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3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77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434篇
  2003年   383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86篇
  1997年   321篇
  1996年   318篇
  1995年   240篇
  1994年   256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41.
水稻黄化幼苗用白光照射3~5小时后可诱导出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绿色水稻幼苗在黑暗中乙醇酸氧化酶活性逐渐下降以至消失,再给以照光又恢复酶活性。亚胺环己酮对光的诱导及再诱导均有抑制作用。在黑暗中真空渗入乙醇酸于黄化幼苗可诱导出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渗入乙醇酸加FMN能使酶活性迅速增强。弱的白光以及红、绿,蓝光均有诱导作用。因此认为光的诱导作用是使黄化幼苗形成乙醇酸——作为诱导物,以诱导乙醇酸氧化酶的新合成。光也可以加速叶组织内FMN的合成,从而提高乙醇酸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2.
在浙江省采集仓贮稻谷及大米样品,共分离到真菌17属48种(不包括酵母菌)。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18种,青霉属(Penicillium)10种,镰孢霉属(Eusarium)4种。研究表明:在浙江省地区之间,贮粮真菌种类无明显差异。稻谷加工成大米后,籽粒表面带菌量及内部带菌率均明显下降,其真菌区系以贮藏真菌为主。稻谷在贮藏前以田间真菌为主。贮藏1—4个月的稻谷因贮藏真菌的种类、数量明显增长,而田间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其表面带菌量及谷粒带菌率处于高峰期;贮藏1年以上的稻谷,其主要带菌种类为贮藏真菌,带菌量及带菌率明显下降。早籼谷和晚粳谷在相同贮藏条件下其带菌种类和数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3.
用~3H-亮氨酸和~3H-尿苷标记不同发育时期的稻胚,发现蛋白质合成活力呈四阶段变化;各种RNA的合成与胚胎各发育阶段密切有关。α-鹅膏蕈碱(1.0μg/ml)对稻胚RNA合成的抑制作用在开花后7、15和18天较强,13天时很弱。在水稻胚胎形成期间,胚细胞蛋白质合成活力高峰先后出现于胚分化后期(开花后11天)和成熟中期(18天);mRNA的合成在分化初期(7天)和成熟中期(15~18天)较强;而rRNA和/或tRNA的合成高峰则出现在胚胎器官原基分化已经完成时(13天)。  相似文献   
44.
本文对产于中国的筛蕊属地衣在形态与化学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订正了文献中一些错误鉴定及分布方面的错误记载。 研究结果表明,筛蕊属地衣在中国只有一种,即聚筛蕊:Cladla aggregata(Sw·)Nyl。其主要特征为拟果柄不肿胀,分棱多,筛孔少而排列不整齐以及只含有巴巴酸等。至于云南的变种stramiuea实际上为一生态型,无分类学意义。浙江的Cetraria aculeata Fr 为聚筛蕊的错误鉴定。根据现有知识,本种分布区的北界在朝鲜为北纬38。,在日本为北纬37。,在中国为北纬31。,而非北纬44。(黑龙江虎林)。  相似文献   
45.
水稻(Oryza sativa)核型分析结果:在12对染色体中,具中部着丝点的有5对,近中部着丝点的有6对(包括随体染色体),1对近端部着丝点。本文还着重讨论了随体的数目及所在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46.
杂交水稻及三系在发育过程中的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道了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杂交水稻及三系亲本共50个组合的萌动胚、芽,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根、雄蕊等12个组织或器官的酯酶同工酶的结果。根据所测结果,可把杂交水稻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分为5种类型:互补型、偏父型、偏母型、同型和“杂种”酶谱。强优势组合以互补型酶谱居多,弱优势组合都是同型酶谱,“杂种”酶谱仅见于V优64的幼穗分化期叶片和V优63、汕优63的三叶期叶片中。不同器官的互补酶谱都可作为预测杂种比势,鉴定杂交稻种子的纯度和真实性以及选配新杂交组合的一个手段或依据,但以对萌动胚或幼芽的测定更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7.
杂交水稻干种子内存在α-淀粉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α-淀粉酶由盾片上皮细胞合成而运入胚乳(Okamoto等1979,1980),或由种胚分泌的赤霉素(GA_3)的触发作用在糊粉层中诱导形成(Murakami 1966,Ogawa 1966,Tangka等1970)。但迄今尚未见谷类作物干胚乳中预存有α-淀粉酶的报道(Daussant等1983,Tanaka等  相似文献   
48.
水稻品种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与氧抑光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_2抑光合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SOD活性存在差异。在40%O_2下,SOD活性被诱导增加水平高、延续时间长的品种,表现O_2抑光合程度小,反之则O_2抑光合程度大。在自然条件下,强光、高温都是诱导SOD活性变化的因素。选择SOD活性高、O_2抑光合程度小的种质资源可能有利于适应对光合不利的逆境条件。  相似文献   
49.
水稻叶片中存在着氨肽酶,其最适反应pH和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8.2℃和40℃,酶促反应的产物量在最初30min内与时间呈直线相关。 水稻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下降,而氨肽酶比活上升;用植物激素延缓或促进叶片衰老蛋白质降解的同时也抑制或促进了氨肽酶比活的上升,说明氨肽酶在水稻叶片衰老蛋白质降解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根据水稻叶片衰老过程中大分子化合物和叶片外部形态的变化,可将叶片衰老过程划分为缓衰期、急衰期和竭衰期。  相似文献   
50.
钾营养对水稻光合器功能的效应与谷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广陆矮四号和威优35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施钾使叶绿体内基粒增多,Hill反应及光合磷酸化活力增强。分蘖末期在叶绿体反应液中添加KCl也可提高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活力。适量施钾降低量子需要量可能与上述效应有关。钾使叶片超微结构改善:乳突大而多;硅化程度明显增加,故叶片更直立。叶水势及净光合率提高,两者呈直线正相关。灌桨期剑叶净光合率与谷粒产量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