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于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对四明湖水库水体理化特性以及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进行逐月采样调查,分析了水库的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调查期间共检测到浮游动物150种,丰度198.0~7 258.0 ind/L,年平均3 795.2 ind/L,生物量0.28~5.64 mg/L,年均值为1.11 mg/L,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空间差异不显著,但季节变化明显。对应分析(CA)和后续拟合表明,水温、叶绿素a、总磷、真光层深度、氨氮以及水位是驱动浮游动物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各点的影响因子间存在空间差异性。对比24年前历史资料,发现四明湖水库浮游动物数量和生物量均减少,浮游动物出现小型化,推测认为是鱼类捕食的下行效应、蓝藻密度增加及蓝藻产生藻毒素增加影响浮游动物繁殖力所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四明湖水库目前处于中营养水平,但有向富营养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2.
2014年8月19—21日,在贵州省罗甸龙滩库区进行鱼类资源调查时,在一渔民的渔获物中采集到1尾鲤形目鱼类标本,经鉴定为大眼卷口鱼Ptychidio macrops,系贵州省鱼类新纪录。标本保存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动物标本室。本文对该标本进行形态描述,并首次记述了鳍条皮褶这一独特性状。该标本与广西标本在体长/头长、头长/尾柄长、头长/尾柄高、吻须长/眼径、颌须长/眼径、流苏、肛门的位置、腹鳍基腹面特大鳞片等性状方面有一定差异。大眼卷口鱼为珍稀濒危物种,分布范围狭窄,此纪录扩大了其分布范围,也为进一步研究大眼卷口鱼和卷口鱼属这一中国特有属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3.
2011—2014年4—10月在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黄河小浪底库区收集降水样品及相应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大气降水的δD和δ18O季节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建立不同季节大气降水线,揭示该地区不同季节水汽来源差异.结果表明: 降水的δD和δ18O值变化范围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降水的δD和δ18O值较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4—10月及秋季降水δD和δ18O与降水量存在负相关关系,4—10月降水δD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而季节性降水同位素与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夏季大气水线斜率及降水过量氘(d值)较小,而秋季最大.利用HYSPLIT气团轨迹模型得出夏季水汽主要来自东南及西南海洋性季风输送,春秋季节降水受大陆和海洋性季风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4.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土壤有机碳(SOC)储量与深度分布模式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SOC储量与深度分布模式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三峡库区典型流域SOC深度分布数据库,分析SOC的深度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SOC的深度分布,0~20 cm土层内,林地、草地、灌木地和农地等4类土地利用方式,SOC密度平均为8.47、5.90、4.65和2.64 kg·m-2,差异极显著(P0.001);0~100 cm层为12.14、10.24、9.15和7.29 kg·m-2,差异显著(P0.05);林地、草地,灌木地、农地中,0~20 cm层SOC密度分别占0~100 cm层的69.80%、57.6%、50.8%和36.2%;SOC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其中林地下降速度最快,SOC深度分布相对较浅,草地和灌木地下降较慢,SOC分布相对较深;土地利用方式和海拔对表层(0~20 cm)SOC密度影响显著,对深层(40 cm)影响不显著;土壤机械组成对表层(0~20cm)SOC密度影响显著,对深层(40 cm)SOC密度影响更为显著;用0~100 cm层碳密度来描述区域SOC储量时,估计值偏低。若考虑0~150 cm层的SOC储量,研究流域SOC密度值将增加6.2%~16.5%。  相似文献   
95.
陶敏  岳兴建  岳珊  代丽娜  韩文文  王永明  刘果  李斌 《生态学报》2021,41(23):9457-9469
为了解四川丘陵区中小型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掌握其演替规律并预测其发展方向,于2016年-2017年分季节对该地区10个典型水库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9门104属188种,其中优势种4门16属16种,以湖泊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nmnetica)优势度指数为最高;蓝藻密度在各季节、各水库中均占据优势,尤其是夏季。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在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性,并受到水温、营养条件等环境因子的显著影响;优势种可分为3个类别,竞争力相对较强的7个种中有5种蓝藻;全年发展性最强的种类也多为蓝藻,特别是湖泊假鱼腥藻等具有产毒潜力的种类,其优势度存在进一步扩大的风险。种间联结性检验结果显示,群落种间大致表现出净的正联结,优势种种对间正负关联比大于1,该类水库群落结构较为稳定且存在正向演替的趋势,可能会导致夏季间断性产毒蓝藻水华的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四川丘陵区中小型水库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研究以及蓝藻水华预警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6.
