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01.
验证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猴体神经毒力试验参考品合格标准是否发生改变及其对疫苗猴体神经毒力试验检测结果的影响。按照WHO推荐的猴体神经毒力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学检定方法,统计分析了1996~2002年中猴体神经毒力试验三个型参考品各五批以上的实验数据。并对Ⅰ、Ⅱ、Ⅲ型参考品的病变好发部位腰、颈、脑的病变分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Ⅰ、Ⅱ型参考品合格标准上、下限及C值有所下降;Ⅲ型参考品合格标准上、下限及C值略有升高。从病理学记分结果显示,三型参考品在腰、颈、脑部的致病力存在着差异;Ⅲ型参考品的致病变力向颈、脑部位扩散的指数明显增大。Ⅰ、Ⅱ型参考品合格标准对疫苗猴体神经毒力试验合格界线趋于严格,而Ⅲ型参考品猴体神经毒力病变指数由腰部向颈、脑部蔓延趋势的增大导致病变扩散指数和强度指数增大,从而使Ⅲ型参考品合格标准对疫苗的猴体神经毒力试验合格界线范围趋大,有可能对Ⅲ型疫苗制品合格率增大。  相似文献   
102.
作为疫苗和疫苗载体的减毒细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减毒细菌不但能作为疫苗,而且已被证实是理想的疫苗载体,尤其是在研制基因工程疫苗方面显现了独特的优越性,减毒细菌作为载体可激发强烈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主要就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李斯特菌和BCG等细菌作为疫苗和疫苗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3.
将含有外源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F和pCI-F转化减毒鼠伤寒门氏菌,探讨质粒类型和插入片段对重组质粒在细菌内的稳定性和细菌侵袭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质粒可降低减毒沙门氏菌在体外的增殖能力和侵袭力,也影响细菌在鸡体内的存活力;就质粒类型而言,pCI的影响大于pcDNA3,而以携带外源基因的重组质粒影响较为显著;外源基因插入也影响质粒在宿主菌内的稳定性。提示利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载体传递DNA疫苗研究时,要考虑质粒类型与其在宿主菌内稳定性的关系、携带外源基因重组质粒对载体菌侵袭力和存活力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4.
应用旋转培养的方法,建立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生产工艺。选择长成致密单层的2BS细胞,接种带状疱疹病毒Oka株,待细胞病变达75%以上时,收获病毒液,经超声破碎、离心、澄清,冻干后,按常规检定,疫苗各项检定符合《WHO水痘活疫苗规程》及《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试行规程》要求。与克氏瓶相比,应用旋转培养,不但提高了疫苗单产,降低了牛血清蛋白残留量,而且疫苗质量也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5.
牛磺酸对化疗荷瘤小鼠增效减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化疗荷瘤小鼠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采用小鼠H22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不同荆量牛磺酸(taurine,Tau)与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联合用药的抗肿瘤作用;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测定脾指数,胸腺指数;采用MTT法检测NK细胞活性和脾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Tau增强CTX的抗肿瘤作用;拮抗CTX对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的抑制;提高免疫器官指数,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NK细胞活性.结论:Tau对荷瘤小鼠化疗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6.
通过电转化法将真核表达载体EGFPN1和pLCDSN导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61中,经由胃管饲于C57BL/6和BALB/c小鼠。6周后接种Lewis和4T1肿瘤细胞,待种瘤增至直径为10mm左右,辅以‘腹腔注射5-氟胞嘧啶治疗。通过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和PCR等方法,在小鼠的肝脏、脾脏、小肠、肾脏、肿瘤等组织器官中均可检测到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的整合,绿色荧光蛋白在小鼠的脾脏和肿瘤中表达最强,其他组织表达甚弱,利用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系统进行治疗的小鼠肿瘤生长较其他组织显著受抑(P<0.01),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7.
为阐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济南分离株(VZVJ1)在兔脑神经细胞(RNC)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特征,我们利用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感染VZVJ1的RNC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RNC在感染VZVJI6h后核内可见散在的核衣壳,12h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核衣壳明显增多,24h达高峰,而细胞核和细胞质内的成熟病毒颗粒较少见。病毒大小、形态基本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心直径30~50nm,核衣壳74~96nm,成熟病毒110~180nm。核衣壳内有3种类型的核心,即电子致密核心、部分致密核心和电子透明核心。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均可见核心样电子致密体和布纹样结构。在细胞质内还可见少量“繁殖复合体”,由膜性结构包绕多个囊泡构成。提示VZVJ1在RNC中的形态发生不同于其它性质的细胞。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7例临床水痘患者的疱疹液样本,进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herpes zoster virus,VZV)的分离及鉴定分析。方法对7例临床水痘患者的疱疹液,用2BS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及病毒滴度检测;用特异性引物分别对病毒分离株及疫苗株(Oka株)的ORF68、ORF54、ORF38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及测序,用DNAMAN软件对病毒分离株的ORF68序列与Dumas株序列进行比对鉴定,并对病毒分离株和Oka株的ORF54、ORF38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结果从7例临床水痘患者的疱疹液样本中,分离到4株VZV病毒株;病毒分离株的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及病毒滴度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强;4株病毒分离株的ORF68序列与Dumas株完全一致;ORF54、ORF38的RFLP结果显示,4株病毒分离株均为BglⅠ+PstⅠ+型,Oka株为BglⅠ+PstⅠ-型。结论成功分离的4株病毒分离株均为VZV野生毒株。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株SA14-14-2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并观察该生产株在疫苗制备过程中的基因遗传稳定性。方法根据DNA序列数据库(Gen Bank)公布的SA14-14-2株的序列,设计合成7对引物,提取疫苗生产株SA14-14-2及其工作种子批生产的3批原液、3批成品疫苗的病毒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SA14-14-2株的cDNA片段,分别克隆到pGEM-T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菌DH5α中,挑取阳性菌落克隆、鉴定后测定全序列并对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毒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病毒滴度的稳定性。结果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株SA14-14-2株基因组全长10 976 bp,编码3 433个氨基酸。3批原液和3批成品疫苗的基因组全长为10 977 bp,比较分析发现,在3'端非编码区10 701处多一个G核苷酸的插入。与DNA序列数据库(Genbank)登录号为D90195的全长序列同源性分别是99.9%、99.9%、99.9%、99.9%、99.8%、99.9%、99.8%,其中E蛋白的同源性均为100%。SA14-14-2生产株的病毒滴度为7.22 lg PFU/mL,原液和成品疫苗的滴度分别为7.32、7.23、7.32、6.86、6.92、6.70 lg PFU/mL。结论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株SA14-14-2基因稳定,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为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质量的稳定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15年水痘突破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水痘疫苗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广州市荔湾区2015年1~15岁儿童水痘突破病例的疫情数据及广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荔湾区2015年共报告水痘突破病例176例,发生率1.20%,全年12个月均有报告病例,冬季高发,全区均有报告,以南源街道位居首位(14.20%),男女比例为1.63∶1,主要集中在5~<10岁儿童,以小学生为主(64.20%)。突破病例发病与接种疫苗最短间隔64 d,最长11年,平均发病间隔为(4.57±3.49)年,发病间隔分布呈正态分布(P=0.200,偏度=0.203,峰度=-1.576),发病高峰为接种疫苗后2~7年间。结论广州市荔湾区2015年水痘突破病例发生率较高,5~<10岁儿童为高发人群;为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有效控制水痘突破性病例,建议4岁儿童接种第2剂次水痘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