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小气道功能检查对其诊断,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54例以慢性咳嗽为主的患者行肺功能检查并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回顾性分析小气道病变及气道高反应性检查结果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相关性。结果:有小气道功能障碍者接受吸入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有小气道功能障碍确诊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组起始阻力、反应阈值及阻力上升度与非哮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查小气道功能障碍有助于哮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随访。  相似文献   
22.
《微生物学报》2012,(2):276
按审稿数量和姓名汉语拼音排序在主编、编委和审稿专家们的大力支持下,《微生物学报》圆满完成了2011年的编辑、出版工作。专家们在百忙中承担了繁重的审稿、定稿任务,是您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奉献精神保证了本刊的学术质量。同时,  相似文献   
23.
肿瘤早期的淋巴道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其机制复杂,一直是肿瘤研究的难点. 肿瘤淋巴道转移特异性蛋白标记物的发现有助于揭示恶性肿瘤早期发病机制、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乳腺癌、肺癌、鼻咽癌和前列腺癌淋巴道转移研究所取得的蛋白质组学成果,并对发现的与以上几种肿瘤淋巴道转移相关的蛋白标记物及其在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及病人预后中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
《生命世界》2012,(1):14-25
法蓝瓷以瓷作画,重新诠释古今中外大师眼下的万千世界与生命之美,将画作雕塑成为立体瓷品,以瓷之新意永载大师之风华。当西方艺术大师遇上当代瓷艺美学2009-2011年,法蓝瓷分别获得梵高博物馆及费城美术馆授权,创作了"梵高"及"费城美术馆艺术大师"系列瓷瓶。法蓝瓷设计师将瓶身化作大师的画布,体认大师对生命的体悟与艺境,将平面画作幻化成立体瓷品,重现经典感动,以永恒瓷艺纪念大师  相似文献   
25.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北柴胡营养器官中分泌道的发育以及挥发油的积累.并重点探讨了挥发油的分泌机制.结果显示.分泌道细胞的质体、细胞基质以及线粒体参与挥发油或其前体物质的合成,而内质网参与挥发油向分泌道腔隙的转运.在分泌道发育的后期,大量小泡与分泌细胞相邻壁的质膜融合,并将其内的物质释放入此部分细胞壁中,与此同时,此部分壁在靠近腔隙的位置结构变得松散.然后围绕腔隙的壁在相邻两分泌细胞相接的位置面向腔隙外突形成许多小泡,并将小泡释放入腔隙中.由此可见.北柴胡分泌道中挥发油主要以胞吐方式被排入分泌道的腔隙中.  相似文献   
26.
Myosin V利用ATP水解所释放的自由能,朝肌动蛋白微丝正端作连续的定向运动,平均步长约为36nm。最近几年,诸多实验数据表明,myosin V步长并不固定为36nm,马达各步长值和相应步长出现概率的柱状图符合高斯分布;且在负载力大于2pN的情况下会出现“中间步长”和“后退步子”的现象。可根据已有实验数据,同时考虑马达在跃迁过程中所受的溶液摩擦阻力、常负载力和高斯随机力对其跃迁距离的影响,提出一种跃迁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上述现象进行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27.
漆树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物学方面概述了最近20多年来对漆树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漆树品种和资源,形态解剖,漆汁道的发生和发育以及生漆的产生和贮存过程等,并指出了今后在漆树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8.
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对东亚产六道木属六道木组作了系统关系分析。我们采用 5对AFLP引物 ,对六道木属 9个物种 ,锦带花属和猬实属各 1个物种共 16份样品进行分析 ,共获得 988个位点。不同引物所获得的结果具有很高的相容性 ,Mantel相关系数为 0 72 5~0 919,说明AFLP技术适用于六道木属的种间关系分析。用邻接法 (neighbor joining)对 16个样品 988个位点的分析生成的系统树获得很高的自展分析 (bootstrap)支持率。树系图表明 ,猬实属与六道木属管花六道木组有密切的关系。在六道啪组内 ,温州六道木与糯米条的关系密切 ,单花六道木与大花六道木差异很小 ,黄花六道木与日本产的近缘种组成一单系分支。本文认定 ,根据形态特征鉴定浙江永嘉的标本为黄花六道木 (AbeliaserrataSieb .etZucc .)是正确的 ,属中国分布新记录。文章最后补充描述了中国产的黄花六道木。黄花六道木在中国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中国植物区系与日本植物区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9.
采用从山苍籽油分离出的柠檬醛作为抗菌药物,产毒和无毒的黄曲霉细胞(Aspergillus flavus cell, AFC)作为药物作用的靶,以显微多道分光光度法和显微图像分析法对被该醛所损伤的AFC进行图像捕获,测定受损伤后细胞内吸收光谱、截面积、周长、长轴长及短轴长所发生的变化。发现在410nm和665nm处产毒AFC存在特征吸收峰,受该醛损伤后产毒和无毒AFC的吸收光谱波峰均发生迁移,且峰面积增大;截面积等4类形态参数的数值随柠檬醛浓度升高而减少;为质膜物理化学及细胞内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表明柠檬醛不仅破坏质膜的选择性通透性,而且使细胞质膜结构改变并进入细胞,与靶分子及靶细胞器作用而引发一系列新的生理生化现象的出现。实现对活态细胞受药物作用后形态及生物大分子动态变化的快速、实时、在位的测定,对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胞并使其发生形态结构及靶分子的变化提供了必要的物理参数,在药物抗菌理论及方法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对皖南和赣北早奥陶世早特马道克期的Staurograptus重新研究表明,该属具有原始枝末端正分推迟、分支级数缩减和笔石枝密度降低的演化趋势,而代表不同演化阶段的三个种类,即Staurograptus dichotomus Emmons,S.apertus Ruedemann和S.hyperboreus Obut et Sobolevskaya,构成了该属基本的系统发育谱系。种群分析进一步显示,其主要性状变异范围尽管较宽但趋于正态分布的S.dichotomus,可能包含了除S.apertus和S.hyperboreus之外的所有已知Staurograptus的异名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