为了研究天津于桥水库微囊藻(Microcystis)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关系, 将分离自于桥水库的10株微囊藻的7个管家基因(ftsZ、glnA、gltX、gyrB、pgi、recA和tpi)构建了微囊藻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基因库, 与20个鄱阳湖序列型(STs)和237个日本湖泊的序列型进行比对, 结果发现于桥水库的STs呈独立分支, 说明相对于其他地区的藻株, 于桥水库微囊藻株具有共同祖先。MLST的结果显示本研究10个藻株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平均期望杂合度H值为0.938。基于序列类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 MLST可以有更精细的分辨率, 有成为种群分子标记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97.
广东长潭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潭水库是广东梅州市重要的备用水源地,属于国家一类水源保护区。2010年7月,通过分析长潭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组成、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结构特征和水体理化指标,揭示长潭水库富营养化水平。结果显示,长潭水库鉴定出55种浮游植物,隶属于6个门,优势种为绿藻门的栅藻(Scenedesmus sp.)、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 sp.)和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隐藻门的隐藻(Cryptophyta sp.)以及硅藻门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针杆藻(Synedra sp.);藻类密度范围1.71×106~2.44×108 cells/L;浮游动物共检出44种,包括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其中轮虫是主要类群。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长潭水库部分水体呈轻度富营养化。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浮游动物、溶解氧、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是影响长潭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8.
【目的】为了解洪潮江水库浮游细菌群落组成、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洪潮江水库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同步对水体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洪潮江水库共注释浮游细菌28门79纲168目243科325属85种。优势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蓝细菌门、疣微菌门、拟杆菌门、浮霉菌门,分别占比21.95%、21.30%、17.98%、12.27%、11.72%、9.51%。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PCoA分析表明,洪潮江水库9个采样点可以被分为3组,细菌群落呈现沿上下游梯度变化的趋势。perMANOVA检验显示,各组差异显著,但是各组的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Mantel分析表明,透明度、浊度、总磷、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叶绿素a、pH、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比电导、总溶解固体以及营养状态会显著影响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结论】洪潮江水库浮游细菌空间分布特征是自然环境理化因子和农业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对了解浮游细菌群落空间格局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以及水库管理具有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
富营养化山仔水库沉积物微囊藻复苏的受控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玉萍  林慧  钟厚璋  林佳  陈静 《生态学报》2011,31(20):6167-6173
山仔水库作为福建省福州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之一,从2000年起每年都周期性爆发蓝藻门微囊藻属(Microcystis)水华现象,特别是在温暖的季节。对于这个富营养化水库,是否在沉积物中存在蓝藻门微囊藻的"种源"?假设山仔水库底泥中存在蓝藻门微囊藻休眠体,一定的环境条件能够促进蓝藻门微囊藻的复苏。研究于2009年12月采集水库大坝断面5根柱状沉积物,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模拟了温度、光照、pH值、营养盐、物理扰动和浮游动物(膨大肾形虫)等环境因子对山仔水库沉积物中蓝藻门微囊藻的复苏响应。结果表明,底泥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底栖动物和硅藻、蓝藻和绿藻等微藻,从实验结束后沉积物中微囊藻数量的减少和上覆水体中微囊藻数量的增加,可以判断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蓝藻门微囊藻能够复苏并上浮到上覆水体中。正交实验显著性分析表明,温度是沉积物蓝藻门微囊藻复苏的重要影响因子,光照次之,上覆水体的pH值、营养盐、物理扰动和浮游动物干扰对沉积物蓝藻门微囊藻的复苏影响作用不显著,升温有利于沉积物中微囊藻的复苏。  相似文献   
100.
贵州洪家渡水库水体不同形态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贵州省乌江流域新建的洪家渡水库水体不同形态汞的浓度,探讨了水库水体各形态汞的分布特征,旨在进一步弄清新修建的水库水体汞的甲基化过程.结果表明,洪家渡水库总汞(THg)浓度变化范围在0.32~6.75 ng·L-1;溶解态汞(DHg)浓度变化范围在0.23~2.27 ng·L-1;颗粒态(PHg)汞浓度变化范围在0.03~4.51 ng·L-1;总甲基汞(TMeHg)浓度变化范围在0.04~0.18 ng·L-1;溶解态甲基汞(DMeHg)浓度变化范围在0.02~0.08 ng·L-1;颗粒态甲基汞(PMeHg)浓度变化范围在0.01~0.13 ng·L-1.洪家渡水库水体不同形态汞存在着季节性变化,水体THg、DHg和PHg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秋季大于春、冬季;水体TMeHg、DMeHg和PMeHg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夏季大于秋、冬季.在空间上,水体甲基汞含量从表层到底层表现无规律性的增加趋势,从上游到下游的浓度也无明显的变化,与北美欧洲新建水库水体甲基汞浓度(0.01~6.6 ng·L-1)进行比较,发现洪家渡水库水体甲基汞浓度明显偏低,以上结果说明洪家渡水库水体没有显著的汞甲基化作用,这与乌江流域淹没土壤的贫瘠、有机质含量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