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5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90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11.
该研究以耐热型水稻品种Nagina22和热敏型水稻品种YR343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喷施清水+常温处理(NT0)、喷施清水+穗分化期高温胁迫(HT0),以及分别喷施5、10、15、20 mmol·L-1外源海藻糖+高温胁迫(分别记为HT1、HT2、HT3、HT4)共6个处理,分析外源海藻糖对高温胁迫下穗分化期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活性氧含量等生理特性,以及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水稻抗热栽培和耐热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高温胁迫下水稻穗分化期,2个水稻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降低,叶片MDA和H2O2含量以及■的产生速率均上升,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最终显示水稻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显著下降。(2)喷施外源海藻糖能显著增加高温胁迫下穗分化期水稻的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从而提高籽粒产量,其中弱势粒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增幅高于强势粒,外源海藻糖最适喷施浓度为15 mmol·L-1...  相似文献   
112.
为明确樟子松幼苗在不同土壤含水量下的生长适应策略,设置不同土壤含水量(80%、60%、40%和20%田间持水量(SFC))和持续时间(15、30、45和60 d),研究不同器官中可溶性糖、淀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减少,樟子松幼苗株高和基径及一年生叶、细根和总生物量呈下降趋势。80%SFC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在枝干中较高,在当年生叶和细根中较低;淀粉在枝干和粗根中较高。60%和40%SFC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在叶片和细根中较高,淀粉含量分别在枝干和一年生叶中较高。20%SFC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在当年生叶较高,在一年生叶较低;淀粉含量在细根中较高,在枝干和粗根中较低。因而,樟子松幼苗在80%SFC下具有更高的生长速率及抗逆性,在60%和40%SFC下具有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较优的碳储存策略,在20%SFC下生长停滞。为促进科尔沁沙地樟子松林天然更新,土壤含水量应维持在7%以上。  相似文献   
11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 BLS)由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Xoc)侵染引起,已成为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的一个重要病害。为了筛选防治BLS的生防菌,以Xoc野生型菌株GX01为指示菌,采用含菌平板稀释法和牛津杯法,从花生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Xoc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编号为GX-H6。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和进化树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拮抗实验表明,B. safensis GX-H6菌株能够对多种黄单胞菌以及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活性,尤其对引起水稻发生白叶枯病(bacterial blight, BB)的稻黄单胞菌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的拮抗效果最显著。温室和田间水稻植株试验表明,GX-H6菌株能较好地防治BLS和BB。对GX-H6菌株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该菌株的基因组中拥有与抗真菌、环境竞争相关的基因,同时也拥有地衣杆菌素(lichenysi...  相似文献   
114.
从退役铀矿区土壤中筛选获得耐铀促生菌株,为铀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提供优良菌种资源,以解决退役铀矿区污染治理问题。梯度稀释某退役铀矿区污染土壤,涂布含铀培养基,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耐铀性能菌株B2。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比较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在铀胁迫下的生长曲线和培养基铀含量,分析其耐铀能力和铀吸附或吸收能力。通过平板法测定其固氮、解磷、产纤维素酶、合成铁载体能力。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其产吲哚乙酸(3-indole acetic acid, IAA)能力及产量。通过种子萌发和盆栽实验,验证该菌株的促生能力。综合形态观察结果、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序列的进化分析,确定菌株B2为微枝形杆菌属细菌(Microvirga makkahensis sp.),在铀浓度为0-400 mg/L时,其生长曲线符合S型生长曲线模型,当铀浓度达到600 mg/L后生长受抑制,其对培养基中的铀无吸附或吸收作用。菌株B2具有固氮、解磷、产纤维素酶、合成铁载体和产IAA的促生特性,培养48 h后IAA产量可达到24.39μg/...  相似文献   
115.
Mitosis and microtubule organizational changes in rice root-tip cel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attern of change of the microtubule cytoskeleton of the root-tip cells of rice during mitosis was studied using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c and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All the major stages of ceil division including preprophase, prophase, metaphase, anaphase and telophase were observed. The most significant finding was that in the preprophase cells microtubules radiating from the nuclear surface to the cortex were frequently seen. During development these microtubules becam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prophase band and prophase spindie indicating that the microtubules radiating from the nuclear surface, the preprophase band and the prophazc spindle were structurally and functionally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Granule-like anchorage sites for the radiating microtubules at the muclear surface were often seen and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se gramle-like anchorage sites might represent the 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res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6.
从第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开始用长日照(LD)或短日照(SD)处理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 和常规水稻农垦58。与 SD 处理比较,LD 处理明显抑制农垦58S 和农垦58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的活性,对农垦58S 的 AsA POD 活性的抑制效应较之农垦58的大。随着 AsAPOD 活性下降,抗坏血酸(AsA)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逐渐增加,AsA POD 活性与 AsA 和MDA 含量之间呈负相关。LD 抑制 ASA POD 活性和抑制幼穗发育的时间有一定的一致性。推测在 LD 处理下 AsA POD 活性下降与幼穗发育受阻有某些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7.
一套新的籼稻初级三体的选育和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程祝宽  李欣 《遗传学报》1996,23(5):363-371
以秋水仙素处理中籼3037幼苗,从其后代中获得同源三倍体1株。为选育成套初级三体,将中籼3037同源三倍体茎节幼芽置于试管中离体繁殖,繁殖后的同源三倍体种于田间,授以正常中籼3037的花粉。获得3013粒种子,成苗1063株。通过染色体数目检查,共获得302株三体植株。这些三体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12类,对每类三体植株分别通过粗线期的染色体鉴定,获得了12种初级三体,依据额外染色体长度递减的顺序分别定名为三体1、三体2、………三体12。  相似文献   
118.
渗透胁迫下稻苗中铁催化的膜脂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0.7MPa渗透胁迫下,水稻幼苗体内和H2O2大量产生,Fe2+积累,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水稻幼苗体内Fe2+含量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外源Fe2+、Fe3+、H2O2、Fe2++H2O2、DDTC均能刺激膜脂过氧化作用,而铁离子的螯合剂DTPA则有缓解作用。OH的清除剂苯甲酸钠和甘露醇能明显地抑制渗透胁迫下Fe2+催化的膜脂过氧化作用。这都表明渗透胁迫下水稻幼苗体内铁诱导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主要是由于其催化Fenton型Haber-Weiss反应形成OH所致。  相似文献   
119.
黄瓜幼苗的冷锻炼与低温引起的光抑制李晓萍,陈贻竹,李平,郭俊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关键词:低温引起的光抑制,荧光猝灭,冷锻炼,黄瓜幼苗低温使植物利用光能的能力降低从而引起或加剧光抑制(has等1983)。在光抑制中常以叶绿素...  相似文献   
120.
为研究水稻蜡质基因(waxy)5'上游调控区中存在的顺式作用元件,我们将水稻waxy基因翻译起始声、(ATG)5'上游3.4kb(-2118~+1291bP)片段经外切核酸酶ExoⅢ部分酶解,得到一系列5'端缺失的片段。将这些缺失片段分别与gus基因编码区连接,构建成融合质粒,经PEG介导引入水稻原生质体,26℃培养48h后,定量测定GUS酶活力,并以同时导入的由35S启动子指导的荧光素酶(LUC)基因表达的酶活力作为内对照。结果表明,GUS酶活性随5’上游调控区长度的减少而逐渐减弱。由─861bp缺失至─640bP时,gus基因表达水平有较明显的降低,推测在该区域中可能存在一个顺式作用元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