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21.
122.
目的调查临床送检中段尿标本菌群分布及体外抗生素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患者送检中段尿标本中,分离的1272株细菌(剔除重复菌株)临床分布及耐药性。采用美国BD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应用WHONET5.6分析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分离到的l272株细菌中,检出前5位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分别为20.3%、14.4%、14.2%、9.4%和7.4%。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93.9%,耐药率较低的有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B,它们的耐药率在10.5%~15.9%。非发酵菌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最高在90.1%~100%,对多粘菌素B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7.7%和16.9%。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呋西地酸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2.6%、7.2%、8.8%和8.8%;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为0.8%,对呋哺妥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利奈唑胺、利福平的耐药率在2.5%~10.7%。结论泌尿系统感染主要病原菌为肠杆菌和肠球菌,由于各病原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医师应根据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3.
生殖道念珠菌病病原真菌的调查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本地区生殖道念珠菌病病原真菌构成及其体外药敏试验情况。方法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对患者1164份生殖道标本的致病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特比萘芬的药敏情况。结果共分离9种295株念珠菌,其中自念珠菌为85.76%,近平滑念珠菌为7.46%,光滑念珠菌为3.39%,其他念珠菌为3.39%。295株念珠菌对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特比萘芬的敏感性分别为99.66%、97.29%、89.83%、72.22%、46.44%和36.61%。结论本地区生殖道念珠菌病患者致病菌分布以白念珠菌为主,体外药敏显示制霉菌素、酮康唑和氟康唑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4.
中药鹿藿的抑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发现中药鹿藿在体外可瞬间抑制人类精子的运动。为了研究中药鹿藿的抑菌作用,本实验对几种女性生殖道常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进行了体外抑菌实验,发现鹿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奈瑟氏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并可抑制常见耐药菌株的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折合生药为31.25mg/mL,大肠杆菌的MIC250mg/mL,淋球菌的MIC为31.25mg/mL。结果表明中药鹿藿在能有效抑制精子运动的浓度可以抑制某些男、女性生殖道常见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5.
金城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5):0780-0780
近年来养猪业规模化发展迅速,但猪的传统传染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新的传染病却不断涌现,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比利时学者Hommez等首先在化脓性病变的猪体内分离到了一种类放线菌[1],Collins等(1993)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将这类细菌命名为生殖道放线菌(Actinomyces hyovaginalis)[2].  相似文献   
126.
目的研究女性下生殖道非特异性感染微生态的变化。方法对门诊妇科及健康体检妇女,采用问卷调查、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及下生殖道微生态检查方法,对比确诊为非特异性感染及健康者下生殖道微生态各项指标。结果(1)非特异性感染患者可有轻微自觉症状,或无。(2)非特异性下生殖道炎患者下生殖道微生态异常率高:清洁度降低,下生殖道乳酸杆菌检出率下降。(3)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者发生率高。结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症状轻微,但引起下生殖道微生态改变。  相似文献   
127.
目的对大连市围产期妊娠妇女下生殖道感染情况和常见病原菌进行调查。方法对年龄25-34,孕周28—32周的2501名孕妇,取分泌物进行淋病双球菌培养和真菌培养及鉴定,衣原体抗原检测和阴道清洁度检查。结果2501名孕妇中阴道清洁度Ⅲ度以上为25.7%.念珠菌检出率为15.5%,滴虫占1.2%,线索细胞占6.2%;真菌培养检出率为16.0%,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占73.8%,衣原体占4.4%,淋病双球菌占0.08%。结论大连市围产期妊娠妇女下生殖道感染情况不容乐观,需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8.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状况及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IST试剂盒进行支原体鉴定及9种药物敏感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10例门诊患者检出支原体阳性683例,总感染率为56.4%,其中Uu单独感染占628例(占51.9%),Mh单独感染14例(占1.2%),Uu和Mh混合感染41例(占3.4%)。交沙霉素和原始霉素敏感率最高,对Uu分别为98.5%和97.0%,对Uu和Mh混合感染率都为100%;氧氟沙星敏感率最低,分别为1.5%和0.0%。结论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主要由解脲支原体引起,交沙霉素和原始霉素敏感率最高,氧氟沙星敏感率最低。临床应选用培养敏感的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9.
哺乳动物精子在睾丸内产生之后,经历了附睾内成熟,雌性生殖道中获能以及超激活运动,最终获得了受精能力。在透明带或其他因素诱导下,发生顶体反应。1精子的成熟与获能精子的成熟与获能,均与精子头部膜的变化有关,精子从附睾头向附睾尾的运动过程中,逐步获得受精能力(Yanagimachi,1994)。附睾内精子成熟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1.质膜上胆固醇含量增多。2.由于吸附了附睾分泌的大量蛋白质...  相似文献   
130.
廖国汉 《蛇志》1999,11(2):58-59
我院1998年1~8月共送检阴道分泌物1152份,从中分离出病原菌417株,解脲支原体184株,检出沙眼衣原体98例,乳头状瘤等病毒47例,为了解近年来引起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构成和耐约性的情况,给临床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我们分析了引起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