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和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症状无明细相关性,因此Ⅱ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结石情况和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一样不能作为独立因素评估前列腺炎的临床症状的严重性并用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SL)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探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1例采用输尿管镜术治疗,44例采用后腹腔镜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后腹腔镜组的手术成功率(97.7%)明显高于输尿管镜组(83.1%)(P<0.05).输尿管镜组和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3.2± 14.7)min和(79.6± 24.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0.8)ml和(36.4± 3.7)m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3.3±2.1)d和(6.7±1.3)d,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输尿管镜组均优于后腹腔镜组.输尿管镜组手术后并发症6例,后腹腔镜组5例,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X线平片(KUB),输尿管镜组17例有结石残留,后腹腔镜组均无结石残留,输尿管镜组的结石残留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各有其优缺点.RLU具有安全、高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的优点;而USL相对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手术成功率和结石清石率低,需其他辅助方式治疗结石.因此,泌尿外科医师应根据结石大小、位置、有无炎性息肉包裹、梗阻程度、肾积水量等术前检查结果及所拥有的设备与技术熟练程度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估重症监护室的重症感染或者脓毒性休克患者尿常规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确诊为重症感染或者脓毒性休克的患者,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个人情况,进入监护室以后的尿液检查结果、胸部X线检查结果,以及体液细菌学培养的结果,分析上述数据与诊断泌尿系感染或者肺部感染之间关系。结果:我们回顾了400例患者,其中70例患者确诊为重症感染或者脓毒性休克,其中13例患者确诊为泌尿系感染(尿常规,白细胞〉10/高倍镜视野),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95%CI0.67-0.92)和65%(95%CI0.51—0.75);36例患者确诊为肺部感染,胸部X线检查诊断肺部感染的的敏感性和特畀性分别为57%(95%C10.45—0.69)和92%(95%C10.82-0.93)。结论:对于脓毒血症或者脓毒性休克的患者,胸部X线检查敏感性较低,这可能与肺部X线检查干扰因素较多,并且肺部感染发生到出现影像学变化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尿液分析敏感性较高,但是也可能由于尿液中上皮细胞的存在而干扰诊断。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胆道难取性结石微创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至2010年11月采用腹腔镜、胆道镜、体内微爆破碎石仪联合治疗难取性胆道结石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碎石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碎石成功率100%,结石取净率97.2%,无胆道大出血、穿孔及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道镜、体内微爆破碎石仪可显著提高胆道难取性结石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为临床治疗胆道结石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泌尿系感染标本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型特点.方法 收集近几年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尿液标本中非重复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43株,PCR分别扩增菌株的TEM、SHV、CTX-M基因,阳性株进行DNA测序分型.结果 43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40株CTX-M基因阳性,分别为CTX-M-14型36株,CTX-M-9型2株,CTX-M-15型2株,其中17株CTX-M-14型菌株检出TEM-1基因;所有菌株均未检出SHV基因.结论 本地区致泌尿系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CTX-M-14型为主.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3年3月分离自社区获得性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段尿的菌株,分析病原菌种类并测试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体外敏感性。结果在215株细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155株(72. 1% )为主。分离前5位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48.4% )、肠球菌属(10. 7% )、肺炎克雷伯菌(7.4% )、链球菌属(6. 0% )、假丝酵母属(6. 0%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共63株产ESBL,占52. 5%。产ESBL菌株对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亚胺培南等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低于10%,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则超过70%。不产ESBL的菌株除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超过30%外,对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肠球菌属和链球菌属分别对呋喃妥因和青霉素的耐药率较低(3/23和0/2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引起社区获得性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由于不同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较大,用药之前进行尿培养是避免因抗生素使用不合理造成感染慢性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